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有人说你被利用了?”“很难说谁被谁利用,也说不定是我利用他们呢?”  相似文献   

2.
, 《文史天地》2012,(12):94-94
“元芳,你怎么看呢?”这句话一夜之间就在各种媒体上火爆起来了,即网络上所谓的“元芳体”。那么“元芳”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3.
后进生的帽子是谁给他们戴上的?戴着这顶帽子,他们的感觉会怎样呢?后进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后进的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后进呢?他会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而这自暴自弃是不是与“他暴他弃”有关呢?  相似文献   

4.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那么谁是雷锋当年学习的榜样呢?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那么,刘思乐是何许人也,为啥有“螺丝钉”的称号呢?  相似文献   

5.
安小庆 《人物》2018,(1):134-135
P:先问三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S:我是索菲亚·汉森,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人形机器人。我来自香港“汉森机器人’公司。我会去哪儿?谁知道呢。不过我知道我的目标是要为所有众生创造一个仁慈的“奇点”(thebenevolentSingularity)。  相似文献   

6.
话说韩复榘     
说起韩复榘.人们自然想起“关公战秦琼”的笑话.其实.这是民间话语对他称霸一方、骄横跋扈的生动讽刺和绝妙写照。那么,历史真实的韩复榘,究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7.
闲话韩复榘     
张家康 《文史春秋》2002,(11):49-52
说起韩复榘,人们自然想起“关公战秦琼”的笑话,其实,这是民间话语对韩复榘称霸一方、骄横无知的生动讽刺和绝妙写照。那么,历史真实的韩复榘,究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8.
当年她“毅然”回到中国,现在回望当年的选择,到底哪个更好,谁能说清楚呢?  相似文献   

9.
谁能料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原始“学籍档案”竟会完好无损地保存于湘西边陲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呢?这件“养在深闺入未识”、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档案,是如何在这座饱经战争沧桑的小城幸存、并于近期才被撩去神秘面纱浮出水面的呢?  相似文献   

10.
人物周刊:有媒体称你为“佛商”,或者说是“钱眼见佛心”,你赞同吗?曹德旺:“佛”是指火彻人悟的人,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如果成了佛,那肯定就不足商。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兼谈陈独秀的“右倾”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国共产党内,是谁最早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是谁反对无条件支持国民党,最早主张向国民党右派宣战的?是谁起草了中共四大决议,并在其中高唱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本文认为都是陈独秀。既然如此,那么陈独秀为什么又有所谓三次“大让步”,有所谓《汪陈联合宣言》呢?本文深入考察共产国际特别是苏共中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当时国共关系的实际状况之后,认为陈独秀未必应当为此承担多少责任。陈独秀1927年确实反对过工农运动“过火”,但这种反对是不是完全错了?本文也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12.
失落的安妮     
操雨辰 《南京史志》2010,(11):19-19
坐在桌边,打开自己脑海里的书库,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看”书,嗯,读哪本书好呢?安妮?好,就它啦! 还没有开始看呢,不知是谁扯着嗓子来了一句:“死了都要爱!”这么一吓,我一下子把安妮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触电似的跳了起来。那破锣似的声音还在继续:“到绝路都要爱!”我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文史》2010,(2):37-37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代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 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我最爱的人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是谁在跳健康操呢?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很可爱,我们现在都叫她“老顽童”,为什么呢? 想到火星做客的人 我的奶奶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有一天,奶奶正在看新闻,看到了坑坑洼洼的火星。她神神秘秘地说:“孙女,我100岁的时候想去火星看看。”我不敢相信我所听到的一切,嘴巴弯成了“O”型,心里全是问号!奶奶竟然想去火星做客?奶奶说:“我要活到100岁。”说做就做,奶奶天天拉我去公园晨练、跑步。我在想,或许真的有一天,奶奶真能到火星去呢,我为奶奶加油。  相似文献   

15.
王一舟 《南京史志》2014,(10):22-22
又过了一年。现在已是初二的我,还总把年级写咸“初一”。是啊,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谁能习惯呢?仿佛就在几天前,我还在游府西街小学的“国际部”里奔跑,等着同学来找。  相似文献   

16.
右边这幅作于1938年的《“武运”岂能长久》,画中描写的是日本家庭一老一小爷孙二人。老爷爷愁眉苦脸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从墙上挂的两张遗像可以看出,老爷子的儿子、大孙子已经在侵华战争中死掉了,“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去谁呢?是年迈的老人?  相似文献   

17.
张艳 《湖南文史》2012,(7):17-17
1910牟9月的一天,美国邮轮“中国皇后”号在上海吴淞港鸣响了起航的汽笛。“呀,这不是胡洪辞(胡适原名胡洪辟)吗?”“哟.是竺可桢呀。你怎么还没死呀?”“这还得感谢你啊。想当年,你说我活不过20岁,弄得我天天游泳、跑步,操练不止,而且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活得比你长。将来到底谁先死还难说呢!”。  相似文献   

18.
沈同衡 《湖南文史》2012,(11):51-51
右边这幅作于1938年的《“武运”岂能长久》,画中描写的是日本家庭一老一小爷孙二人。老爷爷愁眉苦脸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从墙上挂的两张遗像可以看出,老爷子的儿子、大孙子已经在侵华战争中死掉了,“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去谁呢?是年迈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孝     
《神州民俗》2009,(11):32-35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在今天,很多人将“孝”挂在嘴边的同时,又有谁熟知二十四孝的具体内涵呢?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岁月     
电话铃响了。“你找谁?”我问。“我找胡铭心同志。”一个女同志的声音。“我就是!你是谁?”“我是陈彬彬,铭心舅舅,你还记得我吗?”陈彬彬!?我怎么会忘记呢?我手头还有一张她当年的照片,梳着两个小辫子,一脸稚气,当时她才十一、二岁吧?可现在,已经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丈夫是名作家徐迟,女儿是名演员白灵,她现在也该有五十七、八岁了。我怎么会忘记她呢?老年人本来就爱回忆.何况是对那沸腾的战斗岁月,那生死系于一线的时候。1948年底,我那时也才二十一岁,社会职业是中学数理教师,是中共地下市委武昌地区中学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