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姗 《东方收藏》2022,(6):115-117
艺术展览作为美术博物馆的传播媒介,其呈现方式决定展览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展览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转变,这也决定了艺术展览作为美术博物馆的展示舞台其创新性呈现方式的价值有所提升。基于以上,本文通过对美术博物馆与艺术展览的分析,阐释艺术展览呈现现状,探讨当今艺术展览呈现方式的新趋势,由此创新艺术展览呈现方式也为观众、艺术展览及美术博物馆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精明 《东南文化》2023,(1):149-156
展览类型或展览面向对于展览策划、展览评估具有方法意义。宗教文物具有艺术面向、宗教面向等多种面向,根据展览面向不同而有不同的策展依据、评估指标。博物馆展览往往倾向于展示宗教文物的艺术面向。从展览目的、展览的陈列与设计、展览文本内容三个层面,对宗教文物展览案例进行评估与比较,研究发现宗教物件整体的品质影响了物件是否展示为艺术作品,馆所的创办人和历任馆长的理念、馆所形成的展览惯习、策展人的专业背景均为宗教物件是否展示为艺术作品的影响因素。博物馆可通过制定明确而具有差异化的博物馆宗旨和定位、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策展人、确定清晰的展览面向,促进宗教文物展览的多元面向,避免出现博物馆的美术馆化、宗教文物千篇一律展示为艺术作品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田田 《文物天地》2023,(S2):4-9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自2019年度起发布,其中包括当年在展展览的基本信息。据此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展期有所延长,展览重心由艺术转向文化、对外输出展览也由展文物向展文化过渡;展览内容注重为国家重大政治活动、纪念日营造氛围,及时反映新时代各领域成就,提炼和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大量展览实践的基础上,对展览体系构建和展览品牌建设也作出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4.
数字交互是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观众与展品之间最直接的交流途径,也是连接观众与展品的纽带。文章简单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的目的,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框架,论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内容,包括宽视野立体显示、跟踪定向、三维建模等,并从虚拟现实漫游、增强现实交互、混合现实交互几个方面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实现做进一步探究,希望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公达 《东南文化》2023,(1):143-148
近些年来,阐释理论在博物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作为肩负着生产知识和文化传播使命的社会文化机构,对展览进行必要的展览阐释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实现自身的使命宗旨。当下许多历史、综合博物馆对于展览阐释较为重视,艺术博物馆对展览阐释却关注不足。我们应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阐释,上海博物馆展览“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展览阐释中运用了传播符号学理论,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艺术博物馆可以此为借鉴,从展览阐释的结构、展览阐释的内容、展览阐释的方式这三个角度提高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6.
孙祥 《东南文化》2022,(S1):132-135
<正>博物馆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主办的“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巡礼展”(以下简称“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巡礼展”)也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来举办,在建党百年之际,献礼于党,讲述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内容。笔者作为本展览形式的主设计师,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领导的指导下,带领设计团队从理解展览主题、展览动线节奏、展览亮点、展览材质、展览照明、形式问题解决等方面做了探索,工作取得了进步,收获了经验,下面与大家分享本次展览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7.
罗军 《沧桑》2014,(4):153-155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馆工作的业务重点,也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从文物类别、展览形式等方面进行策划设计,利用优质的陈列展览吸引观众,通过增强陈列展览的知识性、鉴赏性和互动性,满足社会观众的精神需求。本文提出了博物馆在实施陈列展览策划与设计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动态     
《文物》1956,(7)
中央自然博物馆"农产资源展览"开放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主办的"农产资源展览",六月一日在北京正式开放。这个展览是"祖国自然环境与矿产资源展览"的继续。展览通过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照片,生动地显示了我国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农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馆在展览中曾进行了白昼放映幻灯的试验。当时试验效果不好,后来停止了研究。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博物馆事业为了面向工农、面向生产,把陈列展览送至工厂、农村,大量举办流动展览。我馆在举办流动展览中,许多同志都开动了脑筋,试制了流动  相似文献   

10.
陈静 《文物春秋》2020,(1):70-75+2
河北博物院自新馆开放以来,不断拓宽办展思路,以创新带动发展,推出了一批题材广泛、特色鲜明的临时展览。这些展览选题新颖,展示内容丰富多彩,以突出地方特色、捕捉社会热点、贴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并且注重展览形式,不断创新展示技术、展出手段,在表现形式上贴近大众的审美,尝试新的展览宣传推广模式,贯彻环保理念,创新展具。临时展览扩大了河北博物院在业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静萍 《沧桑》2011,(6):71-74
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农业副业展览和水利展览是在学大寨运动兴起初期举办的。这三次展览展示了各地在学大寨运动中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大寨所采取的具体做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对学大寨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万县地区博物馆经三年筹建,于建国四十周年前夕剪彩开馆。首次展出的内容有万县地区文物汇展,梁平县民间艺术展览,万县地区第四届电影宣传画展览及魏靖宇根雕艺术展览。这次展览力图展现万县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丰富的文物资源,溶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展览吸引了各界人士,开馆两月多来,观众络绎不绝,已达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13.
展览馆进行展览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解说。通过展览,观众可以直观地通过视觉接收展品的信息,但其无从了解展览物品背后的故事或意义,因此展览解说对展览活动至关重要。展览解说不仅需要解说员将展览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而且在展览的过程中,更需要讲求展览解说的语言美、内在美以及形式美,以充分体现展览解说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文物保护以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多家博物馆内,有别于以往的历史展、艺术展等,文物保护类展览不论是策展还是实践环节,始终坚持学术性和科普性并重,突破了传统展览模式.南京博物院"纸载千秋——传统记忆与保护技艺"展是文物保护类展览的典型案例,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动态的展陈方式、灵活的展览延伸、欣赏文物的别样角度、闲置文物的活化利用和便捷的线上展览方面.文物保护展的推出为社会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和相关知识的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在现代教育、文化艺术传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展览则是将博物馆这类职能和价值进一步发挥的有效做法。现代社会背景下,基于情感传达视角的博物馆新展览理念备受关注。文章阐述了情感传达视角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基于情感传达视角推动博物馆新展览方法应用的意义和价值,指出了传统博物馆展览中存在的问题,从情感传达视角,对博物馆展览的新理念、新方法及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临时展览是现代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能够吸引更多社会大众的注意,丰富博物馆的展览形式与内容。但部分博物馆在开展临时展览时并没有做好组织工作,导致临时展览无法发挥作用,不利于现代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先介绍了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概念与意义,继而针对博物馆临时展览现状展开探究,最后指明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组织策略,以期为博物馆临时展览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全面展示广东的书法文化,广东省政府不久前在京、粤两地举办了“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为提高展览的学术品位,并为后世留下可供参考的资料,组委会配合展览组织编印了《广东历代书法展览丛书》。包括《广东历代书法展览精品集》、《广东历代书法图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世纪之交的辉煌年代,京华文物瑰宝将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千禧之年锦上添花;一场高品位的文物展览即将在美国推出,这就是2000年3月在美国洛克非勒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北京文物精品展”。此次展览汇聚了北京市的文物精华,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为之惊叹不已。此次展览展品精、品类多、数量大,是一次难得的大型中国文物精品展览。展品精,展览精选了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十三陵特区珍藏的宋、元、明、清各代至精至美之物;品种多,展览汇集了陶器、瓷器、金器、玉器、石器、铜器、书法、绘画、漆器、丝织品、钱币、竹木牙角器以及印章、墨、砚等文房用具十几个品类;数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宣传,山东省博物馆在今年春节举办了一次实物、模型及图片的展览。在这次的展览中,观众一致反映他们对这次展览感到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河南博物院赴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宫博物馆"汉唐中原"展览,策划中思考的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展览通过意大利设计师形式设计的包装,所呈现出中西、古今和谐统一的展出效果,并指出该展览为今后的展览设计提供的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