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弟书是满族民间曲艺表演形式,于嘉庆年间由遣归的满族宗室传入沈阳,并与沈阳本地文人创作相结合,形成富有特点的子弟书文本,并涌现出诸多天才的子弟书作家.沈阳子弟书的繁荣与当时沈阳的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既得益于沈阳文人的积极参与,也得益于沈阳出版机构的大力推动,其文本是文人与民间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们构成了沈阳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沈阳文坛写下了有力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张迪 《满族研究》2003,(1):42-48
本对清代子弟书情况作了介绍,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子弟书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即:歌颂满洲兴盛的辉煌历程;侍卫生活的描写;警世醒民、针砭时弊的揭露;对满人日常生活的措摹。同时论述了子弟书中的满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姚颖 《满族研究》2004,(2):44-50
本主要关注的是盛行清代中期的一种满族曲艺样式——子弟书,特别是取材自古典名《红楼梦》的子弟书的俗语。子弟书的语言是唱口韵体,押北方十三道大辙,非常有体制特点。其语言也呈现出适合讲唱和听接受的通俗化特制,其中善于运用俗语是一个很大的特征。本以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为本依据,旨在论述其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在运用俗语、口头语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姚韫 《满族研究》2012,(2):109-113
子弟书从女性视角切入,重新塑造了一批忧国爱民、深明大义、不惜舍生取义的女英雄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文本分析,可以探寻满族族群特有的性别文化心理,即女性英雄崇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萨满教作为满族的原始宗教,女神(女性英雄)崇拜是其重要表征。其二,与早期满族社会中母系氏族特征的遗存有关。其三,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主要从事渔猎活动,相对于以农耕为主的汉族来说,满族女性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程度相对较高。这一性别观念特征也是构成满族文化系统的重要质素。而子弟书对女英雄形象的重塑也体现出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子弟书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钊 《满族研究》2003,(4):55-64,72
子弟书是起源于清代乾隆朝的一种满族说唱文学,其创始者、作者、演唱者多为八旗子弟。在中国俗文学史上是文学价值高,艺术成就大,影响深广的曲艺形式。目前对子弟书的整理与研究尚待深入。本文从子弟书目录、子弟书曲文集、子弟书论著、有关文献检讨等方面,对子弟书的现存状况、整理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在研究子弟书中的诸多问题,如曲科、作者、文集书名、曲文中之疏漏与讹误,给予了质疑。从而使本文在研究子弟书方面具有了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弟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说唱俗文学,早期子弟书主要以案头文学形式存在,供演出居其次.其创作者、演出者和接受者都是以八旗子弟为主.子弟书以北京、沈阳、天津为活动中心,且各有特色.子弟书的传播途径有三:传抄、版本传播、市场演出.子弟书从“清音子弟”转变为“生意子弟”,完成了其从文学到曲艺的俗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隋唐以来,扬州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入清代.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贸易中心。经济的繁荣使各地的文人名士汇集扬州,进行诗文书画交流与创作,促进了地区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出现了一批画家,“扬州八怪”是其中最具有代表的画家群体。  相似文献   

8.
略论子弟书     
子弟书全称为“八旗子弟书”,是乾隆年间由八旗子弟创制的一种演唱形式。它出现以后,受到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八旗文人的喜爱,他们不仅写作唱本,而且喜欢演唱,使子弟书风行一时,一直到清末才衰落下来,以至其唱法失传,不过却留下了大量子弟书唱本。关于子弟书的有关资料不多,清末震钧在《天咫偶闻》卷七中曾给予简略介绍。其中说:旧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训,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西调尤缓而低,一韵荣纡良久。此等艺内城士夫多擅场,而瞽人其次也。然瞽人擅此者,如王心远、赵德壁之属,声价极…  相似文献   

9.
张俊峰  李杰 《民俗研究》2022,(1):94-108
隋唐以降,"江南"不仅是地域概称,亦作为一种美称在北方地区广泛流行。根据各地被称为"江南"的缘由,可大致分为水利型、稻作型、文化型、富足象征型以及景观型。各种类型的"江南"并非泾渭分明,北方各地之"江南"多是几个类型的集合体,是为复合型"江南"。北方"江南"多位于自然条件优越之地,多数"江南"指代地域为一县之隅。"江南"本是对某地社会之赞美,但美称亦会转化为"实累",明代宁夏即为此例。综合来看,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江南"美誉的认可,缘于江南地区的繁荣兴盛,其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于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亦是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于"何谓江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张峥 《神州》2011,(26):11
现代小说的创作中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这一风格的小说清新舒缓,意境唯美,带给读者一种"水性"的感受。作为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其小说中的水性体现在作者对水的特殊依恋,被称为"恋水情结"。《受戒》是其"恋水情结"体现较为明显的一部作品,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10)
正佛教人物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品引进中国,带着浓郁的西域风格,在佛教的繁荣兴盛中成长并发展成熟,经过历朝历代不同的艺术文化和审美风格的浸润,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完成了其民族化的演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人物画。明清时期的佛教人物画,虽然已经达不到魏晋南北朝空前繁荣及隋唐时期的气势恢宏,也不能与同时期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花鸟、山水画相媲美,但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在与世俗权力纠葛的过程中,中国民间的信仰实践往往呈现为两种文本的信仰表达形式。显在的信仰文本处于权力的监控之中,更多地是一种社会性的信仰表达,除了呈现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地方利益,地方信仰的实践本身也是村落的"人格"在信仰世界中的具象表征。相比之下,民间信仰实践的隐藏文本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性的信仰表达,在性质上是对地方社会传统信仰结构的延续。实践中的中国民间信仰是一种权力的建构性与信仰的意志性相形而生的概念,地方信仰的"真实"并不是臣服于世俗权力的建构形态,而是一种脱离于权力意志和具有独立运作逻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俄国形式主义于20世纪初盛行一时,形式主义者们将研究的视角从外部转向文本自身,指出文学研究的主题是文学性,充分肯定了文学作品的自主性。他们强调文本的形式因素,认为文本的内部形式决定了文学的发展。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亦体现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内转"倾向。  相似文献   

14.
李振聚 《民俗研究》2012,(1):116-122
某一学科专科性目录的编纂,是此学科一个阶段学术发展的表现,同样也为此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子弟书目录即属于专科性目录。探索子弟书目录的编纂,解决编纂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止对编纂一部优秀的子弟书目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其他俗文学作品诸如木鱼书、鼓词、快书等古籍目录的编纂,也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刚刚闭幕的十七大上,文化软实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而这种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层面上,更需要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的参与,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有感于此,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感恩广东"的良好氛围中,与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携手发起一项年度文化传播活动——"全球通名家讲谈",进一步提升全球通客户的睿智哲思,丰富中华文化的积淀,探寻超越自我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子弟书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民间曲艺,同时又熔铸了文人文学的才情与志趣。子弟书对于传统叙事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雅俗兼收,反映世情百态的开阔视野;二是它以事挟情,舒展而又严谨的叙事结构;三是它赋笔抒情,水墨淋漓的审美取向;四是它句式多变,长短随意的诗歌体例。子弟书无论在诗体还是修辞上都表现出民间文学那种生龙活虎的创新与文人文学熔铸锤炼精神的高度统一,它所创造的这种雅俗共赏、修辞富赡的新诗体也必将在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后,批评家公认李清照的词可以和词史上任何一个大家相提并论。明清女词人写作的时候,已经不再关心李的改嫁问题,可见她们在确立自己的创作经典时,关注的主要是词的文学体性。明清女词人对李清照的推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作品中的某些精彩语意的欣赏,一是追和其作品。明清的女词人或许没有什么具体的文学批评着作,但她们以自己的创作加入了对李清照形象的建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批评,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们也建构了自己的形象,使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明清两代女性文学的兴盛。  相似文献   

18.
李杨 《神州》2013,(33):29-29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因此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致力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便成为了实现国家复兴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面对当下的文化发展现状而言,要实现文化繁荣兴盛就应该首先以依托传统为先,其次以挖掘社会所需为重,最后以文化为民为根本。全面践行文化为民、文化源于民和实现文化繁荣以民为本的文化繁盛主线。  相似文献   

19.
金萍 《东南文化》2012,(1):123-126
明代文人雅士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雅集、园林、玩古等,这些场面被真实地记录于明代绘画之中。明代"雅集"题材绘画的风格样式逐渐规范化和肖像化;园林山水画更具写实性;庋藏珍玩的题材使得画作品味更具高古之风。这表明在明代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生活风尚逐渐趋于艺术化,这也体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独特的生活和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墓地石刻逐渐兴盛,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各类石刻内部形成了大致固定的几种形制;二是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空间配置模式;三是形成了五个各具特色的分布区域;四是使用阶层较为广泛。但如果结合东汉晚期政局进一步分析,陵墓地上石刻的兴盛,其本质可以说是地方势力炫耀权势的一种特殊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