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人都知道明代苏州有个天下闻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三笑”的故事家喻户晓,而现实中,唐伯虎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与挫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生中极为坎坷的唐伯虎实难用风流快活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的记载上,唐伯虎虽有三段婚史,但是并不风流,也从未有过“点秋香“的艳遇。唐伯虎是明代人,他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但妻子、父亲几年后接连病故,对他打  相似文献   

3.
世人都知道明代苏州有个天下闻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现实中的唐伯虎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与挫折,实难用风流快活来形容。  相似文献   

4.
“风流”一词似乎是才子的“绝配”。譬如宋朝的大才子柳永,明朝的大才子唐伯虎,都是天生的多情种子。人走到哪儿,爱情就跟到哪儿。在这方面,超级大才子苏轼却是个绝对的例外,他与结发妻子王弗的婚姻,堪称一段爱情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的记载上,唐伯虎虽有三段婚史,但是并不风流,也从未有过"点秋香"的艳遇。唐伯虎是明代人,他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但妻子、父亲几年后接连病故,对他打  相似文献   

6.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有佳作《姑苏八咏》,其中之四是《桃花坞》,中有“此中应有避秦者,何须远去寻天台”句.可见这桃花坞与天台  相似文献   

7.
“是真名士自风流”。一个“真”,一个“自”,道尽了名士浑然天成的风流气度。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人对桃花坞的印象来源于唐伯虎的名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年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春联类似,是过年时贴在门上表达吉祥的装饰——年画是刻在纸上的民俗。  相似文献   

9.
陈少梅,湖南衡山人,生于1909年,卒于1954年。名云 (章鸟)(又名云彰),字少梅,别署升湖。 陈少梅弱冠鹊起,壮岁大成,以独具风神、智睿超凡的画风彪炳中国现代绘画史册。他堪称不朽的画笔,今犹以流风遗韵驰誉后人。书画大家启功尝谓:“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董寿平盛赞其“艺显千秋”,其他画坛大师犹以“当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马夏再世”为之盛赞。惜乎天公忌才,以45岁之年华猝死。少梅之早凋每令识者扼腕,启功“百身何赎”之叹道出诸多画坛前辈之心境。  相似文献   

10.
闫立群 《收藏家》2010,(12):61-64
陈少梅英年早发,弱冠闻名,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留下了耀眼的足迹,享有“当代唐伯虎”、“北宗山水传人”、“马、夏再世”等美誉。他的画作北骨南风,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1.
魏晋风骨     
保民 《文史月刊》2013,(9):43-43
有那么一个时代,虽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飘飞远去,但它的流风余韵,却一直影响到今天,在千年之后依然被我们缅怀、追念。他们超脱凡俗的精神气质,那种简约云澹、超然绝俗的名士之风,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不错,这个时代,就是魏晋时期,唐诗中“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的风骨。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人文苏州,没有谁会忘记唐伯虎。苏州古城的大小名胜,都留传着唐伯虎的历史故事,对信佛习禅的唐伯虎来说,苏州的禅院园林也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其中寒山寺与虎丘寺尤甚。晚年的唐伯虎,常与文徵明、祝枝山等好友到虎丘寺,而唐伯虎书法也因其一世的坎坷,使其在寄情于翰墨之中,增添了虎丘的剑气和寺院高洁的禅气。  相似文献   

13.
新书微讯     
正《唐伯虎集笺注》内容简介《唐伯虎集笺注》,明唐寅撰,陈书良、周柳燕笺注。唐伯虎早年乡试第一,但之后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而以风流才子闻名后世。唐伯虎以歌行见长,如《桃花庵歌》,生动地传达出唐伯虎洒脱的人生理想与高洁的人格魅力。唐伯虎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有大量的题画诗,如《自题画寒蝉》。另外,唐伯虎的一些人物画、题画诗不免艳俗,但却也增加了他风流才子的名气。全书收入唐伯虎诗词曲赋等600多首,  相似文献   

14.
读《谢安史传》,总觉得,这位著名的“风流宰相”,其儒雅的风神、潇洒的举止、超凡的才智,及其举重若轻、“谈笑静胡沙”的伟业,都是因了山水的浸润,风流原自山水出!  相似文献   

15.
唐伯虎山塘梅花梦都君萍苏州间门外山塘边的早春之夜,习习轻风,万树红梅,一天明月。一所简朴的丙舍内,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解元公唐伯虎,举酒对月,浮想联翩……这七里山塘是唐敬宗宝历初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组织民工开成的。出于对诗人的感恩戴德,苏州人也像杭...  相似文献   

16.
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初.康熙大帝亲政不久,在古城邯郸,一首题壁诗不胫而走。诗日:“富贵荣华五十秋,纵然一梦也风流。而今落拓邯郸道,要与先生借枕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言词豪迈的题壁诗抓住了一位朝廷封疆大吏的三魂六魄。此人乃是安徽巡抚靳辅。  相似文献   

17.
品味苏州     
品味苏州○曲隽煜百姓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世人曰“苏州园林甲天下”,还没讲苏州景致,却把个苏州描绘得如一锦绣之地。更有历代文人不吝笔墨,极尽夸秀赞胜之能,姑苏遂成富贵风流之所。乾隆以帝王之尊尚且六下江南,我等凡夫俗子岂能不把畅游苏州视为人生之快旅...  相似文献   

18.
陈星 《古今谈》2006,(3):75-77
弘一大师出家前的两张照片曾被剪成特写放大,后又因丰子恺题写“弘一法师在俗时留影”等字而被广泛流传。这两张照片中的弘一大师(即出家前之李叔同)均手持一扇,十分潇洒。其中,一为侧身他望,一为慈目微垂。“侧身他望”幅因其形象风流如不羁之名士,故有许多人以为有“傲慢”相而不甚喜欢。其实,这是误会。  相似文献   

19.
风雅竹堂寺     
相传明代吴门才子唐伯虎曾戏作《除夕口占》诗云:“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末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该诗前半部分诉说了自己除夕之夜一贫如洗的穷困凄楚,后半部分却表现出了无比洒脱的胸怀。一个苦中作乐的才子形象跃然纸上。那么诗中所提到的竹堂寺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寺庙呢,百无聊赖的唐伯虎为什么要去竹堂寺看梅花呢,这些就是本文准备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秀才——温文尔雅;军阀——色厉内荏,二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在近代史上,却有这么个人,愣是将两者机械地揉搓在了一起。他曾经以军人戎装荣登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在孙中山之前,斯大林这个“唐伯虎”最早差点点上他这个“秋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