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了20多年的农村人民公社,是共和国历史上必须正视的事实。产生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既基于当时农村生产发展的大潮,也是中共高层及领袖毛泽东的大力支持推进,一句“人民公社好”便将数亿农民纳入“工农商学兵”兼而有之的公社。后来的事实证明农村人民公社会化却事与愿违。当年人民公社是怎样建立的,如何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请看《农村人民公社的兴起》一文。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两笔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阶段大体是1978——1983年。主要标志是1980年中央发文推广安徽农村改革经验。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产承包,包产(包干)到户,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经济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包产(包干)到户,本质是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农民获得有限的生产自主权。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一次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大难题,并且农民  相似文献   

3.
1958年夏秋间一哄而上建立的农村人民公社,对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地人民公社建立之初,普遍实行的是工资制加供、给制的分配制度。所谓供给制,通俗的说法是“吃饭不要钱”。这种“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不但超越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的承受能力,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本文拟对这一分配制度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1960年11月,党中央颁发《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要求深入开展以贯彻“十二条”为中心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以及时纠正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些失误,使中国广大农村尽快走向复苏。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十二条”精神,中共张家口市委及时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5.
1958年秋,在联乡并社的基础上,全国建立了2万多个以“一大二公”为基本特征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并由此延续了20多年的时间。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极大地冲击了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并最终导到了公社的解体。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社会经济思潮丰富多彩。本重点分析: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之后的“发家致富”思潮;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急进抢先”和“社会主义有奔头”思潮;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中的“争上游,敢出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公社胜天堂”以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思潮;经济困难时期的“人官、肚子不官,吃饱肚子为先”和调整时期的“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思潮。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的公共食堂是怎样消失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为了吸引消费,打出了“公共食堂”的牌子。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很新奇,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特别有过农村经历的人的记忆中,“人民公社大食堂”留给他们的记忆决不甜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就象现在的“公共汽车”一样熟悉。它频繁地出现在红头件、报刊杂志上,几乎每时每刻都挂在人们嘴边……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8.
陆百甫 《百年潮》2023,(1):24-28
<正>改革调查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首先从安徽凤阳县和肥西县两个地方开始。当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解决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当中“大锅饭”问题。刚开始改革推进得还比较顺利,农民要求非常强烈。1979年、1980年两年,随着整个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和农业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效果非常显著,可以用四个字来讲,就是势如破竹。到1981年春天的时候,农村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了。当时党中央的态度非常明确,允许农村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于是中央政策层面上放松了,“紧箍咒”没了。  相似文献   

9.
1961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六十条”)在全国农村试行。9月29日,毛主席给中央常委写信,说“我们对农业方面的严重平均主义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还留下一个问题。农民说,六十条就是缺了这一条。这一条是什么呢?就是生产权在小队、分配权却在大队  相似文献   

10.
1961年3月,为了解决农村人民公社内部严重存在的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生产队内部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及农村的其他问题,毛泽东主席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全  相似文献   

11.
韩铁铮 《文史天地》2012,(11):71-75
我在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读大四时参加的1960底到1961初河北赵县的“整社运动”,令我终身难忘。 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刮起了“共产风”。1959年庐山会议的“反右倾”使这股风更加泛滥起来,国民经济出现了少见的困难局面。为了扭转形势,中共中央1960年11月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要求在农村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相似文献   

12.
“大跃进”促成了人民公社的诞生,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又把“大跃进’谁向更加狂热的程度。当时急欲求成,不仅要求几年内社会生产力赶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而且希望在社会制度方面跨越社会主义阶段,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把人民公社化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加以提倡,要求短期内在全国实现人民公社化。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决议》。8月28日,湖北省第一个人民公社——应城红旗人民公社诞生了。9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作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此时,全省已建人民公社400多个…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我32岁,在浙江省中共金华地委农工部秘书科任职,做的虽然是机关工作,但也经常下乡。因此,对金华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兵团作战”所带来的祸害,见到的不少,听到的则更多。每当夜深人静之际。那“三面红旗”运动的景象,一幕幕映现在眼前,农民对人民公社的怨言,余音在耳。我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发生了疑虑:这样下去能把生产搞好吗?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农村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农村社会制度 ,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无以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它为“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间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人民公社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较低成本维持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的基本稳定。当人民公社保障我国工业化初步实现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后 ,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家庭联产责任制在人民公社的胚胎里酝酿而生 ,两者的此消彼长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敏 《湖南文史》2002,(1):21-24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成立人民公社。会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在全国城乡泛滥开来。  相似文献   

16.
庐山会议投了半票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成立人民公社。会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在全国城乡泛滥开来。 我的爹爹朱德从三岁起就上山拾柴,到地里捡麦穗和放羊,对于农村和农田他太熟悉了。他不相信从农村报上来的数字,想把“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引起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这一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始的,它不仅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推动了城市以至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农村改革以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制为突破口,通过它破除长期存在的一大二公、权力集中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抛弃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分配办法。这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更是政治思想领域的一次伟大解放。一、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农民迫切呼唤改革,但“左”的条条框框太多,农业学大寨和大批促大于之风仍在全国盛行,从地方到中央新旧思想斗争激烈。中央…  相似文献   

18.
万里在农村改革中的思想和实践,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7年6月至1980年2月,万里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一个省的局部地区实行农村改革。邓小平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万里同志是有功的”;坊间传说,“要吃米,找万里”,就是对这一段情况的概括。第二阶段,是从1980年2月到1988年4月,万里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并在一段时间内兼任国家农委主任,分管农村工作,具体指导全国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万里对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有下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的讲话"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了改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形成。在这场运动中,百业待兴的贵阳市也书写下了不可忘却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编者195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个不寻常的年代,不仅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之年,还是"大跃进"运动全面开展之年。正是在这样一个以"一大二公"为特色的年代,城市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