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铜鍪与巴蜀之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巴蜀铜鍪与巴蜀之师刘弘铜鍪是晚期巴蜀文化的典型器物,它与柳叶型剑“烟荷包”式,中胡三穿与大三角援戈,巴蜀图语印章,辫索纹竖环耳釜、、及削、斤、锯、凿等构成了战国时期巴蜀考古学文化特有的代表性铜器群。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向其文化区域外的幅射力,从考古学角...  相似文献   

2.
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商代化,与以四川广汉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商代化,二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这两种化的异同关系在两地人们所穿这的服饰上就表现得尤为明显。殷墟玉石人俑所反映的中原商代服饰的总特征是,交领右衽(平民为直领对襟),簪发戴笄,有佩有饰,冠履齐全。式样繁多,贵贱有别。一幅上国衣冠形象,此可以称为后世华夏服饰制度的滥觞。从三星堆青铜人像可知,三星堆先民服饰大致接受了中原化的影响呈现出冕服、礼服的特点,有冕冠、有深衣,还有章纹与芾等;但又显示出与中原化判然有别的个性,即左衽、窄袖,有衣尾(燕尾),凫冠,这当是巴蜀地区古代土化的典型服饰风格。  相似文献   

3.
朱治民先生是一位勤奋治学的学者,继他的《汉代手工业》、《战国秦汉考古》两部专著之后,最近又向学术界贡献了一部新著《蜀文化与巴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笔者有幸首先得到这本书,仔细拜读一遍,深感来著功底扎实,新意迭出,欣喜之余,特书数言,谈点自己的体会。《蜀文化与巴文化》是第一部用考古材料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巴蜀历史的专著。自1979年至1987年,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间.四川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重思正著《古代的巴蜀》、顾颌刚著《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蒙文通著《巴蜀史论述人徐中舒著《论巴蜀文…  相似文献   

4.
从考古和文献资料看巴蜀文化的内聚和外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巴蜀文化同中华民族其它区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滇越文化一样,自有其特质和发展轨迹。巴蜀文化到它完全融化合于华夏文化之时,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下限考古学家们定为西汉前期。从文献材料中的蚕丛、鱼凫、杜宇、开明等民族共同体到三星堆考古文化系列,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巴蜀文化较为清晰的轮廓。古代活动于四川盆地的巴蜀两大民族所创造的具有独自特征的全部物质文化遗存与文献材料的对比研究,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研究者们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先秦巴蜀文化研究一瞥徐勇黎小龙巴蜀文化是以先秦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中心构成的文化圈,这一点与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有相似之处,但从文化本身的整合程度上看,巴蜀文化又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质。我们仅据所见,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些粗浅介绍。为了叙述...  相似文献   

6.
朱学文 《文博》2014,(3):20-24
结合考古资料,通过对秦与巴蜀漆器的比较研究及巴蜀地区出土秦漆器的特征分析、原因探究,进一步表明,秦灭巴蜀之前,秦与巴蜀漆器分别在受周与楚漆器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漆器艺术风格。秦灭巴蜀之后,随着秦在巴蜀地区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推行实施,漆器手工业通过共融提升、创新发展,逐渐由分散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7.
从蜀墓腰坑的设置看巴蜀文化与关中文化的交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蜀墓腰坑的设置看巴蜀文化与关中文化的交流●彭文巴蜀与关中相连,早在殷周时期,巴蜀民族就已越过了米仓山、大巴山、秦岭等天然屏障,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一批窖藏青铜器的形制及其花纹、铭文①和广汉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的窖藏②都充分说明了...  相似文献   

8.
从蜀墓腰坑的设置看巴蜀文化与关中文化的交流彭文巴蜀与关中在地理位置上连理,早在殷周时期,巴蜀民族就已越过了米仓山脉、大巴山脉,秦岭等天然屏障,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的一批窖藏青铜器的形制及其上花纹,铭文①和广汉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的窖...  相似文献   

9.
巴蜀文化陶釜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蜀文化陶釜略论●李明斌在巴蜀文化数量众多、特征明显、发展演变规律清晰的陶器中,陶釜这类炊器占有相当的份量和地位。它不但出现时间早,流行时期长,而且还影响及非巴蜀文化地缘的北方关中地区和川西高原地区。尤其在晚期巴蜀文化①中其出土更丰,特征更明显,堪称...  相似文献   

10.
试论巴蜀文化与原始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巴蜀文化与原始文化的关系王燕芳关于巴蜀文化的内涵是否包括原始文化──石器时代文化的问题,目前看法不一。例如有同志撰文认为:“在四川盆地内发现了一批新石器遗址,它们既有独自的特征,又与后来的青铜文化有直接联系,可以构成一个文化发展阶段,特别是广汉三...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大众考古》2022,(3):48-53
<正>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以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为代表的古蜀王国便已雄踞成都平原,形成了一个辐射甚远的青铜王国。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平原腹地的“蜀”又与峡江地区的“巴”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后世所称的“巴蜀文化”,并在秦、楚及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直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巴蜀文化逐渐消逝,并在西汉中期彻底融入到了秦汉主体文化之中,古代的巴蜀文明最终被封存于史书的只字片语中。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出土青铜晚期印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四川存在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从史料记载看,该文化可追溯至西周和春秋时代。这种地方文化,学者们称之为巴蜀文化。巴蜀文化主要表现在她那独特的文字、柳叶形剑、圆刃插窝式钺、三角戈、船棺葬、桥形币和刻有尚未辨识其文字的青铜印章,以及如虎形纹那样特殊的文化符号。大多数考古材料表明,巴蜀文化的时间从战国中期到晚期,以致延续至西汉。自春秋时期巴蜀文化达到鼎盛以后,巴蜀两国政治和军事实力衰落,在战国最后200年,这一地方性文化趋于消失,致使四川所有重要  相似文献   

13.
巴蜀文化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巴文化的结构要素包括早期巴文化、春秋时期的巴文化、战国时期的巴文化;蜀文化包括早期蜀文化、鱼凫时代蜀文化、杜宇时代蜀文化、开明族时代蜀文化等。从不同时期文化结构要素中可以具体分析出:巴蜀文化结构模式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异质文化相结触的影响关系巨大。  相似文献   

14.
巴蜀符号印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巴蜀时期的印章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汉字印和巴蜀符号印。前者由于出土于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遗存单位,或有共存的巴蜀文物,而得以确定其归属;后者由于独特的符号内容而与一般的先秦"肖形玺"或"图形玺"相区分。三十多年来,出土的巴蜀印章续有增加,但目前系统的整理研究工作还作得不够。巴蜀符号印章的源流如何?它们与汉字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功用怎样?它们在"巴蜀符号"整体系统中有什么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解决。本文  相似文献   

15.
巴蜀地区的移民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蜀地区的移民墓研究江章华在四川发掘的战国秦汉墓中,有一类墓葬其文化内涵与同时期的巴蜀墓葬迥异,其族属当是秦通过强制手段向巴蜀地区的移民。因此对这些墓葬在文化因素等方面作一些分析,对弄清移民的成份及一些相关历史间题无疑上有所帮助的。本文讨论所依据的主...  相似文献   

16.
试探川东北出土的巴蜀铜兵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探川东北出土的巴蜀铜兵器马幸辛一、川东北巴蜀文化考古概述.川东北地处大巴山区,以四川达县地区(现分达川、巴中两地区)为中心地域,其北高山大谷,其南条状山地和宽缓丘陵,渠江水系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区内11县、市,出境后与嘉陵江合流,注入长江。川东北近十年...  相似文献   

17.
巴蜀青铜文化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蜀青铜文化对于学术界并不陌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曾对此进行过探讨。如何从整体上考察巴蜀青铜文化的演进,以明了其发展脉络和特点,还有待于新的努力。本文仅对此作一初步尝试。一青铜合金技术巴蜀青铜文化至迟在商代已经发展到相当发达的阶段。以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是巴蜀青铜文化走向成熟的标志。商代晚期,蜀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二元合金和三元合金的技术,青铜制品有铜锡、铜铅、铜锡铅、铜铅锡四类(附表一)。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商文化相比,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巴蜀文化的地方特点相当强烈,特别是古蜀文化,它是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四川盆地的特有文化。在四川地区战国时期出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一般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语”。其形态特征与常见的纹饰不同,与汉字(甲骨文、金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蜀王本纪》说蜀之古代,“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今人也说,“早期的蜀文化遗物中并没有发现古蜀文字的遗迹”。  相似文献   

19.
川西南大石墓的调查与清理,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考古的一大收获,它对于我国古代西南民族史的研究——特别是东汉前的“邛都文化”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学术界对这种墓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族属上,相反对于它与周围大体同时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问题(诸如:与巴蜀文化、滇文化和石棺葬等文化的关系),却很少论及。笔者下面将讨论大石墓与巴蜀文化之比较。提出大石墓与巴蜀文化的关系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当时就有学者把在冕宁城南三分屯首次发现的大石墓列入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会穿衣穿衣行为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服饰也有他自己的变迁史。民国是中国处于新旧思想文化变更的重要时期,通过比较近代服饰习俗的变化状况进而探究服饰文明与思想文化的关系,说明服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象征作用,思想文化的变化与服饰变化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