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长安县申店最近出的吴虎鼎,形制为立耳,小平沿,半球形深腹,蹄足,口沿下饰窃曲纹带,衬以一道弦纹。鼎通高41、口径38、耳高7.9、足高18厘米。现由长安县文管会收藏。此鼎形制、纹饰均有西周晚期特征。器形轮廓及腹足比例同于毛公鼎。窃曲纹中间有目,卷曲呈横G字形,  相似文献   

2.
新收回的子龙大圆鼎,通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鼎身呈圆盆形,耳稍外侈,下腹微鼓,足近马蹄形,腹饰兽面纹与夔龙纹花纹带,足饰兽面纹。此鼎可以与下列6件鼎做比较: 1.大圆鼎①,殷墟郭家庄160号墓出土,通高55、口径41厘米。属殷墟文化第三期晚段; 2.戍嗣子鼎②,殷墟后岗祭祀坑出土,  相似文献   

3.
旅顺博物馆藏第廿平阳共鼎补正王振芬第廿平阳共鼎圆腹、附耳、三蹄足、有榫口(说明有盖,现盖缺),素面,腹有一凸棱。口径14.3厘米,腹径19厘米,通耳高162厘米。现藏于旅顺博物馆。该器有铭文41字,环器口沿外侧。一面为“第廿平阳共鼎一合容一斗二升并...  相似文献   

4.
铏鼎考     
鼎考周铮1965年3月程仲鸣、吴鲞梅、何惧、资耀化等先生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一批文物,其中有铜鼎一件,该鼎圆形、通耳高22.8、口径19、腹深10.7厘米。两立耳略向外张,三柱足无纹饰。鼎腹有兽面纹三组,雷纹底,各以脊棱相隔。造型典雅,铸工精美,不...  相似文献   

5.
谈子龙鼎     
子龙鼎是笔者近年来所见的商周青铜器中最好、最具有历史价值的1件青铜艺术品。该鼎高大峻挺,颇有气势。通高103、口径80厘米,重230公斤。通体厚重,其形作圆腹,底部微圜,口内敛,折沿方唇,向内略作倾斜,腹部外鼓,口沿上有一对微向外张的立耳,耳的下部内侧伸入器腹,三柱足下部略内束,与足对应的内底有  相似文献   

6.
“王太后右和室”铜鼎考略张懋镕,王勇"王太后右和室"铜鼎一件,近年出土于陕西省澄城县.铜鼎形制:鼓腹,敛口,圆底,蹄足,耳略外撇。盖上有三环纽.通高16、通耳高16.8、足高7.1、耳高6、纽高2.4厘米。最大腹外径18厘米。器腹有弦纹一道(图一)。...  相似文献   

7.
1987年12月,安徽宿县褚兰区桂山乡谢芦村的群众兴修水利时,在平山村附近深约3米的地下发现青铜器5件。介绍如下。鼎 1件。敛口,长方形立耳,鼓腹,圜底,三蹄足。耳外侧对饰(?)虎纹,腹上部饰窃曲纹,中部饰一周弦纹,下部饰兽面纹。腹外壁有3条范铸接缝线。一足较短,足根的内底对应处有一圆补钉,系脱落后的焊接痕迹。器高24.5,口径25厘米,重3.97公斤(图版伍:1;图一:1~4)。  相似文献   

8.
宁夏固原发现汉初铜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8月,宁夏固原县古城公社古城大队二队社员在黑土梁取土时,从距地表不到2米深处,挖得一件铜鼎。此鼎失盖,素面,通高23、口径17.5、耳高7、腹径23.5、腹深13.2、足高9.2厘米,腹部饰凸棱纹一周。鼎身刻有铭文三段:  相似文献   

9.
■阳鼎跋     
周晓 《文物》1995,(11)
笔者于一收藏家处得见一件铜鼎,据云早年得自西安古董市场。此鼎为平沿,敛口,子口,双耳高出口沿外侈,扁圆腹,腹上有凸弦纹一周,圜底,三蹄足。鼎盖已失,通体呈“黑漆古”,黝然发亮。鼎保存基本完好,只右耳与身相接处开裂。通高15.7、口径14.8、耳高5.5、足高7.1厘米。重1690克。容水2174毫升,容粟米2217毫升(图一、二)。此鼎与战国秦十六年私官鼎、中败鼎的形制极为相似,应为战国晚期秦器。鼎的子口下方有镌刻铭文,可辨者共  相似文献   

10.
陕西长安县出土西周吴虎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2年,长安县黑河引水工地出土一件铜鼎。闻讯后,县文管会即派人追回。鼎现存长安县文管会办公室。一、出土情况吴虎鼎出土于县城南约2公里的申店乡徐家寨村南。徐家寨村西为神禾原,东为少陵原,河从南而来,在村南折而西流。黑河引水工程从其南穿过。吴虎鼎在工地被推土机推出,破环严重,出土情况不详。二、器物形制吴虎鼎力立耳,小平沿,半球形深腹,蹄足。口沿下饰窃曲纹带(封底)。窃曲纹为变形夔凤纹,中间有目,下衬一道弦纹(图一)。腹底三足间有三组弦纹,每组两道。鼎通高41、口径40、耳高7.9、耳宽9.5、足高18、足径4、…  相似文献   

11.
子龙鼎(封面)其形作圆腹,平底微圜。双耳略外撇,耳外部有双沟槽。三足根部与底部略粗,中间稍细,已近于蹄足;足根部饰有兽首(实即所谓“简省形饕餮纹”,有首无身),其鼻梁部作扉棱状,双角尖部外侈凸出于器表;足均为半空状,腹内底在足部形成三个圆形空洞。腹上部、口沿下饰一周由三组完整的下卷尾饕餮纹(封二  相似文献   

12.
山东邹县春秋邾国故城附近发现一件铜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邹县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故城,现在尚有残存的城墙遗迹,地面上陶片甚多,城址内及其附近曾多次发现青铜器。 1972年夏天,大雨之后冲出了铜鼎一件(图一)。鼎高26、口径25、耳高5、腹深12.5厘米。圆腹,口微敛,耳在鼎沿上,足呈马蹄形,腹下部饰以象首纹,上部和耳饰以窃曲纹(图二:2、3、4)。腹内有铭文十七字:(图二:1)  相似文献   

13.
安徽宣州市孙埠出土周代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10月,安徽省原宣城县孙埠乡正兴村农民挖沙时,发现4件青铜器,随后献给国家。现将这4件青铜器介绍如下。鼎2件。其中1件立耳,折沿宽唇,下部微鼓,重环纹一周;圜底,三蹄足,足上部起扉棱,饰饕餮纹。通高21.3、耳高4.3、脚深9.5、直径22厘米。重3900克(图一)。另1件器形小。立耳,折沿宽唇,脚较  相似文献   

14.
下平望村位于侯马市晋都新田遗址的西北方向,村东有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的东周墓地。1975年6月,下平望村村民在村东平田整地时,挖出一批铜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征集了这批文物。据调查,这批铜器皆出自墓葬中,现简介如下: 鼎 2件,均残,形制纹饰相同。钵形盖,上置3个扁环形钮,钮顶平齐。子母口稍敛,承接盖。长方形附耳,深腹,圜底,蹄形足。盖、腹皆饰勾联云纹,腹中部有凸弦纹一周。鼎耳正反两面饰“S”形夔龙纹,侧饰两道綯索纹。口径24.4厘米,残高14厘米(图一, 1)。 盘 1件,底残。宽斜唇,浅腹,蹄形足,附耳外撇,腹饰蟠螭纹。口径31厘米,残高 6.5厘米(图一,2)。 舟 1件。椭圆形口微侈,束颈近直,深腹内收,圜底,矮圈足,腹侧各附一环形耳。颈饰两周綯索纹作界,圈足与环形耳饰斜角云纹。整体花纹精美,制作规范。通高7.8厘米,口径长16厘米,宽13.5厘米,圈足高 1.4厘米(图一,5)。  相似文献   

15.
刘慧 《文物》1990,(11)
1973年12月,莱芜市西上崮村农民在村西南120米处的南寨顶取土时,发现一批青铜器。当时的莱芜县文化馆闻讯派员赶到时,现场已被破坏。经了解,铜器出自几座墓葬。现将收集到的51件铜器及2件双凤牙梳介绍如下。鼎 3件。分2式。Ⅰ式1件。直口,折沿,方折形立耳微外撇,圜底,三蹄足。腹上部饰窃曲纹一周,中部有凸弦纹一道,下部饰垂鳞纹二周。通高22.5、口径21.8、腹深10.5厘米(图一:1;二)。Ⅱ式2件。有盖,喇叭形捉手。鼎身子母口内敛,球腹,方折形附耳略向外曲侈,圜底,三蹄足。盖面饰蟠螭纹,捉手用密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在西周墓葬中发现不少青铜器,其中有一饕餮纹方鼎,四足双耳。鼎通高为25.5厘米,耳高4.5厘米,足高11厘米,腹高10厘米。口沿长19.5厘米,宽16厘米。鼎之内壁有铭文四行,共二十七字(铭文摹本见附图)。铭文清晰可释,释文为:“甲子,王易(寑)(孳)商(赏)用作父辛(阝尊)彝。在十月又二,(祖甲),曰,佳王廿。”  相似文献   

17.
商和西周的青铜器被奴隶主贵族们所独用,鼎是当时社会用以“别上下,明贵贱”的典型重器。新乡市博物馆收藏有不少商周时代的青铜鼎,现介绍于下: 1、饕餮纹鼎:二里岗期,河南省辉县出土。鼎高18.4、口径14.9厘米。方唇,折沿,立耳,深腹。颈下饰饕餮纹和联珠纹,空锥足(封二:1;图一:1,图二:1)。 2、水波纹鼎:商代,河南省辉县出土。鼎高38.2、口径33.5厘米。颈饰一周水波纹,鼓腹,空锥足,型制特殊(封二:2,图二:2)。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自从1950年1月成立以来,通过调查采集、收购、接收以及私人捐赠等多种方式,共搜集到很多比较重要的文物,现只将几件较为珍贵的殷周时代的青铜器整理出来加以介绍,以供考古工作者研究参考。食器:1.(?)鼎:通耳高19、耳高3、耳宽4.5、口径16、腹深11、足高7、足径2厘米,重1.85公斤。直口,无盖,双半圆形竖耳立于口沿上,深腹,圜底,三圆柱形实足(图版陆:4)。腹之上半部对应在两耳间有饕餮纹,身作两歧,下歧上卷,纹中间又饰以云雷纹  相似文献   

19.
陕西凤翔高王寺战国铜器窖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9月陕西凤翔纸坊公社高王寺大队发现一处窖藏,距地面2米左右,窖内有十二件铜器。经勘查得知,窖藏地点在秦都雍城范围内的马家庄宫殿区附近。该地有灰坑多处,地面散布春秋战国秦的绳纹瓦。出土铜器有: 鼎三件。形制大体相同,花纹与大小稍异,其中较大与较小的两件已残破。完整的鼎通高21.6、口径19.7、腹深25.4厘米。鼎均为附耳,子母口,圜底,深腹,蹄足,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0,(8)
正2018年11月,湖南省博物馆入藏两件青铜鼎,为典型的越式铜鼎。本文从形制、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对这两件鼎做了分析,并结合以往研究,对其年代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一、器物分析两件铜鼎均为牛角形立耳,形制大体相同。以下是详细分析。1.直锥蹄足铜鼎通高16.5、口径18、两耳间宽21厘米。牛角形方耳,微向外撇。窄平折沿,半球形腹,圜底。直锥形蹄足,底部较上部细。耳上饰三角雷纹和窃曲纹,腹饰两周蝉体纹,上下纹饰之间没有用凸棱纹相隔,只是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