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田古称于阗,是西域古国之一。根据佛教的传说推测,于阗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即已建立邦国。历史记载,公元4世纪后于阗完全兼并了其东西境的戎卢、精绝、扜弥、渠勒、皮山诸邦国,辖地约当今和田地区。其后以于阗、斡端、和阗。等名见诸于我国史籍及各种古献。  相似文献   

2.
古代于阗国的货币刘文锁古代于阗国的中心相当今天的和田河绿洲地区。于阗国的立国时间,不晚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于阙开始强盛是在东汉初期约公元60年前后。于阗国的考古文化表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走廊文化”特征。其国货币既包括东方汉文化体系的汉式货币,又包括西方文化体系的货币,然而又有着于阗本地的货币─—这种货币本身又是深受了东西文化的强烈影响。迄今为止发现于以今和田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于阗国货币,分属三种货币体系:1.中原汉市体系,Ⅱ.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Ⅲ.于阗国自制货币。中原汉币体系的货币,以两汉五铢钱和唐代钱币为主,此外尚有属于新莽时期(公元9-23年)发行的货泉,以及宋代的铁、铜钱等。于阗汉式货币(五铢钱等)可能直接来自中原地区,因为于阗汉式货币与于阗国的自制货币二者有根本的差别,而且,目前在于阗考古中尚未发现有汉币的钱范资料,这只能使人认为,它们直接来自中原地区;由于丝绸之路的商业来往和使节、军旅等活动,中原地区的货币进入了于阗,而且由于汉币的良好品质和金融信誉,加之汉帝国对于间等地的政治和文化领导等因素,使得这些中原货币在于阗国被使用。属于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的,目前考古  相似文献   

3.
理清王统,是研究古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运用这个手段来探讨并究明于阗王统,则是打开迄今尚不甚明晰的于阗国史大门的钥匙。因此,自本世纪初以来,在于阗王统这个总题目下,各种论著层出不穷。其中关于五代宋初时期的于阗王统,由于“五代乱世,中国多故,不能抚来四夷。其尝自通中国者仅以名见,其君世、终始,皆不可知”。高居诲使于阗,  相似文献   

4.
于阗佛教的传入与兴衰,是史学界十分重视而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本文就于阗佛教在西域佛教中的地位、对中原佛教的影响,以及于阗佛教文化的成就等问题,作点粗浅的探索,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前辈。 一、佛教最初传入于 阗的时间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北  相似文献   

5.
佛国于阗     
和田古称于阗,于阗国的建立应该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中原王朝也就是这个时候方通过张骞知道了于阗这一神秘的国度。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首次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国,于阗也就在这时候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归属西域都护,自于阗王以下均接受汉王朝颁赐的印绶。  相似文献   

6.
东周王城在我国历史及古代都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欠缺,对其一直难有较直观的认识。本文将有关记载东周王城的历史文献和建国以来对其所做的科学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梳理,从东周王城在周朝疆域中的布局及王城内部的规划格局两方面,对东周王城的城市布局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光绪《于阗县乡土志》与《于阗县志》实为同一部地方志,前者源于林出贤次郎携往日本的抄本.后者则是流传于国内的民国抄本,成书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者为时任县令贺家栋。贺氏出生于同治九年(1870),由附生捐纳入仕,历任库尔喀拉乌苏直隶厅同知、洛浦县知县、于阗县知县、伊犁府知府等职。从目次的编排顺序和文字内容的清晰完整度来看,民国抄本《于阗县志》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要优于《于阗县乡土志》。  相似文献   

8.
研究丝绸之路史的学者 ,都注意到青海路的存在及其在某些特定时期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南北朝时代 ,当吐谷浑民族占据青海丝路并扮演丝路重要中转角色时 ,经由青海路所进行的由西向东特别是向南朝的玉石及玉器贸易。由于吐谷浑境土西拓与产玉之地于阗接界 ,而政治局势又迫使河西走廊失去丝路干道地位 ,南朝必须经由吐谷浑 (河南国 )才能获得于阗玉石。在这个过程中 ,吐谷浑境内可能也存在着玉石市场。研究进一步显示 ,于阗地区的玉石加工业 ,可能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佉卢文书及汉佉二体钱所记于阗大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一世纪下半叶,我国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的于阗,国势渐强。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左右,其王广德率部击败一度称雄西域的莎车,兼并葱岭以东丝绸之路南道十三国,成为于阗史上第一个"王中之王",结束了这里城郭诸国割据各沙漠绿洲的寡民小国时代。当时,丝路南道业已成为沟通东方与西方的重要孔道。于阗  相似文献   

10.
五代宋初之际的曹议金、曹元忠、曹延禄祖孙三代都曾经与西域于阗政权进行过政治联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了甘州回鹘政权向河西走廊西端的扩张,而且要借助于阗政权的力量去开通向中原政权朝贡政治之路的通畅。本文利用敦煌文献,采用文献细读的方法,将呈现碎片化的曹氏归义军政权曹元忠、曹延禄与于阗的联姻线索,试图进行实证性的梳理,尤其是解释了促成归义军与于阗联姻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一系列被考证为8世纪后半期至9世纪初期左右的于阗语世俗文书,从人头税、徭役、布帛、谷物、劳动力、其他物品以及利息等六个方面深入讨论了于阗之税的征收情况以及相关文书的运行情况,探讨了于阗的税制、历史、文书运行制度的应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 后晋天福三年,供奉官张匡邺假鸿胪卿出使于阗国,册封国王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归来后其随行判官撰行程记一卷,记于阗国风土及沿途道里山川。这篇行记是研究五代时期西域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文献,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其《四夷附录》于阗国部分即主要依据此书,同时并录有行记节文。《新五代史》引述行记,谓作者为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文献通  相似文献   

13.
唐末宋初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宋初是于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尽管摆脱了吐蕃的统治重获独立 ,但是伊斯兰教势力进入中亚却阻隔了佛国于阗与西方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与西方丝路贸易的中断对这一时期于阗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内地的各种联系反而得到了加强。总的来讲 ,这一时期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于沿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在张氏、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八位神祇以一种固定的配置方式出现在前室的盝顶甬道两披,并且其样式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不变。八位守护神按照样式可以分为天王形、力士形、以及女性神三类。通过与长安、西域等地图像的比对可以发现:以毗沙门天王为代表的天王形守护神与开元、天宝年间的天王造像非常接近;力士形守护神、女性守护神的身上则杂糅了多地、多种的图像因素,显示出他们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多种文化要素的借鉴。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汉化倾向,可能与初盛唐时期中原王朝在于阗的经营有关,这一时期汉地文化、佛教被于阗人了解、认知,从而以汉地的造像样式为蓝本创造属于自己的守护神。此类图像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于阗"俗喜鬼神而好佛"的习俗,另一方面则是《牛角山授记》、《于阗教法史》等经典中记载的佛法衰微,是一种护国、护法思想的产物。这或与吐蕃占领于阗前,于阗乃至西域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成周城析论     
关于成周城的营建、位置、历史沿革、成周与王城的关系等诸问题,虽然有了一些趋同性认识,但争议依然存在。本文从文献出发,整合考古资料和金文资料,对成周城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涉及学界关注的西周若干重要史实。认为西周时期的洛邑即成周,周初周公营建的成周位于瀍河两岸,该城废弃于西周晚期。继之而起的是建于狄泉一带的西周晚期成周,该城即东周时期敬王东迁的东周成周。西周没有所谓"王城",王城建于春秋初年,是平王东迁雒邑所都之地,即今涧河两岸的东周王城。  相似文献   

16.
新疆和田古称“于阗”,历史上曾多次自行造币。于阗人制造的汉佉二体钱已广为人知,并得到充分讨论。本文介绍的是于阗自行铸造的一种汉文钱币,中国历代钱谱均未著录,文献亦无记载。迟至十九世纪末叶,这种钱币才终于重新发现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遗址,  相似文献   

17.
藏文文献中的若干古于阗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献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18.
论文的本部分宏观地考察了中原、河西、于阗、龟兹的普通卢舍那佛及卢舍那法界图像,并总结出各地区图像的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卢舍那法界图像特点不尽一致:世界海的形象,中原是以大力龙王为中心构图,河西以须弥山为中心构图,于阗以几何图案为特征构图,龟兹地区重视千佛的构图。尽管表现形式相区别,但意都在于佛身智普照、泽被众生,令一切有情皆成佛道,以及住法和传法的思想。于阗作品可能是此类图像的原始形式,中原地区的初期作品具有西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中部北麓;东临民丰县,南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日土县相连,西与策勒县相邻,北与沙雅县接壤。 于田县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扜弥国,后被于阗国所并,清朝末年(1884年)建立县治,保留于阗国名而称于阗县,后因简化汉字改为于田县。当地人则称克里雅,因克里雅河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从考古学研究角度分析,取“王城岗”之名弃“望城岗”之俗称,并不等于该岗上的龙山文化时期城堡就一定是王城了。从城址规模上看,王城岗城堡在龙山文化时期并不具备中心地位。王城岗城堡的夯土遗迹不足以说明,当时城内存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青铜 残片,时代尚有疑问。王城岗城堡的使用期相当短暂,仅存在于王城岗龙山文化二期。把文献记载的禹居阳城(或都阳城)与王城岗城堡联系起来,还存在着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王城岗城堡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考古没有城堡的研究空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