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颐和园修建经费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慈禧修建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事件。不论是谈慈禧,谈颐和园,谈北洋海军,谈洋务运动,还是谈中日甲午战争,都往往要涉及这个问题。然而,慈禧修颐和园用了多少白银,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八千万两,(1)有人说六千万两,(2)有人说约三千万两,(3)有人说二千余万两,(4)有人说八百万两,(5)最高的数字和最低的数字之间相差至十倍之多。经费的来源,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挪用海军经费,(6)有人说,海军经费之外还有铁路经费,(7)有人则说是来自其他款项。(8)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颐和园修建经费的多少,又直接关系着对其他问题特别是对北洋海军和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载湉亲政、大婚,即叶赫那拉氏(慈禧)器帘归政的前夕,醇亲王奕譞为了迎合慈禧的奢望,按照慈禧“查看‘三海’(即南海,中海、北海)等处应修工程即行修理”的懿旨,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起,动用当时筹办海军的经费,开始了劳民伤财的大规模修建。从内务府奉宸苑档案记载看,这次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及拆修、补修等项。工程于光绪十二年正月初八日正式开工,至光绪十四年主要工程相继基本告竣,其间南海重  相似文献   

3.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太后早已撤帘归政。照理说,慈禧太后与中日甲午战争不应该有什么关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不仅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而且在某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慈禧后修颐和园,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慈禧太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态度三个问题作一些考察。长期以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影响了海军的建设,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此说的代表人物,就是康有为。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写道:“时西后以游乐为事,目光绪九年经营海军,筹款三千万,所…  相似文献   

4.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相似文献   

5.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后来又被八国联军破坏。  相似文献   

6.
北京有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叫颐和园,它的著名,不是因为这座园子如何美丽,也不是因为它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中占有什么重要位置,而是因为它是慈禧太后为自己的六十大寿,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从而导致中国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失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奇耻大辱。所以,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慈禧的声讨之声,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7.
正抗战前夕,中日海军差距悬殊。国民政府海军部认为,要保有日本海军的四成兵力,才能保持中国近海的自由。但实际上,1937年,在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费中,海军只得到228.9万元,相当于陆军军费的1.8%。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在前一年的军费是55.1亿日元,为中国的115倍。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舰艇总排水量约5.9万吨。而同时期的日军海军舰艇总排水量约115.3万吨。战争,就在这种差距中开始。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国民党政府承诺拨发军费军服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本刊公布的军政部军需署编制之历年拨发军费军服数量表可作例证。但本表亦证明了另一个史实:即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际已停止了对中共领导下的军队的军费军服等物资经费的供应。  相似文献   

9.
蓬山留翰     
光绪皇帝16岁到亲政年龄,慈禧太后没有借口再垂帘听政,不得已“退居二线”。为“归政”后有地方享乐,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和筑路筹款数千万两白银修复被英法联军毁坏的清漪园。经十年建成,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颐和园”。颇通文墨的慈禧太后为题此匾额,“遍召京师善书者皆不称意。”这时,有人向慈禧举荐了一名小小七品京官。慈禧“与其备论书法,并出示碑帖,与之评骘鉴别”,亲自考察后很赏识这名小小京官的书法造诣,便选定他题写“颐和园”匾额,并赐“宸赏”等章二方。“颐和园”匾额至今仍悬于颐和园正门———东宫门。字体…  相似文献   

10.
广州协同和机器厂(现广州市柴油机厂)建立于1912年,是华南一家历史悠久驰名省内外的私营机器制造企业。广州解放不久,它是地方最先接受中南海军(南海舰队前身)国防军修任务的工厂。它紧急抢修海军舰艇,为支援中国人民海军的军修工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鸦片税收与清末练兵经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合 《史学集刊》2004,2(1):34-42
晚清鸦片税厘的财政意义随着土产鸦片泛滥而日渐凸现 ,日俄战争以后 ,清廷亟亟以编练新军为急务 ,洋土药税收大量用于新军编练 ,军费赖其支持甚大。 1 90 6年鸦片禁政开始实行 ,尤其是 1 90 8年下半年各地实行缩期禁烟政策 ,土产鸦片税收缩减甚巨 ,练兵经费的筹措面临危机 ,各省与中央、度支部与陆军部等因军费筹解困难而迭生矛盾 ,政争不断。鸦片禁政本属良政 ,却因此造成财政和军事经费的困境 ,其影响之复杂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从古到今,历代封建统治都十分重视自己死后的陵寝修建,他们极尽虔诚为自己选择风水宝地,作为“万年吉壤”,并不惜民脂民膏把自己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供后人景仰,因而,“风水”之中充满了种种神秘色彩,陵寝建筑更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当时社会,历史,化,艺术等的宝贵资料,本即从普陀峪定东陵(即慈禧陵)的修制规模及建筑风格入手,对慈禧为政期间的复杂心理做出分析。试图对其陵寝中逾制之处做出某些合理的解释,共分三个部分:1,遵依祖制下的越制。2,“凤在上,龙在下”-慈禧对传统男女地位的挑战。3,独一无二的“金龙蟠柱”-透出慈禧未称帝的遗憾。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的修纂人员、资料及经费是志书修成的基础。清代广西地方志的修纂人员包括地方官员和本地士绅,官绅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合理,共同完成志书的编纂工作。志书修纂的参考资料大体上分为两类,一为文献资料,一为调查资料。修志经费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为主修官员捐俸倡修,一为本地士绅捐资助修。大量人才的参与,以及丰富的资料和充足的经费,为清代广西地方志的修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清代广西所修地方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不乏佳作。  相似文献   

14.
郭铁桩 《沧桑》2008,(6):3-4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慈禧太后时往往习惯于认为:慈禧是顽固派,且是最大的顽固派,慈禧与光绪百日维新期间之争是维新守旧之争,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是守旧派与维新派之间派系之争、权力之争。这些观点值得商榷,慈禧不是顽固派,慈光百日维新期间之争不是维新守旧之争,而是变法方式、变法速度之争;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不仅仅是夺权,更重要的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海军自慈禧太后将海军建设经费移建颐和园以后就日渐赢弱,又在清王朝丧权辱国、屈膝求和及李鸿章的错误决策下,打了两次不该失败的败仗,致使清末海军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再也建不起一支象样的海军来.民国以后,虽又建起了力量极小的海军,但在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这些海军也四分五裂,散不成军.  相似文献   

16.
光绪帝在拜见慈禧时,多呼其“亲爸爸”。这种称呼的确令人费解,一般人以为这可能是满族人的习俗叫法,其实不然,这种别出新裁的称呼,有其一定的道理。慈禧是咸丰帝的皇贵妃,光绪帝的父亲是咸丰帝的弟弟,而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所以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  相似文献   

17.
慈禧死后葬在了哪里?如今她的尸骨如何?这些都是世人很想知道的事情。笔者是当年清理慈禧陵地宫及慈禧内棺的主要成员,并亲手整理过慈禧的尸体。今将昔日清理的情形撰写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慈禧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还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慈禧在艺术上具一定才能,尤其工于花卉。本文从会宁县博物馆所藏的慈禧皇太后《蟠桃图》品读中可窥慈禧亲绘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9.
名丑嘲骂李鸿章马十三晚清权臣李鸿章,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曾获清廷赏穿黄马褂。慈禧六十寿庆时,又赏他戴三眼花翎。他官居直隶总督,又被任命为海军会办大臣。中日甲午之战中,清朝军队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复没.朝廷任李鸿章为对日交涉全权大臣,与日本侵略者订立...  相似文献   

20.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3,(11):66-66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后来又被八国联军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后日臻完善。修复后,朝廷下诏征匾,文人雅士争相献书。贵州省印江县有位叫严寅亮的人从友人那儿得知这一消息,也想试一试,就将自己独有的以行带草、行草相掺的"颐和园"三字送进宫内。慈禧一见这三个遒劲浑厚、别具风格的字,当即决定采用,并赐予严寅亮"宸赏"玉章一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