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本文以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镇清真寺开斋节活动为基础,以昌吉市二六工镇的回族穆斯林为调查对象,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探究昌吉市二六工镇的回族穆斯林开斋节的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2.
扎洛 《中国西藏》2014,(5):30-33
2013年3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在北京正式启动。我国现有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和未来中国梦的实现。这项调查对于全面摸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情况,帮助国家科学制定民族地区发展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大调查”立子项目20多个,主要在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开展,以民族区域自治县或民族乡为调研点。其中子课题《西藏洛扎县经济社会综合调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党校、云南民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11位学者组成,于2014年7月赴山南地区洛扎县进行了田野调查,全面了解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拉康镇及色乡、边巴乡、扎日乡开展了大量入户访谈,获得了更加数量丰富、内容准确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和案例。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科是在1932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前身)设立的历史专修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广西著名民族学者黄现璠先生就已开展了广西民族地区历史地理的调查与研究,带动并培养了一批从事广西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学者。之后,他与粟冠昌、张一民等老一辈学者,不辞辛劳,多次奔赴广西民族地区,开展瑶、壮等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地理的田野调查工作,取得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运作理念和学术实践为考察视角,试图将其放入新思潮的背景之下,由个人扩大到群体,对研究所同仁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开创的西南民族研究及其学术影响作出了讨论。语史所同仁利用其所倡导的田野调查实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法对西南民族的调查研究,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西南民族研究之先声,还直接催生了历史学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诸多交叉学科的形成和新的学术流派的诞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早期的研究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由于民族学田野调查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学科训练,致使对调查方法和研究分析工具的掌握有欠成熟;二是受研究经费的不足和战乱的影响,导致调查时间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论的深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刘猛 《东方收藏》2023,(6):122-12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5000年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成果,也是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可延续性和深厚的价值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挖掘其时代价值,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宜的发展之路,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惠泽后世,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文章从民族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淮阳泥泥狗的传承发展与时代价值,进而得出淮阳泥泥狗的文化独特性,以及它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望能够为各地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田野调查方法在志书编写过程中是适用的,主要表现在:1.田野调查以获取资料为目的更符合志书资料性的特征;2。田野调查重视第一手资料符合志书官修信史的性质;3.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修志工作者灵敏的触觉;4.田野调查强调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符合志书的客观性要求;5.田野调查重点寻求调查对象的不同性符合志书突出地方特色的要求。并谈了如何开展田野调查及田野调查方法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古清娜 《神州》2013,(33):229-230
我国边境少数民族聚集众多,边境两侧同民族内通婚情况频繁,除了民族习惯婚的历史外,法律上对于涉外婚姻的规定并不适用于边境跨境婚姻规制,这造成边境地区大量非法婚姻的存在。笔者通过位于广西那坡县平孟镇中越边境贸易口岸田野调查,考察在国家边界影响下的跨国民族婚姻的特殊性,通过对这类婚姻的实证分析,为解决此类婚姻问题的法律管理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俗文物抢救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学、民俗学的研究活动中,人们往往对文献、采风(即民族民俗田野调查)等资料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些工作当然是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不可缺少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这其中又常常忽略了一个既是基础性,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即能为民族民俗学研究提供第一手实物资料的民族民俗实物,亦即民族民俗文物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关于华侨华人学科建设探讨的初步展开,从历史学以外的其它学科探讨华侨华人问题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为适应这种学术形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华侨华人研究论坛",于2003年7月11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秘书长曾少聪博士在中国侨联作题为"中国民族学的海外华人研究"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中国民族学的海外华人研究状况,并从民族学的视角提出一些亟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民族学在现阶段发展道路的思考张佳生在进入新时期以后,中国民族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总结以往的成果和经验,拓宽民族学的发展道路,开掘民族学的研究深度,应用民族学的研究成果,明确民族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成为现阶段中国民族学应该着重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     
民族学是研究各民族现状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氏族、部落、部族、民族等人们共同体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直接观察和实地调查的方法。 早在十九世纪,摩尔根等西方学者便开始了民族学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许多关于民族的著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奠定了基础。在我国,民族学还是一门比较新的科学。1926年《一般》杂志上,发表了蔡元培的《说民族学》一文,首次提到“民族学”一词。新中国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2011年4月18日至21日(农历三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九日),笔者在南京市高淳县淳溪镇薛城村,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薛城花台会"进行了为期4天的田野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民俗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以实地观察及深入访谈为主,参阅当地县志、年鉴、风俗史等相关文献资料,运用了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采录设备,从声音、照片、视频等方面着手,如实记录了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现状,并对它的历史沿革、传承发展等情况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关纪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学研究》杂志的常务副总编,在老舍研究、满学和民族学方面卓有建树。本介绍了他在学术方面的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14.
保安族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具有浓郁特色的歌舞艺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民间歌舞发展尤为缓慢,还有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随之失传,已成为历史中的歌舞。笔者以保安花儿、宴席曲和《保安腰刀》三种民间歌舞作为考察对象,采用人类文化学的视角以及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分析歌舞文化衰落的主客观原因,提出关于保护与发展保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一些构想,为传承民族文化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告别田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人类、考古以及语言请学科fieldwork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我国民俗学界,至今译法尚未统一,大致可分为田野作业、田野工作、田野调查、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几种译法。此后,田野作业被民俗学界当作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反复提倡,许多学者甚至把民俗学学科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因也归结为田野作业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种种言说,把田野作业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无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辛琪琪 《福建史志》2022,(2):30-34+71-72
近三十年来大陆学界大致构建了台湾光复初期农业研究的框架,比较客观反映了战后初期台湾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概况,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均有涉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史料挖掘、个案研究、田野调查、研究视野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前后,中央设计局为制定东北复员计划,对东北地区状况进行调查,设立了东北调查委员会,它的成立为制定东北复员计划、促进东北地区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本组史料即是关于东北调查委员会的筹备、运行和结束等相关内容,对于研究抗战后期的国民党内部组织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先生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武尚清民族与民族学研究是白寿彝先生学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原理运用到中国民族历史实际的研究,对我国的民族科学、民族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我国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  相似文献   

19.
袁云霞 《沧桑》2008,(1):230-231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静乐道情的历史、剧目、艺术特征及它的传统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并从调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出发对抢救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学界重视民族心理的宏观研究,心理学界则重视民族心理的微观研究。民族学研究者一直投身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研究,许多学者开始将其纳入民族心理的研究范畴内,并且构建中国民族心理研究的理论框架。近年来,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渐为人们重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本文则是从民族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谈谈综合研究的民族心理学研究对民族学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