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中国侨民与祖国关系的性质和华裔公民与祖籍国关系的性质区别及其转化过程作了具体分析,对正确理解当今印度尼西亚华人民族主义精神的性质、特点以及对民族融合问题提出四点看法:(一)华裔公民在维护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应促进实现印度尼西亚民族融合和民族建设的进程;(二)华裔公民的利益与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华人社会不可能出现"重新中国化"问题;(三)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华人问题和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国家关系问题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四)严格区分中国对待华侨与华人的政策。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关系基于民族感情和文化传统,不要依据政治意识形态来划分华人社会的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比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和谐得多,其原因主要在于: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不如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那么强烈;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较宽松;马来西亚拥有缓冲民族冲突的政治机制;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局势比印度尼西亚稳定。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华人同化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印度尼西亚华人同化问题的起源、发展、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印度尼西亚各界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和采取的各种方案。  相似文献   

4.
序言关于印度尼西亚企业的著作不多。甚至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人的著作大部分也只是有关他们的政治活动而已,虽然他们在经济领域里的重要作用也经常被提及。目前,印度尼西亚认为经济建设是其主要目标,而且越  相似文献   

5.
华人马来语从19世纪末开始成了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区成员之间通用的交际语。后来随着华人新闻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壮大,它又发展成为面向全社会及其他种族的一支交际语。对于这支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印度尼西亚近代史上所起的作用等问题,一  相似文献   

6.
陈振成(Tan Jin Sing,1760—1831)者,何许人也? 知道陈振成其人其事者,寥寥无几。只有少数治印度尼西亚爪哇华人史者,略知其事迹。印度尼西亚维尔多约(T.S.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印度尼西亚工商界涌现了被誉为新的“林业大王”的年轻华人企业家彭云鹏(印尼文为 Prajogo Pengestu)。他所建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Barito PacificGroup)已成为印尼最大的著名的三十家华人企业集团之一。彭云鹏为什么和怎么样能从一位西加里曼丹山乡出来的两袖清风、默默无闻的贫穷小人物,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即一跃成为印尼  相似文献   

8.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政策》一书已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与广州华侨研究会合编,由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华人问题研究室组织撰写。该书在阐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缅甸、文莱等国战后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国际,国内背  相似文献   

9.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亚苏哈托政府垮台,新政府接任之后,原来被取缔的华人社团开始复苏和发展。它们开展了多样性的活动,尤其在反对种族歧视和弘扬华人文化方面成绩突出。尽管华人社团在前进中仍会遇到曲折和困难,但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0.
西斯沃诺·尤多·胡梭多著《新公民》(印度尼西亚华人问题)[SiswonoYudo Husodo,Warga Baru(KasusCina di Indonesia)],雅加达1985年版,163页,是一部具有特色的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人的新著。这部书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该书对印度尼西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作了十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书中将华人资本放在印度尼西亚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中加以考察,深刻揭示了苏加诺时期和苏哈托时期印尼对待华人政策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书中还设专章分析“新秩序下主公”制的形成和林绍良集团与谢建隆集团的发展情况。由于涉及某些敏感问题,该书在印尼列为禁书,但印尼学术界却广泛引用该书的材料和论点,东京也出版了日译本。  相似文献   

12.
后苏哈托时代印度尼西亚新政府逐步放宽了对于华人经济发展的种种限制,华人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传统的华人大型企业集团经历战略重组、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后逐渐恢复元气并拓展了业务,新兴华人企业集团开始崭露头角,华人中小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尤为重要的是华人开始组建经济类社团组织,借以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加速扩大华人经济的商业网络。印尼华人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不仅推动了印尼国民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为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侨华人数量的不确定一直是学术研究中的难题,东南亚地区由于各国复杂的情况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多种因素导致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规模估算的困难。论文在参考国内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汇总东南亚各国的人口普查数据、年鉴、统计公报和华社会刊等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机构和学者研究的二手资料,梳理和分析了东南亚闽籍华人数量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分布,并对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以及老挝、文莱、东帝汶等国家的闽籍华人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和估算。据保守估计,东南亚闽籍华人的总体规模超过1200万。  相似文献   

14.
在澳大利亚,尤其是在悉尼,许多华人和澳洲人都熟悉和敬仰著名华人领袖刘光福(William Liu,1893—1983)。他那将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式生涯,是近代澳洲华人移民史的一个缩影,而他为争取各族移民平等、促进澳中友好以及跟随时代前进的精神,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洲华人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导言尽管东南亚的华人具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在一些专门研究这个种族集团的学者当中,仍有一种把他们当铁板一块的倾向,而称他们为“华人”,或“华侨”。在一些国家内部,例如在印度尼西亚,占大多数的居民在使用“支那人”(orang Cina)、“中国人”(orangTionghoa)甚至“华侨”(Hoakiau)的称呼时,这种倾向是明显的。①我们认为,这些术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孔子学说在印度尼西亚,特别在印尼华人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尊孔者甚至把孔子学说作为宗教的教义,创建了孔教。孔教还曾获得印尼政府的确认。孔子学说在印尼的历史,不仅与印尼华人的生活与斗争密不可分,而且也是中国、印尼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作用、机制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中国软实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至今未见有从华侨华人和侨务工作视角系统探讨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研究成果。论文着重探讨了华侨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影响机制及面临的挑战。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播、开展民间外交、中国国情和发展模式的宣传介绍以及对中国国家政策和行为的理解、支持和解释等方面,而机制在于通过华侨华人的个人行为和方式、海外华人传媒、华文教育以及华侨华人社团等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到华侨与华人的不同身份对中国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如何在新时期开展侨务工作,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人在马来西亚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社会发展和变迁,华人在各个时期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台湾学者刘文荣在他的《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地位之演变》(海外华人经济丛书第五种,华侨协会总会编印)一书中,分六个阶段剖析了华人在婆罗洲和马来  相似文献   

19.
正一、神秘传奇人物华人天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显赫人物,他在曼谷王朝深得拉玛四世、五世宠信,掌管全国华侨事务,生前金玉满堂,但死后却债台高筑。他的一生经历,尽管离奇而超乎寻常,但他的生平行谊,却极少在史书中出现,以致随着光阴消磨,渐渐湮没,不为后人所熟知。他也许因为是华人,名字中有"天"字,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华人天,而他的本名反而少人提及。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深广的就是在集中其人口85%以上的东南亚。相对于欧美华人社会享有的“人才库”之誉而言,东南亚华人社会堪有“钱库”之称。华侨华人活跃于东南亚经济舞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角色本身也因场景、剧情、执导的不同而随形就势,变化多端。拙文正是力图从阶段、特征、趋势等层面探讨这一地区战后以来华侨华人经济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