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各国战场的败局已定。中、美、英等盟军为了防止入侵东南亚各国的日军从东南沿海撤退,堵住日军海上退路,决定增兵台湾海峡,对东南亚战场的日军形成包围态势。但由于盟军对台湾海峡的气候条件不甚了解,一时不敢贸然出兵。所以,中国东南沿海的气象情报,成为整个战略的关键。经中、美两国谍报人员的多方侦察,发现台湾海峡的一个小岛屿上即乌丘岛航标站中存有丰富的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2.
张毅 《抗日战争研究》2022,(2):112-127+160
1942年初,对日作战各盟国经过协商,成立统辖中国、泰国和越南的盟军中国战区。1943年秋,英国主导成立盟军东南亚战区,并试图“侵蚀”盟军中国战区的统辖区域。其后,围绕盟军中国战区的统辖范围,中英美三国断续交涉近两年。在此期间,除军事方面的考虑外,中英两国还非常重视维护和加强各自在泰国和越南的影响力。与中英两国不同,美国着重考虑中国战区统辖范围调整对军事方面的影响。日本投降前后,在美国的调停下,中国被迫将泰国和越南南部划出盟军中国战区。中、英、美三国之间的交涉,不仅改变了盟军中国战区的统辖范围,而且对盟国战后受降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投降后,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重新被英帝国统治的国家之一。1945年10月9日,盟军在东南亚统帅部的缅甸军政府为战争结束把全部政权移交给英国缅甸总督多尔曼·史密斯。同年11月隶属于总督史密斯的殖民机构——行政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1941年和1944年,中国军队曾两次远征缅甸境内作战,以数万人的牺牲为反法西斯盟军取得东南亚战场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间,中国军队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众多凶悍敌军,战况之惨烈世所罕见,本文即为这一远征作战的第一手回忆史料。  相似文献   

5.
文锋 《文史春秋》2011,(2):47-51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滇西1944》,再现了60多年前滇缅抗战的悲壮历史,也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滇西这片土地。当我们掀开那沉重的帷幕,才发现原来在滇西的怒江峡谷,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战场连连得手,盟军连遭败绩。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期间,为了管理盟军战俘、消除中国民众对英美等国援助抗战的期望,同时为上海的驻军提供劳动力资源,日军设置了上海盟军战俘营。自1942年1月至1945年5月,1000余名来自威克岛、华北海军陆战队等地的盟军战俘被关押于此战俘营。日方对盟军战俘非常野蛮,盟军战俘遭受寒冷、饥饿、酷刑、强迫劳动等痛苦折磨。虽然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但由于战俘营配备一定的医疗设施,红十字会及旅沪侨民积极援助,以及盟军战俘尽力保持严格军纪,上海盟军战俘营保持了较低的死亡率。日军原本想将上海盟军战俘营作为其善待战俘的展示橱窗,实际反倒成了其践踏国际人道主义、实施战争犯罪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新书微讯     
正《日本帝国衰亡史》内容简介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至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  相似文献   

8.
1943年至1945年 ,抗日战争已从“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 ,但在西南各省却没有什么反攻的迹象。长沙失守后 ,日寇攻入广西直陷河池、南丹 ,攻入贵州的独山。从当时形势看 ,日军是为了实现“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略 ,一方面集结兵力沿平汉路向南推进 ;另方面在号称“马尼拉之虎”的山下奉文攻占菲律宾后 ,得以依托台湾和菲律宾 ,形成对东南亚的包围圈 ,从容调配兵力 ,在缅甸首府仰光登陆后 ,沿沙尔温江向北猛攻 ,使美国将军史迪威统一指挥的美、英、中及东南亚各国组成的“盟军”招架不住 ,节节败退。仁安羌一役 ,被日军围困的英…  相似文献   

9.
深入探讨二战时期日军对盟军的战俘政策,可以了解当时日军的战争态度,以及日本国家集体层面的对美英态度.沈阳盟军战俘营为二战时期日军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唯一一所关押英美盟军战俘的战俘营,通过对日美之间围绕该战俘营的战俘信息交换的研究,对于了解日军对盟军的战俘政策具有典型性.本文认为日军对待美英战俘基本遵守了国际战俘公约①,然而日军对待中国战俘却没有遵守相关国际公约,存在着明显的虐俘行为.因此,探讨导致其差别的深层历史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史博览》2013,(3):40-40
自1945年以来,一直有个疑问始终困扰着世人,那就是希特勒为何没有使用化学武器对付盟军?在使用毒气毒杀犹太人时,他没有出半点犹豫,为何偏偏没有对盟军采取同样手段?为此,美国著名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授弗兰克·迪南解释道,希特勒身边的一位名叫奥托·阿曼洛斯的科学家有意夸大盟军使用自己研制的化学武器进行还击的能力,促使希特勒重新考虑他的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11.
<正>1944年5月,300万盟军海陆空将士集结于大不列颠岛,准备横跨英吉利海峡、登上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各军种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和研究,分别提出登陆方案:陆军要求在海水涨潮时  相似文献   

12.
商豫 《文史月刊》2011,(4):29-33
一、盟军把中国划为一个战区,为团结抗日力量,史迪威反对国民党封锁和打击中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把中国划为一个战区,派史迪威到中国战区担任参谋长。史迪威在中国任职期间,对国共两党的偏见较小,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史迪威,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官。他竭力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但却因不了解蒋介石的本性,在缅甸战场上几乎成了被愚弄的“大傻瓜”,处境非常尴尬,险些毙命于缅甸莽林之中。  相似文献   

14.
扬子 《文史博览》2013,(3):34-3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次登陆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盟军在登陆前实施了一个代号为“铜头”的战略欺骗计划。  相似文献   

15.
"曼施坦因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军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制定的西线作战计划。其核心是集中装甲部队在阿登林区突破盟军战线,合围并歼灭盟军左翼。1940年5月,曼施坦因的构想得以成功实施,盟军左翼被消灭,为德国取得法兰西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曼施坦因计划"能够成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德、法双方的战略计划的核心行动分别是德军在阿登林区的突击行动和盟军左翼推进至比利时的行动,两者间由此产生了互动效应;其次,"曼施坦因计划"本身的优势和计划核心行动的坚决实施;再次,先进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模式。  相似文献   

16.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蒋介石作为中国战区的最高长官,他已在日本投降的翌日即接到盟军统帅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蒋介石总司令阁下:鉴于日本已决定无条件投降之事实,盟军统帅部命令,台湾及北纬度16度以北法属  相似文献   

17.
开路先锋     
《山茶》2009,(9):220-220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缅甸,切断盟军通往中国的陆路运输通道。美国开始考虑经过喜马拉雅山由印度向中国内陆运送战略物资。1942年,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孙子伊利亚·托尔斯泰上尉和布鲁克·多兰中尉一起.肩负为盟军探索道路的绝密使命,从印度出发,穿越西藏和青海,进入中国内陆。  相似文献   

18.
卢荻 《炎黄春秋》2000,(8):40-44
袁庚是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创业人。青年时代,日军侵华,国难当头,他投笔从戎,参加了东江纵队,担任东江纵队的情报科长、处长。1944年,盟军准备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东江纵队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派袁庚负责筹建联络处,和美国派来的情报组合作,向盟军提供情  相似文献   

19.
关山 《纵横》2003,(11)
这是由档案资料和第一手采访资料相结合而爬梳出的一段重要史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在和日军英勇作战的同时,还向英美盟军提供了改变盟军战略决策、具有珍贵价值的军事情报,无名英雄们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所作出的艰苦工作和巨大贡献得到了真实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困兽犹斗,日军发起“1号作战” 1943年下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开始发生重大转折,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连吃败仗,使日军大本营不得不考虑在太平洋战场失败的情况下如何坚持“长期战争”的问题。为此,日军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真田穰一郎对战局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在难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情况下,如能在中国大陆占有牢固的立足点,同东南亚战场连成一气,就能坚持长期战争。真田升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后,服部卓四郎继任作战科长。同年11月,服部到所罗门群岛了解太平洋战况,认为太平洋战线极有可能被盟军突破,日本只有依赖亚洲大陆,这就必须打通中国南北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