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57,(8)
"桥形币"非钱之我见一九五六年第七期"文物参考资料"载史树青同志:"关于桥形币"一文,认为"桥形币"不是钱。这一判断是正确的,但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如与半两同墓共出,是否可以肯定为同时物,也是否可以肯定与半两用途不同呢?我以为:1、共存下一定能肯定为同时。如湖南衡阳汉墓所出遗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周景王曾铸大钱。但桥形币是否为周景王所铸,不得而知。目前发现的桥形币,大小轻重各不相同,小者长50-60mm,大者200mm左右,或宽足,或高拱,形状各异。如四川傅某所藏桥币为龙形,而本人所藏此枚三孔双廓双面纹桥币,面纹为几何纹,左右图形对称。精细入微,正反有异。与其它光素单面廓桥币相比较,  相似文献   

3.
李银 《中国钱币》2007,(3):78-78,42
拜读《中国钱币》杂志2007年第1期《北海银行正式成立时间及初期北海币》(以下简称《初期北海币》)一文,觉得其中几处值得商榷。我在《中国钱币》2005年第3期《北海银行总行成立初期发行北海币始末》一文所说的北海币,与《初期北海币》一文所说的北海币,严格地说不是同一种北海币。此北海币非彼北海币。  相似文献   

4.
文物参考資料1558年第6期刊載了"山西省苪城县出土战国的貨币"一文,文中談到这次发現的货币有二十八种,一地出土这麼多种貨币,是少見的。原文对于币文的注释,大半正确,仅有少数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在扬州、鎮江、苏州一带,陆續发現两种太平天国时期的代用币。一种是制餞代用币,一种是銀两代用币。現在分别說明如下: (一)制錢代用币 1942年春,有占董商携来大小錢两个,面文都是"裕国通商"四字,背文小的一个为"一百文正"(圖1),大的一个为"壹千文正"(圖2)。細审这两个钱的文字制作及銅色,与太平天国錢一样,而且国字从王,可以証明其为太平天国时期所鑄。 1955年夏,我在北京历史博物館鉴定金匱藏泉,工作时于破紙中发現王蔭嘉致张絅伯的信,并  相似文献   

6.
王强 《中国钱币》2014,(2):10-13
正燕尾布出土有属于战国晚期的大小两种布币,大者称燕尾布或长布,面文"A比(币)■(当)■",幕文"七■"①(图1);小者币式相同,币文分铸两面,作"四比(币)■(当)■"(图2)。出土所见多四足相连铸在一块,故又称连布或连币(图3)。币文字数虽少,然其释读却颇费周折,至今关于其国别及币文的讨论意见仍未达于一致。其中A字作■,这个疑难字一度困扰着古币及古文字学者,释读  相似文献   

7.
《文物》1981年第12期刊载《天地会"钟灵堂"伍两布币初探》一文,文内对布币票上的诗句读法按"方、王、昂"押韵。我认为应该从右到左,按"昂、方、王"押韵来读: 龙盘迥水气昂昂钟灵灵光光万方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八卷《清民国银锭银元铜元》中,钱聿国专论"铜元研究"在论及"仿制币与臆造币"时云:"袁世凯像铜元两种。一种是‘中华帝国洪宪纪元’,无面值,大小如十文铜元;一种是币背有英文THE FIRST YEAR OF HUNG SHUAN TWENTY CASH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应邀去一位日本泉友家中作客。泉友取出多年收集珍藏的中国古泉币,让我大开眼界。此友收集的中国历代古泉品种繁多,且不乏精品。我对其中一枚皇帝通宝颇感兴趣。此泉传世熟坑,黄铜质,小平式样,背有满汉文“宝浙”,铸造精美,应属清朝晚期天地会所铸之币,系真品无疑。此泉版类较多,背满汉文“宝浙”即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境内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及其仿制品已达50枚左右。①但至今未见中国境内出土拜占庭银币的报导。2005年2月“大话西域网站”(http://www.coin—xiyu.com)上,署名“火山”的币友贴出一则“待考出土银币”。因我平时比较关注拜占庭币,所以顿时感到眼前一亮,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枚颇不寻常的拜占庭银币。下载币图(图1)后,仔细观察。初步判读如下:正面查士丁头戴束发盔褶衣佩甲右胸像。币文:DN·IVSTI□NV□·PP·AVI。特点是币缘为大珠圈。背面查士丁头显光环面右站像,右手持权杖(或长矛)左手持十字球。前方有模糊芒星。币文□LORIA□·…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59年第5期国外简訊载苏联考古学家在波扬哥尔契克河上的鄂依瑪克边境的吐弗,发掘了一处古城遺址,出土了背面无字及背面带"中"字的大定通宝。我認为这个背文"中"字的钱币可能因銹蝕而辨認不清,背文"中"字应为"申"字之誤。按大定通宝钱是金世宗(1161—1189年)时代的鑄币。金代的货币分为铜钱、銀币(铤银和承安宝货跟币)和紙鈔,早期所使用的是辽、宋的旧钱,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始鑄正隆元宝钱,只有小平钱一种,为金代鑄钱的开始。到了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年)命戶部流通官钱,十五年增鑄新钱,十八年代州(今山西代县)立监鑄钱,  相似文献   

12.
古代銅質貨币冶鑄的方法,是由劳动人民創造出来的,是随社会发展而逐漸改进的。銅質貨币开始在周代,鑄造銅質貨币的方法,也开始在周代。当时是用一种"土制原範’来鑄造"刀""布","土制原範"系用細粘土作成範的外形,在範上剔出刀或布的形状及錢文,并在刀形、布形的首端或柄间划一条流槽,将銅液从流槽浇入其中,等到冷透,去掉外面的土範,刀形或布形的貨币就鑄成了。它是一个一个来端的,手續很麻煩,也很迟緩。这种方  相似文献   

13.
金诚 《中国钱币》2001,(1):63-64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行金属币品种最多的苏区。铜币有一九三三年大 2 0 0文、一九三四年小 2 0 0文及 50 0文等品种。银币有壹元币 ,其版式有二十余种之多 ,从未见有“角”金属辅币的发行。然近几年来市面上发现有贰角面值的铜芯镀镍的金属币 ,有伍角面值的铜质币与银质币 ,这几种川陕苏区金属币过去未见著录记载。现简介于下 :一、贰角币 (铜芯镀镍 ) :正面、上缘环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间圆珠圈内为“贰角”面值 ,左右有小五角星各一 ,下缘环铸“川陕省造”四字。背面 :上缘环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中间圈…  相似文献   

14.
燕刀面文“明”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我曾在泉币杂志創刊号,写了"明刀之研究’一文,考定此种刀化为春秋战国时候的燕国通行最久最广的貨币;并詳細說明了前人释莒释回文,和近人释盟释召的錯誤。当时,因为尚未得到其他有关材料,只得仍从旧释为明字,而怀疑这个明字为燕国刀化的通称,但又时常感觉到这种解释不甚妥当。因为第一,春秋列国刀布的文制,其初期虽有紀数紀干支紀名物的;到后来則多紀地名,尤其在战国的时候,刀布面文沒有不紀地名的。所謂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出土于陕西神木有一枚小型三孔布(图1)①,它的面文作"■"(图2),对于其面文释读及地望,学界争议很大。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币面文进行隶定,并对其地望做进一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币面文字隶定"■"三孔布币面释读存在许多争议。程纪中、童子玉、马汉民释读为"封氏",应指战国时地名"封斯",地望在今河北省  相似文献   

16.
记载秦半两最早的文献是《史记》及《汉书》。《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两手资料,如果不和出土的文物相联系来研究,是难以解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棘币",是因其形状很像两个"朿"字并排,其是否曾为货币,一直是钱币爱好者关注的问题。旧谱中早有"棘币"非币的说法。鲍康、李佐贤合编《续泉汇》:"此品未必属泉币……姑存以备异品"~1。丁福保编著的《古钱大辞典》在列出"棘币"等的图形后,影印本本身的"编者识"加以说明:"旧谱第一种谓之钱牌第二种谓之汉厌胜第三种谓之棘币第四种谓之藕心钱第五种谓之罄币实则皆为古代之铜器非币也不宜收入钱谱今存之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叶尔羌钱局鼓铸"乾隆通宝"两种,一种"叶尔启木"[1]钱,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启木"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m,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另一种"叶尔羌"钱,亦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羌"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yang,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叶尔启木"钱是清朝进军新疆后最初开设钱局铸币的成果,仅短暂通行不到两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更铸满文为"叶尔羌"。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疆满文钱币的铸造已有相关研究,如李吟屏对清代新疆钱币铸造进行整体概述[2],吴元丰利用满文档案对新钱的铸造、发行、价值和作用等诸问题作详细讨论[3],但对钱币更名改铸过程均语焉不详。王文良比较了叶尔羌局所铸两种钱的区别,认为"叶尔启木"钱属于错币[4]。实际上,"叶尔启木"钱并非错币,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透过满文档案,可以从满语国策的角度,对钱币改铸事件进行剖析。本文依据清代满文档案,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时期,我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政权为了从经济上抵制敌伪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制止伪币和法币以及地方商人自制的流通券在地方泛滥,曾经在江苏丹阳地区发行过三种自己的抗币。一是惠农银行币。1942年12月,根据地政权在苏南敌后根据地丹阳延陵地区成立惠农银行,发行惠农币,面额有一元、伍元、十元三种。行长李建模(常熟人),副行长孔朗。1943年10月,由于敌伪在茅山地区实行"清"、"剿",斗争形势紧张,苏皖区党委决  相似文献   

20.
马静 《文物世界》2013,(6):10-14,66
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国铸造的货币习称为三晋货币。三晋货币按铸币形制一般分为布币、刀币和圜钱等三种体系。金属铸币发展至战国时期,布币流通区域逐步扩大,根据目前已出土的各国布币币文,地名达百余处,可见当时在我国广大北方形成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布币流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