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峰  刘荣军 《攀登》2010,29(5):47-5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弄清其语境下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深究其理论的人性本质这一根本主线,才能达到克服市民社会的异化形式与实现人类的解放这一最终归宿。深刻领悟其理论的精神实质,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即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真正关系——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的性质是由社会的矛盾运动和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完成的哲学革命,使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了现实的人类生活。而对现实的人类生活的研究,始终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但由于马克思历史研究中研究的起点和叙述的起点不同,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唯物史观的宏观维度,相对忽视了市民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研究这一微观维度。揭示唯物史观研究的微观维度,对唯物史观研究内容的丰富和领域的扩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楠 《攀登》2010,29(1):78-82
马克思恩格斯对市民社会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站在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对市民社会本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市民社会的历史本质在于分工基础之上的工业和竞争造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分离以及积累劳动与现实劳动的对立;由于货币和分工造成的市民社会的物役性和个人生活的偶然性,市民社会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奴役性分工的消灭以及生产力的全面占有,即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宗教改革对德国社会的影响,是判断宗教改革性质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分析宗教改革爆发前后的社会矛盾、改革的各项措施和农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纲领,从而阐明市民、农民推动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由于德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市民与君主结盟无法实现,而是采用了市民与农民相联合、自下而上推动德国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方式。通过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德国告别了中世纪,走向了近代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6.
韩冬平 《神州》2012,(26):157-157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对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历史性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这种社会不断变化的前提中,才孕育、萌生出了世界历史观。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介绍,从而分析它在世界历史观形成的过程中所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欣欣 《神州》2013,(21):175-175
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就是发展,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是通过唯物辩证法来进行分析和考察的,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相比较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展开了阐述,总结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探索和理解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经由最初的康德主义走向黑格尔主义,最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中趋于成熟,并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中,他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市民社会与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其批判观点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的需求孕育了民法的产生,民法的发达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展,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确立民法使市民社会基本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健 《史学月刊》2008,(1):86-92
"市民社会"概念是从欧洲历史发展中演绎出来的,但市民社会本身并没有一致的共同模式,而只是一种具有特质的社会现象.德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以普鲁士改革中的乡镇自治为重点考察对象,不难探讨出德国市民社会建立的模式:普鲁士国家借助法律手段和对公众舆论的掌控,强行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使农民和城镇市民从家庭、血缘、社团、行会等传统权力的支配下解放出来,卷入国家政治生活,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新的社会空间.在普鲁士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国家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国家与社会间的特殊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后果,它导致了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在近代德国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军事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对马克思在无产阶级战争现形威中的理论贡献作了探讨。作者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通过对战争的起源和终结、战争的社会原因及本质、战争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诸问题的分析,为无产阶级战争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马克思本人还对军事学的根本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理,为无产阶级军事学说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所有这些,至今仍是指导我们研究现代各种战争的指南。  相似文献   

12.
民国广州中央公园的出现,给市民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公园是市民社会生活展示的舞台,也是政府进行教化教育的阵地。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政府和民众日常生活所需,丰富了市民对公共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增强了市民的公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暴露出在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市民素质的相对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李学智 《史学月刊》2022,(3):125-130
<正>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学界长期、持续关注的问题,但具体认识歧见鲜明。笔者兹就不同观点尝试进行辨析,略申己见。一 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有五种和三种的不同论述,应该说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或是以不同视角分析论述社会形态问题而作出的不同表述,均表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及其社会形态演进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14.
市民是中世纪社会的特殊群体,只有具备相应资格、达到相关标准才能成为市民。通过市民注册登记簿可知,在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市民资格主要有三:即继承而来的身份资质、服役7年的学徒资质与购买而来的货币资质。相较于十一二世纪单一化的市民资格,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市民资格明显扩大。市民资格的变革,使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城市变得更为开放,推动了英格兰的社会流动。这一变革对英格兰社会在中世纪晚期的结构转型乃至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晶 《黑龙江史志》2013,(13):321-321
当人类遭受越来越多的由发展问题引起的困扰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却历久弥新。尽管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没有失去其当代价值。随着中国大量新问题的不断涌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化的道路上必须被重新得到关注、澄清和挖掘。本文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和价值维度,通过四个方面来阐述它对中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及对市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指出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树立读者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述评吴兆雪杨耕一,问题的提出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当代中国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讨以及以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的动机为发端,以经济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为中心,内容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世界历史以...  相似文献   

18.
赵艳龙 《神州》2011,(5):92-92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再一次的研究,来回答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生命力及价值,同时去把握这种价值,运用这种价值于当代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民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评价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本文通过近3年的调查研究,运用旅游地理学分析方法,对影响上海市民周末旅游、一日游和休闲出行等的近程出游活动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市民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和感应评价作了研究。这一研究的方法和结论,无论对城市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还是对旅游地理学理论的进步,都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性质及发展道路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晚年停下<资本论>的写作,带病研究世界历史.除了<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外,还搜集了美国殖民主义统治的史料,探讨了俄国、印度等东方落后国家的村社制度以及西方国家如何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等问题.一些学者基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研究,将马克思的历史发展理论分为"史前社会理论"、"西方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进而提出唯物史观只适用于西方社会,人道主义则适用于东方社会以及唯物史观理论早期和晚期的"对立".这些认识是错误的,事实表明,马克思晚年的世界史研究,特别是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不是在唯物史观面前的倒退,而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