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人民热烈地、隆重地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对现在国内主要保存着有关孙中山先生文物的地方,如广东中山县翠亨村,上海香山路和北京铁狮子胡同中山先生的故居,南  相似文献   

2.
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上海孙中山故居),是一栋两层楼的花园住宅,底层是餐厅和会客厅,二层是书房和卧室,室外有一个小花园,整栋房子典雅而朴素。1917年初,4位加拿大华侨看到孙中山为革命四处奔波,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便集资买下这座寓所赠送给孙中山。1918年6月26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开始人住这里,从此,这里便成为了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上海的家,也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婚后惟一的固定住所。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故居     
《文物》1961,(10)
上海香山路七号,一幢深灰色的两层楼房,是伟大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晚年曾经居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救中国而奋斗,到处奔走,很少有定居的时期。1918年,中国正面临着日益加深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孙中山  相似文献   

4.
民族路是民族街辖区的主要干道。民族路始建于1928年,系拓宽原有的长胜街,取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而命名。民族路位于中山大道以南,南起汉水边,北抵三民路。民族路的北端,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相似文献   

5.
汉口六渡桥附近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上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雕塑艺术家江小鹣设计塑造的,像座仅有4米.铜像也只高2.4米,但铜像手执拐杖、昂首挺胸、凝神远眺的神态,却不由得使人想起有关这位伟人的历史往事以及由此产生的故事。由孙中山脚下散发出去的道路名称为三民路、民族路和民权路。在稍远处,有民生路。三民路的得名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民族路、民权路和民生路则是以三民  相似文献   

6.
正廿六载锦绣道路一朝启航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香山路的一座花园楼房里,写下了他为积贫积弱的中国绘制的复兴蓝图《建国方略》。在这幅蓝图里,他提出扩建黄浦江右岸,以"新黄浦滩"为基地建设一个"东方大港"的设想。1921年,黄炎培为家乡的发展而奔波呼告,修筑铁路、创办大学、设置特区,浦东已然蠢蠢欲动。然而,山河破碎、兵连祸结的国家现  相似文献   

7.
叶青(1896-1990),原名任卓宣,四川南充人,国民党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三民主义理论”的“健将”。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灵魂,它是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毫无疑问,孙中山在世时,三民主义的铨释权是唯一的,不存在分歧。但孙中山逝世后,这一理论的控释则成为矛盾的焦点。戴季陶曾努力过,但却遭到了尚处于合作中的国共双方的共同批判。1928年,蒋介石巩固了自己在国民党的领袖地位后,为了“合理”地控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网罗了一大批所谓的理论人才,叶青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虽在这些人中是后起之秀,但正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立了他的三民主义学说。到抗日战争时期,三民主义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1937年7月15日,中共在为公布国共  相似文献   

9.
一、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刊、中山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名,字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他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创立了“三民主义”学说,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相似文献   

10.
伍晓霞 《沧桑》2012,(1):86-88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满洲政府的腐败无能,要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孙中山先生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思想,这一思想不是固步自封的,其科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在当前,一部分人曲解了三民主义,甚至有部分台湾国民党高官出于自身政治目的,篡改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原意,为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对三民主义进行新的解读,准确地领会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这在当前和今后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翻阅了几本研究孙中山的著作,都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前后(1896年10月1日至1897年7月)形成了三民主义.有的说,“完成了三民主义的总构想”,还有的说,“初步形成了三民主义的主张”.孙穗芳女士则说:“在伦敦的政治研究和社会考察,使祖父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出现了质的升华,三民主义更趋完整和深化.”事实并非如此.孙中山在这段时间的言论和行动虽在个别问题上涉及到三民主义的思想,但从未对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作过阐述.孙中山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活动是:(一)在伦敦参观考察医院、摄政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院及有关历史遗迹,观看街道、店铺、车马、贸易情况,深为英国资本主义文明所吸引.他在《伦敦被难记》中说:“予自是即小住伦敦,或游博物院,或访各处之遗迹.观其车马之盛,贸易之繁,而来往道途绝不如东方之喧哗纷扰,且警察敏活,人民和易,凡此均足使人怦怦向往也.”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其发展经历了新旧两个过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多方面融铸东西方文化,丰富民族主义的内涵,使旧民族主义向新民族主义转变。那么,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文化渊源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孙氏民族主义的文化的渊源,这对于了解孙中山的思想,乃至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 正好90年前,孙中山在致友人书中提出了“民生主义”思想,这一次,他是用“社会主义”一词来表述“民生主义”思想的。这是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以来,孙中山第一次提出有关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框架设计。此后20多年中,孙中山反复说明并完善他的民生主义思想。学者们认为,民生主义一直到1924年孙中山正式公开讲演三民主义时才定型。在许多场合里,他都用“社会主义”的概念来表述他的民生主义。但是,正式的表述,或者说,孙中山乐于使用的词汇还是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王亚嘉 《安徽史学》2005,1(6):120-122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所创立的三民主义不仅作为一种核心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腐朽的封建政体,还为拓展和深化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国民党统治中国理论上的"合法性"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①.  相似文献   

15.
应克复 《炎黄春秋》2011,(12):55-56
朱相远在《辛亥百年的主航道》一文中说:"辛亥革命十多年后,孙中山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炎黄春秋》2011年第9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这在中国知识界已是无人不知,各种近代史版本的史书、史论无不秉持此说,这已成了定论,还有什么可疑的呢?史界和学界将"三大政策"确立为"新三民主义",其权威根据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中的一段论述。毛泽东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  相似文献   

16.
方可 《炎黄春秋》2002,(12):40-44
吴铁城,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平湖乡人,与孙中山是小同乡。但他并未在故乡长大,而是于1988年3月9日生在离香山有千里之遥的江西九江。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澳门孙中山与澳门关系密切。1866年,孙中山在离澳门仅37公里的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户农民家庭呗抓落地,来到人间。少年时代,孙中山的父亲在澳门板樟堂街的一间鞋铺里当鞋匠并兼理裁缝,他因此而随母亲和兄长经常往返于香山与澳门之间。1878年,孙中山刚满13周岁,便第一次远离家乡,跟随母亲先来到澳门,然后从这里乘船前往檀香山,到“意奥兰尼学校”读书。走向大海天地宽。刚步出家门的少年孙中山在澳门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众多的“高鼻子”、“蓝眼睛”,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化,这使他心潮萌动,大开眼界,留下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一、早期的斗争 辛亥革命是由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夏威夷的檀香山创建的兴中会为肇始的。孙中山是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早在1885年中法战争后即萌发反对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思想。  相似文献   

19.
1914年初夏,蒋介石奉孙中山、陈其美之命,由日本返回上海,组织领导讨伐袁世凯的军事行动。这是他参加中华革命党,得到孙中山单独接见后,领受的第一个重大任务。他到上海后,在小沙渡设立了司令部,组织了三路起义军。蒋介石自任第一路司令,为主力部队,负责攻击市区潭子湾、小沙渡、曹家渡、梵王渡一带;陈荣廷任第二路司令,主攻上海警署;何元龙任第三路司令,主要  相似文献   

20.
邵雍 《岭南文史》2013,(4):8-12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庆龄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孙中山逝世后,她多次阐发民生主义,并且不遗余力,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