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1911     
张光茫 《文史月刊》2011,(12):37-37
1911年,鲁迅30岁,此时还没有启用鲁迅的笔名。这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后,鲁迅从经济到精神都很困顿,是辛亥革命改变了他的处境,使他成为独立撰稿人。  相似文献   

2.
袁诗茗 《神州》2014,(2):173-173
随着隐喻理论在各个领域如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等的应用逐渐增多,隐喻这个课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但是由于研究者对于隐喻理论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迄今关于隐喻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完善改进。在此,笔者以俄罗斯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化特性为例,讨论隐喻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梅春才  张岩 《神州》2013,(16):249-250
本文通过对普京总统国情咨文中政治隐喻模式的界定、归纳及分析,进一步探究普京的执政理念,了解俄罗斯民众的意识形态,笔者希望本研究能为寻找政治隐喻研究新视角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鲁迅买单     
话说某日,鲁迅走进理发店。店伙计上下一瞥,心里嘀咕着:“这家伙,不修边幅,胡子拉碴,肯定不是有钱_的主儿。”于是,他就三下五除二“打发”了鲁迅。鲁迅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随意掏出钱给他,把他高兴坏了。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茶趣     
在2004年的一次拍卖会上,鲁迅收藏的清宫贡品茶膏,现身在公众面前,震撼了茶界,对鲁迅喜欢品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王春华 《文史天地》2005,(11):28-30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儿一点儿往上爬……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这就是朱安,鲁迅的原配夫人凄凉的自述。鲁迅何以成为新文化最伟大的斗士,作者以为可从朱安的身上找到一部份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个是政党领袖,一个是文坛巨匠。他们都是人中骄子,出类拔萃.故而惺惺惜惺惺。血雨腥风的旧上海滩见证了这两位伟人的深情厚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一个持久的话题,事关他的议论以及藉由他的文字进入现实所发生的联想,自他1936年去世迄今,从来没有中断过,可是,他生前丰富的表情,自从一面上书“民族魂”三字的大旗加诸其身以后,就顺理成章地被勒紧为固定的一种了——眉头紧锁,就差双手握拳了;头发根根竖起,理所当然被解释成对反动派的无所畏惧。鲁迅的这一种死后被创造出来的表情,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马虎     
徐立 《文史博览》2013,(4):27-27
读鲁迅的著作时,竞发现注解中标出了不少文章中的错误,粗一分类,就有好几方面,抄录下来总有二三十条。 将人名张冠李戴占得最多。将孔丘弟子的话说成孟子之言;又将孟子之言安在孔子头上,不过,一送一还也算扯平了。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茶趣     
<正>在2004年的一次拍卖会上,鲁迅收藏的清宫贡品茶膏,现身在公众面前,震撼了茶界,对鲁迅喜欢品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生活中,鲁迅与茶的关系极为密切,他15岁时就逐字逐句地抄录了陆羽的《茶经》。据许广平  相似文献   

11.
鲁迅买书     
很多人说中国人读书少、不买书的原因是书价太贵了。这个理由并不新鲜,鲁迅在1912年也说过同样的话。鲁迅虽然抱怨富人不买书读书,穷人想读书却买不起,但他自己却是节衣缩食也要买书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文化中最为决绝与激烈的反叛者的鲁迅,因为自小与佛教文化的因缘让他与佛教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在他对佛陀人格的整合、对悲智双运情怀的认同、对虚无与死亡主题的表达以及对于佛教文化弊端的觉察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郝金艳 《神州》2012,(35):30
隐喻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隐喻的阐述,之后又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隐喻的阐述。本文试图从隐喻的历史发展和语用的角度探讨,进而揭示语法隐喻这一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北京鲁迅博物馆在1957年7月编印的内部资料《鲁迅手迹和藏书目录》,共三册,第一册是手迹目录,第二册是中文藏书目录,第三册是外文藏书目录。这份目录分三个部分,即线装、平装、期刊。据编者统计,线装书有930种,7579册,又未订之散页490页;平装书有797种,965册;期刊有218种。  相似文献   

15.
在短篇小说中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同我国传统的说书人式的叙事方法截然不同,它是外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在“五四”前后,鲁迅从表现新的现实生活出发,汲取了这一外来的创作经验,加以消融与改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效果较好,也很有特色。可说这也是鲁迅对我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方法的一个革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6.
思衡 《古今谈》2004,(2):6-8
鲁迅有个小叔父,年纪比他小一岁,又是“祖壁隔父”,即庶出的。在旧社会,像这样的小叔往往不被家族所重视,年龄又小,初回故乡时只有虚岁十二。这个小叔生性和易,行动洒脱,如果用鲁迅幽默的话来说,就是“旷达”与“福气”。  相似文献   

17.
康群 《炎黄春秋》2002,(1):57-57
骂鲁迅的文章,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很多,有出于派性的,有因为误解的,也有想借骂出名的,不过,不少人在鲁迅逝世后,便真诚地写了文章忏悔。出乎意料,数十年后,骂鲁迅者又多了一个自称“还有一张敢开骂的嘴”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倩  刘逸舲 《神州》2014,(14):120-12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的分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来分析唐诗中的隐喻,得出概念隐喻的灵活使用为唐诗在中国文学的崇高地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伏园在《哭鲁迅先生》一文中谈到过鲁迅的一件往事,让人不胜唏嘘。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但能对翻译活动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理论;根据关联理论,翻译可以看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显示出与翻译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它能从本体论的角度解释翻译这一复杂的组码/解码过程。由于关联理论与隐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动态的方式分析、探讨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的启示性和指导性,力图为隐喻翻译提供更完善的方法论的理论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