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认为从辉卫型先商文化存在的相对年代判断,该文化的创造者应与商族先公王亥有着密切的关系.王亥"服牛"所在,当以<楚辞·天问>所记为准,是在古代有扈部族生活的地区.有扈故地在今郑州以北的古黄河沿岸,这里正是辉卫型先商文化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亳"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代甲骨文有关"亳"的记录,内容涉及专指地名或与祭祀有关的活动, 目前这类文字只发现于商王朝的首都郊州和安阳。周人灭商,"亳"名随商余民播迁始散,经后世繁衍,渐成系统。纵览"亳"地历史演化,对于探讨商都"亳"的启示在于,只有把握文献历史演变全部过程,注重组群证据,兼顾多学科论证,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洹北花园庄遗址与河亶甲居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人屡迁,有"前八后五"之说。史载河■甲居相,关于其具体地望主要有三说:一说在内黄,一说在今安阳,一说在沛郡相县。对于"沛郡相县说",多附会而不可取。唐宋以降,"安阳说"最为流行,但随着安阳小屯甲骨的发现,殷墟为盘庚所都的确认,此说便寿终正寝,似成定论。但内黄史载河■甲所居处并未发现规模较大.年代相当的商文化遗址,为都的可能性不大。洹北花园庄遗址位于安阳殷墟遗址的北部,为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科研工作,对其进行了试掘。发掘者认为其年代"整体上早于殷墟大司空一期,上限接近二里冈商文化白家庄阶段"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中商文化就是商代中期文化。将商代的考古学文化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在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开始,但那个时候的早商文化,指的是洛达庙期(即二里头期) 文化,中商文化指的是二里冈期文化,晚商文化指的是殷墟期文化。当时还将成汤居亳到盘庚迁  相似文献   

5.
"葬"和"埋"     
本文主要对"葬"释源,并兼谈与"葬"有密切关系的"埋"字,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葬"是起源很早的字,很有可能在商周时代产生,"埋"是"薶"的俗字,"埋"的出现理应晚于"薶"字."埋(薶)"起先都是指埋物、埋牲,后来才有埋人之义.本文粗略地说明了"葬""埋"的起源、意义,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
先商的文化与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漳河型下七垣文化是以商族为主体所创造的商先公冥以后的先商文化,河北涧沟型龙山中晚期的文化遗存有可能是商契和昭明时期即商族发祥期的先商文化,相土至冥的年代应与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一期的年代相当,但是,这一时期的先商文化目前尚未发现.  相似文献   

7.
东龙山遗址商代遗存为探讨商势力在关中东部及丹江上游的经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遗存可分为四期五段。二里岗下层一期阶段,其文化面貌呈现一定过渡特征,或与商洛一带此前为二里头文化属域,被商人占据后文化特质形成相对滞后有关。这里作为商人战略要地兴盛于二里岗上层期,约于洹北花园庄早期明显衰败。其兴衰与商前期商文化中心区的发展节奏相近,当密切联系于商王朝在西土势力扩张及资源获取而关联的交通网络、防御体系的构建和瓦解。而陕东南等地商后期沉寂所暗示的商人经略模式的改变,还需在更大时空范围中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汉魏故城工作队在勘探和发掘了偃师商城后,“断定,商文化的二里岗期当是该城历史上的兴盛时期之一。”这是我国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收获,必将对我国夏商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在有关偃师商城的讨论中,却有  相似文献   

9.
所谓商文化,指的是商王朝时期商族所创造的文化。商王朝建立之前的商族文化,可称作先商文化,以遗址命名,又可称作下七垣文化。商文化与先商文化通称为商族文化。对商族文化进行研究,这是多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对于先商文化和商文化的形成与分布地域的研究,尤为学术界所重视,可谓是研究商族起源必须涉及的问题。众所周知,有关商族起源诸观点中有一“东方说”,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商族文化存在着由东而西渐之势。本文在确定商代初年文化和先商文化的基础上,认为商文化存在着由西而东渐之势,进而否定有关商族起源的“东方…  相似文献   

10.
道教法印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发现甚少,较难识别.汉"黄神"印是早期道士护身和施法之宝物,对研究道教历史文化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国内首次发现的"治都总摄之印",以出土文物证实了传世道教文献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11.
商王朝东征与商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昭峰 《考古》2012,(2):61-75,109
商王朝东征始自中商仲丁时期,此后直至商末,商王朝持续对东方夷族用兵。商王朝东征对商代的历史和商夷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推动夷族商化,二是商夷之间长期对峙,并导致夷族内部的分化。中商时期商王朝东征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并掠夺资源,晚商时期几次大规模的东征是征伐不服于商王朝的以人方为代表的东夷族。  相似文献   

12.
李锋 《华夏考古》2006,(2):67-72
郑州大师姑城址为商汤灭夏前所居之亳是笔者提出的新观点,李伯谦先生在新作《对郑州商域的再认识》一文中新提出的郑州商城非商汤灭夏前所建亳都和洛达庙类型先商遗存是商汤灭夏前所建亳都遗存的观点,不仅为郑州大师姑城址商汤灭夏前所居亳说的前提拓展了空间,而且又为衡量商汤灭夏前所建亳都道存确立了标尺。据此,我们在郑州大师姑城址内找到了与洛达庙类型先商遗存年代、性质相同的城壕和城墙等遗存,为郑州大师姑城址商汤灭夏前所居亳说提供了新证。  相似文献   

13.
济南大辛庄遗址是一座自商代前期后段至商代后期的大型文化遗址。该遗址包含典型的商文化和传统的岳石文化两种因素。自商代早期后段商夷联盟解体后,大辛庄一带始终是商族和东夷族政治、军事活动频繁,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深刻的重要地带。大辛庄一带极有可能为商朝经略东方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4.
王晖 《史学月刊》2004,(2):14-18
战国秦汉时的文献中常言商王纣脯醢俎杀诸侯方伯,并认为这是周武王兴兵讨伐、商纣亡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多有怀疑。今地下出土的晚商金文及殷墟甲骨文资料可证商纣俎醢酋长侯伯并祭祀先王完全是历史事实。从殷墟卜辞看,商代从武丁起以人为牲的情况呈递减趋势。商纣俎醢酋长侯伯不是个人品质性格问题,而是殷人文化习俗观念使然。  相似文献   

15.
杜金鹏 《考古》2012,(5):92-96
春花飘香,得挚友王震中先生相赠新著《商代都邑》,不胜欣喜!细细掂量,篇幅宏大,分量不轻;匆匆翻过,满目珠玑,心旷神怡。遂每日抽暇读上几页,写下几笔,整理后聊充读书心得,愿与同好分享。一《商代都邑》的研究方法,值得赞赏。该书把历史学与考古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迄今所见把考古资料加以充分运用的史学著作之一。作者具有考古学专业背景,了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熟悉考古学的学术动态,甚至  相似文献   

16.
赵琪 《史学集刊》2012,(3):116-122
从《尚书·周书》的诸篇诰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政治家们已经得出天命以民心为依归的观点,并以此来解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递嬗。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了该思想,并进一步以其来解释三代以前的历史递嬗。司马迁在思考天人之际时,既继承了周公、孟子的上述天人思想,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常";同时又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思考,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变",从而最终做到"通古今之变"。在此,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实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这正是他能够"成一家之言"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二里岗文化渊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邹衡先生提出漳河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南关外型文化为二里岗文化之渊源①,称之为先商文化的三个类型。邹衡先生认为,漳河型文化发展为辉卫型文化,辉卫型文化又发展为南关外型文化,最终由南关外型文化发展为二里岗文化。李伯谦先生指出南关外型文化不可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②。张立东先生根据新发掘的资料,论证了辉卫型文化并非先商文化③。我们在《试论漳河型文化》一文中,论证了漳河型文化与二里岗文化差异显著,漳河型文化同样不能发展为二里岗文化④。另外,有些学者认为二里岗文化是由二里头型文化发展而来⑤。…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年数据以及二里头文化晚期的考古学考察,对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进入商代的观点是有利的。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但将其落实到夏都斟鄩尚有疑点。  相似文献   

19.
曹晓阳 《安徽史学》2004,(2):100-102
周文王在完成准备灭商事业过程中,曾经推行过一条法令--."有亡荒阅".史学界一直都把这条法令诠释为:"对逃亡的奴隶进行大搜捕",并引用这段史料来说明早期周族的社会性质.本文根据资料分析,"有亡荒阅"搜捕的不仅仅是奴隶,而是各阶层逃亡的人各归其主;而且这条法令在周灭商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它协调了西伯与各诸候国的关系,最终形成了推翻商朝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河北涞水渐村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 渐村属石亭乡,南距涞水县城12公里(图一)。遗址位于村北0.5公里的台地上,由于修公路,遗址的东部已被破坏,从现存遗址东部的断崖上可以发现断续的文化层和灰坑,地面散布陶片,地势西北高,东南较低,文化层的下面便是页岩。1987年3月,保北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由于遗址大部分已被破坏,而且现存文化层亦不连贯,故所布探方和探沟比较分散。这次发掘,开5×5m探方七个(T3—8、11),2×5m探沟二条(T9、10),3×6.75M探方一个(T1),4×1.5m探沟一条(T12),2×10m探沟一条(T2),发掘面积为242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