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春,在怀安县西湾堡乡西沙滩村出土辽代刻石一方,现藏怀安县物保护管理所。刻石刊于辽统和四年(986年),青石质,制作粗糙,左边残缺。长45、宽44、厚5厘米。刻石表面磨光,边缘四周有阴刻双线,字为阴刻楷书,残存13行,满行15至17字,部分字损坏(见附录、拓片)。  相似文献   

2.
4.东龛石窟。东龛石窟,地处巴中市城东0.5公里的插旗山下。旧有造像20余窟龛。今存8窟龛47身,多剥蚀,而所存遗迹亦不失石窟艺术之佳作。1号窟,凿内、外龛,外龛高190、残宽250、深110厘米内龛媚边饰联珠纹,忍冬纹,高178,宽200,深130厘米。内龛雕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佛左侧存八部众5身,菩萨1身。佛右侧雕八部众7身,菩萨4身。正壁雕菩提双树。外龛右侧壁雕力士一身,外侧雕俗人5身。释迎佛经后代补塑已非原貌,而头光保存很好,为内圆外桃形头光,内光凿方块纹,边饰联珠纹。天王身绕飘带,在我市唐代天工造像中仅存(图十…  相似文献   

3.
西魏巨始光造像碑,是我馆重要藏品之一。碑通高225、宽100、厚30厘米。四面刻。原碑座早已缺失,现有的座是后配的(封三,图1、2)。碑首为圆顶,高65厘米,周缘各雕一巨龙。巨龙之下,正面、背面均为尖拱龛,龛楣中央均雕一狮首(或饕餮)。正面龛高31、宽25厘米。龛内为多保佛与释迦佛并坐说法像,两像左、右各有一胁侍菩萨。两旁龛柱的题字,左为:“左相多保佛塔证有法华经”、右为:“右相释迦佛说法华经”。龛柱之外,各有题榜,左为:“左相当阳佛主杨志宽为亡父一心侍佛”、右为:“右相当阳佛主杨仕、弟伯通、业仁”。背面龛高  相似文献   

4.
隋开皇元年李阿昌造像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开皇元年(581年)李阿昌造像碑(图版捌:1、2),现陈列于甘肃省博物馆,碑高146、宽50、厚16厘米,是一件内容丰富的多龛高浮雕敷彩造像碑。碑额呈圆拱形,下接长方座。碑身四面开龛造像。正面开四层龛。第一层:正中开一覆钵式顶垂幕形方龛,顶上饰三个宝珠形浮雕。龛中间雕释迦与多宝如来并坐说法,皆半结跏趺坐,着通肩大衣,衣纹稀疏,衣裙在台座前自由垂下。二弟子两侧侍立。佛座下有仙鹿两对屈膝跪伏。方龛两侧各开一圆楣尖拱龛,每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佛着双  相似文献   

5.
任济 《郑和研究》2005,(3):57-57
最近,广东南澳县博物馆在深澳古镇征集到一件重要文物——“三保老爷”石香炉。该炉系花岗岩雕制,外观似斗,高17厘米,上下平行,上面长25.5厘米,宽16厘米,下面长23厘米,宽14厘米。正面雕刻有浅浮花纹图案,图案之上自右至左横排阴刻“三保老爷”四字,字径4至5厘米。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9,(4)
1975年3月,四川西昌地区博物馆在西昌县东南三里发现石阙,1977年10月进行了发掘。发现的无铭双阙采用当地红砂石制成,东西相距8米。东阙尚存阙顶,阙身(上部稍残)和基座三件(图一),西阙仅存屋顶一件(图-)。东阙基座长1.45、宽1.05、高0.28米。基座中部有一28×20厘米的方榫眼,与阙身下部长26、宽28、高13厘米的榫头榫合。阙身长0.97、宽0.53、残高1.65米,无纹饰、  相似文献   

7.
赵冬曦墓志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荥阳刘河乡任湾村农民在村西头,建砖瓦窑时,发现赵冬曦墓志一合,石质黄灰,有黄花斑点。墓志量正方形,边长91厘米,保存较好,仅志盖两对角稍残。志盖顶呈正方形平顶,高宽各57、厚13.5厘米。顶面镌刻阴文“唐故国子祭酒赵君圹”九个篆字,(图一)。由顶至四边呈斜坡形,宽20厘米,上面线雕缠枝牡丹一周,志盖边沿厚4厘米。下部墓志厚15厘米,四侧面均线雕草叶纹。墓志面镌刻阴文唐代隶书志文,凡28行,满行30字(图二)。记载了死者的生平家世及为官政绩。该墓志无撰  相似文献   

8.
1988年秋,我们在永寿县永太乡发现装饰别致的造像碑一通,造像碑顶部稍残,砂石刻成。残高1.14米,宽0.62米,厚16厘米。造像碑从上到下可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凿一圭形龛,高30厘米,宽25厘米。龛内雕一佛二胁侍,主尊高肉髻,面部丰满不足,清瘦有余;身穿通肩式大衣,左手置于左腿之上,右臂残,结迦跌坐,须弥座。左胁侍,立姿,左手持环状物,右臂残,身著紧身长袍,面目风化不清。右胁侍,立姿,身穿紧身长袍,双手做袖手状,面目风化。第二单元以线刻手法勾勒出怒放的花卉。第三单元线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陈列有两块较罕见的汉画像石。其一(简称石一),残长218、宽127、厚25厘米,画现残第192、宽99.5厘米(图一)。其二(简称石二),长283.5、宽146、厚25厘米,画面长200、宽99厘米(图二)。二石皆是1956年清理徐州市铜山县洪楼村汉墓时发现的。清理前墓葬已遭到严重的破坏,两石的使用位置不清。这两块汉画像石在已出版的汉画像石图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龙门文物保管所最近在宾阳南洞西壁左下角发现一块王玄策造像题记。石龛已残。造像题记高25、宽17厘米,凡五行,行七字,共三十二字,有的字已漫漶不可辨认(图一)。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兖州城西嵫山发现刻字砖一件。该砖已残,最高处15、最宽处16、厚3.5厘米。上有阴刻隶书9字,其中一字仅存上半,字径约4厘米。文曰:“永元十……日具[享]……作壁日……”(图一)。“永元十……日”应为纪年;“具享”为备祭祀之物,“作壁”应指营建,故该砖当是营造墓室或享堂的纪事之砖。  相似文献   

12.
凤翔县柳林镇孔家庄机砖厂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取土时,在距地面1.5米深处发现一批铁铧、铧冠、逼土共十五件(其中有两件铧冠在一铁铧尖套带),现分别介绍于下: 一、铁铧:共七件,一件稍残,其它完整。形制大体相同,大小、厚度不等,最大的重八公斤,最小的重三公斤。铧正面视近等腰三角形,中间凸起有棱。后部有安犁头的三角形銎。一号铧:全长37.5、后宽41.5厘米,铧尖至两翼均长43厘米,后銎高10、厚度2、宽32厘米,重8公斤(图一:1)。二号铧:全长40厘米,后宽38.5厘米,  相似文献   

13.
1990年9月,江苏省灌云县龙苴镇镇北一组村民打井时,在距离地面约1.5米深处发现一件元代铜权,随即交县博物馆收藏。现介绍如下。权身呈六面六棱形,上部有方环鼻,下部束腰,底座呈阶梯形(图一)。权身正面阴刻“大德十年”4字铭(图二),背面阴刻“益都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安徽省郎溪县文物管理部门从县废品收购公司仓库拣选到一匣清代砝码,现介绍如下。铜匣 1件。长方形,一端开口,长5.3、宽3.4、厚2.5厘米,重126克(图一)。匣表面有阴刻楷体铭文,分别为:正面直行"江  相似文献   

15.
1989年4月,浙江省瓯海县(今温州市瓯海区)文博馆文物普查时,在该县石鼓山清理了两座晋墓,得永和八年(352年)砖、石质藏经匣和咸安二年(372年)砖。永和八年砖长34.7、宽13、厚4.6厘米,青灰色,质地较细,含砂量很少。一侧为钱币间平行线纹(图一:1);另一侧模印阳文楷书“永和八年九月十□余氏□”11字(图一:2),其中八个字清晰,永字半残可从,两字全残。同墓出土的石质藏经匣,长13.7、宽10、合盖后高10、壁厚2.5厘米。匣盖正中阴刻楷书“无垢净光陀罗尼经函”9字(图一:5)。每字约1.5厘米见方,字口清晰,除“垢”字略有泐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西昌近郊发现一件元代的佛教经幢,该经幢系元代在凉山地区流行的佛教密宗的一支,阿吒力教的经幢。经幢直立,呈长方形,顶部为半圆形。四面均有文字,其文有梵文和汉字,又以梵文为多数。在经幢的两侧有两龛佛教造像。由于年久,风化严重部分文字难辨。经幢通高133厘米,下部宽23、厚19厘米,上部宽25、厚14厘米。正面有竖刻梵文六行,背面有竖刻梵文五行。  相似文献   

17.
1965年3月间,在江宁县秣陵公社金村大队元圹村,清理了一座西晋墓。根据现象复原,墓呈长方形,单室,东西长3.4、南北宽1.96、残高1.3米,方向180度。墓门在东。此墓早年经盗掘破坏,北壁保存较好,南壁已被破坏,西壁筑有一龛,龛高0.49、宽0.55、深0.84米。从残壁看,其墓顶呈拱形。西壁有一盗洞。两壁用砖按一竖两横砌法构成。砖长32、宽13、厚4.3厘米,其一侧印有"太康(?)(四)年柯君作壁"八个字(图一);另一侧饰米字纹,花纹之下有一"白"字。砖的正背两面,一面平,另一面印饰绳纹。随葬品原有虎子、碗、盏、猪、鐎斗以及铜镜、五铢钱等器物,均放置在壁龛和墓室后半边,其中有些陶器,如魂瓶、鸡笼等因质地松脆易碎,没有完整保存下来。现存器物有27件。青瓷虎子1件(图三),圆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4,(8)
<正>2010年3月,延安市城南虎头峁出土唐罗何含墓志一合,现藏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墓志砂石质。志盖呈覆斗形,盖顶长38.5、宽36厘米,正中为棋盘格,每格一字,篆书阴刻"大唐故罗府君墓志铭"9字,四刹宽16.5厘米,饰牡丹纹(图一)。志石近正方形,长65.5、宽65、厚17厘米。志文楷书,阴刻,有栏,共26行,多为满行27字,后6行满行53字(图二)。延州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初,勉县温泉乡牟营砖厂取土时,发现一件有记年铭文的三国魏弩机(见图)。弩机铜质,完整无损,重三市斤。箭箱长13.3、宽4厘米,望山高6、下柄长7厘米,前后栓帽为方形。在箭箱上面的右边尾部,阴刻有三行文字,一半已剥蚀难识,据其字距来看,第一行十一字,第二、三行各为八字。文曰:“黄初七年六月一日,□□□监作吏萧诗已,□□□师张倌耳师造□”。在箭箱右侧,阴刻有“才廿二”三  相似文献   

20.
长沙赤峰山2号唐墓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秋,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赤峰山清理了一座完整的砖室墓.该墓平面是一个凸字形券顶单室墓.墓室通长3.36、宽1.6米,其中羡道约占整个墓室长度的四分之一,墓底用灰色素条砖纵横错列平铺,主室中央砌有棺床,与主室的长度相等,宽83厘米,砌法与铺地砖同.砖墙使用三横一竖的铺砌法,竖砖在排列时有规律的留出许多空间作为小龛,用以放置小陶碟.左壁砖墙设龛两层,龛数下三上四,右壁亦设龛两层,下二上五,后壁正中设龛一个;羡道两侧亦各设一龛,券顶已残,起券处距墓底1.19米.随葬品计四十件,以铜制实用器最精.其中铜镜与石枕位于头部,铜钱散于腹部,小碟多半放在小龛里面.此外除一只小颈瓶倒置于主室后壁右角外,其他陶、铜、铁器随葬物均放在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