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系统梳理了莫高窟249、285窟窟顶的图像元素,并考订存疑者。作者认为两窟窟顶四披的图像正是太一出行的组合及其变化。其中第249窟增加了四神的元素,显示出更为完整的出行结构,而两窟窟顶四披图像跟下部的山林野兽和狩猎场面共同构成出行、向西披西流的意象。两座窟整顶壁画结构的出现是当时的出行制度使然,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图像应用多种纹样元素,其内容丰富,布局精美,构图形式多样,并具有应用传统民间图案的典型特征.该窟窟项壁画所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从美术学角度出发对其绘画题材和构图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应用设计学理论研究其构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说明敦煌莫高窟第85窟颜料目前所处的状态,用色度计和CIE1976年表色系统进行选点监测,并进行X—衍射分析。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第85窟颜料有7种颜色,其中绿色颜料是最稳定的一种。颜色的色度值不仅反映了颜料当前所处的状态,而且对了解古代画师调色、技法、配比等提供一定的线索。这些信息对保护修复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壁龛外两侧的白狼塑像、南壁的十轮经变绘入的时间、东壁门北十一面观音变的造像样式及敦煌文书P.2625《敦煌名族志》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认为莫高窟第321窟是盛唐时期的阴家窟,由敦煌大族阴守忠、阴修己父子开凿,时间当在开元九年十月至十一年(721—723)四月间王君代河西节度使时。  相似文献   

5.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画像多达251身,文章以该窟画像为案例,从画像本体出发,分析了画像在洞窟中的位置布局、画像的两种组织形式以及画像所持供养物品等,探讨了它们与供养人之间的尊卑关系问题。整体而言,位于洞窟内部南侧的供养人画像要尊贵于北侧;位于佛坛前部和后部的供养人画像的尊卑关系,是由东向西分为四级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6.
关于莫高窟第217窟的始建者,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是敦煌的阴氏家族,故将其称为"阴家窟"。但也有少数日本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由于缺乏证据而未能提出新观点。本文对第217窟的供养人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认为该窟应为刘氏家族窟。  相似文献   

7.
敦煌参观余录黑木三郎著蔡宝来译今夏,我们路经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投宿在敦煌,并仔细而认真地参观了向往已久的莫高窟,实现了我多年来的梦想和夙愿。我的首次中国之行是1955年末中日两国还未建立邦交关系之时,记忆中我们从香港徒步行走越过边境小桥到达还是小渔...  相似文献   

8.
《敦煌第六十一窟<五台山图>研究》载日本《创价大学亚洲研究》1983年第4期。翻译时根据复制件,文中图版不清,无法照像制版,故文中图版均省。省去的图版有:图1,《五台山图》(部分),敦煌61窟西壁右端;图2,《五台山图》(部分),八角堂;图3,《五台山图》(部分),北台之顶;图4,法隆寺梦殿,日本奈良;图5,法隆寺梦殿救世观音像;图6,梦殿救世观音像光背;图7,北齐太宁二年(公元562年)石造双观音像;图8,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石造坐佛三尊像;图9,北齐河清四年(公元565年)石造双弥勒半跏像;图10,北齐平武六年(公元575年)四面石像(拓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米德昉著《敦煌莫高窟第100窟研究》一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国内外学术史和学术动态对此书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五幅壁画分别出自不同经典,各经典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通过这些共同点可得知,南壁故事画建立在"三世佛"信仰基础之上,且表达了"三归"与"五戒"等宗教含义。  相似文献   

11.
论莫高窟第285窟日天图像的粟特艺术源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元林 《敦煌学辑刊》2007,5(3):161-168
本文结合新收集到的图像资料和研究成果,对莫高窟285窟西壁"日天"形象的图像源流作了探究,认为这一形象的图像来源是祅教的太阳神密特拉神,并认为它的图像很可能是由粟特人带到敦煌的.  相似文献   

12.
敦煌窟龛名数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敦煌莫高窟現在遺留着四百八十个左右的佛教洞窟,在宋元以前,敦煌佛教昌盛的时候,曾經有更多的、更完整的洞窟,可是有的已毀于崖壁的崩塌;有的巳被埋于沙土中。当时一些窟龛因不同的修建施主或独特的內容,而有着不同的名称。窟寵的名、数,牵涉着窟寵的修筑年代、窟主以及各个时代窟寵发展的状况。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常常对明确敦煌佛教的发展、佛教美术的发展以及它們所直接間接反映的当时的政治經济情况有所帮助。对我們今天整理、保护这一古代艺术宝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它也啓发或明示我們如何去寻求那些还被埋藏着的艺术宮殿。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保存有22铺劳度叉斗圣变,该经变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宣传邪不压正的思想,深受民众喜欢。榜题是研究敦煌画的重要材料,莫高窟第72窟劳度叉斗圣变保留有部分榜题文字,本文根据数字化高清图对画面与榜题进行了考察,在前人基础上识读出更多画面内容与榜题文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彩塑三维重建是精确获取文物的三维几何和纹理信息的数字化技术,对于文物保护、数字档案建立、考古研究、展览展示以及移动数字博物馆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莫高窟彩塑作为一种不可移动文物,受采集空间及丰富的纹理信息的影响,现有的三维重建方法尚不能在保证重建精度的基础上,准确还原文物表面的色彩信息。为此,通过研究和设计双相机结构光的FOTOMOULD三维重建系统,对莫高窟第45窟彩塑菩萨三维重建,在获取高精度几何信息的同时,达到了色彩、纹理、细节等高度还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第3窟壁画是研究莫高窟晚期壁画艺术面貌的重要遗存。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造型样式,即同一种形象有不同的造型特征,如"世俗化"的人物形象、从"神格"到"人格"的毗那夜迦神像、异样的飞天造型等艺术风格都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这种"中国化"突出了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更加说明了元代工匠不束缚于传统壁画的造型模式,艺术上进行圆融创新,同时还构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繁华景象。  相似文献   

16.
张景峰 《敦煌学辑刊》2006,3(3):107-115
本文对敦煌莫高窟的影窟和影像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影窟是为河西都僧统或其他有名的高僧大德而专门修建,窟内塑绘有都僧统或高僧大德的影像。影窟是敦煌家庙窟的一种类型,其功用就是纪念和瞻仰,是敦煌世家大族家庙窟的特殊体现。影窟内影像的塑绘,影响着莫高窟归义军时期的供养人画像更多具有邈真(写真)的性质,而其供养性质则处于次要地位,因而使这一时期的家庙窟具有真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龙门石窟第1954号窟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佛经及相关资料,认为右侧壁第三尊造像为一立佛,左侧壁第三尊造像为地藏菩萨,进而考证该窟造像内容为七佛与地藏菩萨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8.
崇秀全 《敦煌学辑刊》2008,1(1):101-109
本文从解释"鹿王本生"的内涵着墨,着重考察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画<鹿王本生>这则故事画的艺术特点,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力求对此画构图、山水等重要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即画工匠人在创作过程中遵循佛教艺术"象征主义"的同时,不断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想象,时代生活与审美情趣渗透其中,使得外来佛教艺术逐渐地形成印度、边疆、汉地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的中国化佛教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有五幅壁画,这五幅故事画出自不同经典,却绘制在同一墙壁上。本文以早期佛教经典为依据,就285窟南壁故事画与其他石窟里同题材故事画相比较,试论南壁的宗教涵义及其构造经纬。  相似文献   

20.
跋敦煌365窟藏文题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365窟有一段藏文题记,从形式到内容都值得研究。 365窟壁画表层是西夏作品。该窟的主要建筑七佛药师坛中央部分壁画因年深日久而脱落,内层有藏汉文题记各一。由于内层被覆盖以前曾用竹篦爬梳过,题记严重残损。汉文题记在下,呈竖矩形}藏文题记在上(位于佛龛下沿正中突出部分),为横矩形,与汉文题记垂直作"T"形。汉文题记多行,自右向左用墨字竖写在红泥底上,有"洪(?)"等文字,但无具体年月;藏文题记长约1米,高约60厘米,用墨字自左向右横写在黄泥底上,共三行。藏文题记与汉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