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涛 《史学集刊》2004,(3):73-79
作为美国社会中一个较大的学术群体,美国历史学家的中国研究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具有很大的参照意义。最权威的美国史学刊物——《美国历史评论》——在20世纪90年代所发表的中国研究文章便从一个极为重要的角度展示了美国史学界的中国研究在最近十年的主要线索:中国的传统儒家思维方式左右着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史家中,陈垣是特别重视对中国传统史学加以继承和发展的,被誉为"土法为本、洋法为鉴"的史学大师。作为新考据派史家的代表,他对传统史学及现代新史学关系阐发的基本特点和内容是以现代考据学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紧密结合自身研究来阐发传统史法、史料文献和史家成就的得失。在史家研究上,代表作《通鉴胡注表微》融考据、义理和致用为一,对宋末元初史家胡三省的史学思想和成就作了新的发掘和阐释,较系统反映了对传统史学思想和方法的认识,表明其中国传统史学观已经上升到新层面。他还对清代史家的成就和不足作了较深入的评述。陈垣对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所做的理论探讨和史学实践为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史学界对抗战历史的总结,大部分是从民族革命的范式研究出发,从胜利者的角度反思历史的过程,由此也取得不少的成果,比如抗战中两个战场的领导权的厘清,抗战爆发时间点前移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等等。但如果把历史的时间轴拉长,我们会发现在近代中国史中,一个如何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嬗变转型成为一个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研究线索,即以现代化为范式的历史研究视角。这也是百余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核心主线。通常研究者认为1931-1945年的抗日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史是指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的一段历史。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和发展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但是随着我国建设的加快,针对我国现代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许多史学界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讲述我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以及将来对现代史研究的走势。  相似文献   

5.
牛贯杰 《清史研究》2023,(4):135-147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年)》一书,是费正清早期研究的代表著作。这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综合利用中、外文档案研究中国外交史的学术著作,拓展出纷繁复杂的中西历史互动图景。费正清摆脱当时西方学界传统古典汉学和民族志学的窠臼,开创了现代中国学研究的新局面。费正清的这部早期代表作,涉及清代观、近代观、帝国主义观等理论问题,对后来美国中国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行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会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早在 1 9世纪末叶 ,就有一些在华的外国人开始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式对中国行会进行考察。进入 2 0世纪以后 ,一部分中外学者开始着手对行会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批颇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5 0— 60年代中国史学界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时 ,行会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讨论议题。 80年代以后 ,史学界开始关注和研究商会、同业公会等近代新式商人社团 ,这一时期的研究同样与行会相联系 ,并且更拓宽了行会研究的视野。相比而言 ,中国史学界对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中国史学界“把中国广大国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历来成为风气”① 。然而 ,2 0世纪70年代后 ,美国研究中国史的学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 ,逐渐将研究的焦点从过去的“整体研究”转而集中到地方史的研究上。这些学者在中国地方史的研究中 ,逐渐淡化了过去中国史研究中强烈的对策性色彩 ,摒弃费正清一代刻意观照中西碰撞下的宏大事件的叙事传统 ,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的“整体研究”有着很大差异的 ,具有相对独立的对中国历史与传统发展的认识脉络。本文试图对这一学术趋向作一回顾和总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首次扮演了世界性的角…  相似文献   

8.
一、总论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日]中岛乐章,张玉林译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122003年清史研究概况刘景莲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7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上)、(下)朱政惠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1、2004:2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郝秉键清史研究2004:4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何芳川史学理论研究2004:1对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几点看法李世瑜河南大学学报(社科)2004:3从康雍乾三帝对督抚的简用谈清代的专制皇权刘凤云河南大学学报(社科)2004:3清王朝崩溃的政治学分析林志友中州学刊2004:4《清史》纂修与历史编撰的创新陈其泰郭成康历…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两种典型的研究范式:一种是革命史范式,将1840年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历史,视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人民革命,历经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和中共工农革命;另一种是现代化范式,将这段历史诠释为从传统的中国走向与全球先进国家接轨的现代国家的过程。柯文(Paul A. Cohen)在《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曾经总结过西方中国研究的三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提出来的“冲击—反应”论,把近代中国历史理解为由西方的冲击而产生的回应。第二种范式是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的“传统—现代”论,这一范式到今天还有巨大的影响,把近代中国看成是如何克服传统、走向普遍的现代性的历史过程。第三种范式是帝国主义论,从全球殖民和反殖民的历史和中心—边陲的二元模式来分析近代中国的各种历史现象。((1))这三种范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都对中国史学界发生过影响,其中“冲击—反应”论和“传统—现代”论被现代化范式所吸纳,帝国主义论为修正版的革命史范式所收编,形成了多个预设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黄宗智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黄宗智先生开始进入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在一次讲座中他曾说起:"从1988年开始,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法律史研究,转眼已经二十年了。"[1]在这二十年里,黄先生在中国法律史领域做出了卓著的成就,主要著作有《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论文集《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不胜枚举的相  相似文献   

11.
史学界或农史学界一般认为,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精耕细作或集约化。清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代表了这种精耕细作或集约化农业的最高成就。如果以区域史的研究结果验证该结论,它至少不能概括当时中国农业整体的特点。本文考察的晋冀鲁豫4省所处的华北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农垦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领先的地区之一;至清代虽然已经落后于南方几个农耕地区,但仍可归入中等水平。此外,华北还是北方旱作农业体系的代表。因此,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不应忽略华北地区,否则便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也有…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中国铜元诞生于1900年,到现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间经历了清朝晚期、中华民国时期,极少数地方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仍有铸造和流通,其历史不可谓不长。近现代的中国铜元,反映了近现代的中国货币制度,而且实物存世丰富,可惜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史学界的重视,近代史学界也只是从总体金融货币史的角度偶尔提到一些铜元铸造与发行情况,还往往犯以讹传讹、张冠李戴的错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国铜元收藏与研究的历史过程,并希望通过对前人成果的分析,找到某些对当代收藏与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清代财政史是清代经济史研究中起步最早,最为基础的领域,史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谓是成果丰硕。然而,清华大学的倪玉平教授知难而进,穷二十年之功,专注于清代财政体系的转型研究,最终由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相继出版了《清代财政史四种》丛书(下文简称《财政四种》),分别是《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清朝咸同年间的财政与社会》《清朝嘉道关税研究》《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和《清代  相似文献   

14.
新英格兰地区刑事司法的重点从道德罪向财产罪的转移,曾被视为美国现代刑法观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主要是发生在美国革命后的三十年里。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一转变其实早在清教殖民地建立不久即已开始,并随着殖民地社会在大众观念、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和宗教影响方面的变化而逐步加强,成为一种历史发展趋势。从新英格兰清教殖民地刑事司法重点的转移可以看出,美国刑法的现代化虽然起步很早,但进展缓慢,历时长久。事实上,直至19世纪结束,美国在经济增长和民主制度的发展上领先于欧洲的同时,却在刑事司法和国家机制的现代化上落后于许多欧洲国家。这一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应该得到中国史学界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邢云 《历史地理研究》2023,(1):141-153+163
中日两国地理学的近代化息息相关,可比性强,这在两国历史地理学的引入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日本在明治(1868—1911)中后期自欧洲引入历史地理学,相关讨论主要由史学界发起,探讨学科属性的同时也注重其“科学性”。但直至明治末年地理学完成近代化转换后,历史地理学方得到真正发展。20世纪头20年,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自日本和西方两度传入,两代地学家分别在传统舆地之学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学或地理学之中吸纳“历史地理”。对于率先完成现代学术体系建设的近代日本而言,影响早期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地理学理论的发达程度,而中国则面临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以及现代历史学与地理学研究范式革新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史学界习惯上把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说:“清朝……  相似文献   

17.
漕运在维持清朝封建统治方面所起的经济命脉作用,已为史学界所熟知。而清代漕运在沟通南北物资交流方面的作用,却很少被人们所论及。现根据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到的档案资料,结合有关文献,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考察,以期有助于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下半叶盛行的现代化理论是50年代的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为模式,树立了一系列衡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标准,为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在许多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发展项目失败以后,英美社会学家倾向于将现代化理论历史化,研究的重点由现实中的发展中国家,转向现代西方的形成与发展史,即18世纪晚期以来(或更早一点,16世纪以来)欧洲与北美的历史。在六七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社会学家与社会史学派将英美的现代化理论引进联邦德国史学界,特别是引进德国近现代史(即德国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一百年日本的清代社会史研究——以中间团体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中,清史未必可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学者对清代历史的关心,与其说是关注"清代"所特有的时代特征,莫如说是偏重于在清史中所能看到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一般特征。战后的研究者,对那种把"中国传统社会"认为是固定不变的看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越来越集中关心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各时代的历史特征。当此之际,与其说是"清代",不如说是"明末清初"作为一个具有特征的时代,成为了分析的对  相似文献   

20.
六卷本《美国通史》经过我国美国史研究者老中青三代人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全部出齐并合集出版,与读者见面,这无疑是新时期我国史学界的一大盛事。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在整个外国史研究中成就斐然,影响巨大,无论是著作的数量和质量.研究队伍的规模和水平,还是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在国别史研究中都名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