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文在简要阐述了国际侨汇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侨汇对宏观经济稳定、侨汇对国家信用评级的影响、侨汇对宏观经济安全的潜在威胁等方面,论述国际侨汇对收款国宏观经济安全的影响。认为侨汇具有保护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安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缓解收款国的外汇约束、提升国家信用;构成其GDP的重要部分,增强其国家经济总体实力;在收款国遇到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以及军事冲突时,扮演经济安全"保险者"的角色,等等。同时,侨汇大量流入也可能会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在关注侨汇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其负面影响的研究,以积极防范由侨汇流动带来的潜在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2.
国际侨汇对移民来源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外学术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勇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1):64-76
论文从侨汇对贫困和收入分配的影响、侨汇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侨汇的危机救助作用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侨汇对公共投资和官方援助的影响、侨汇的"道德风险"和侨汇对人才流失的影响、侨汇对荷兰病和国际贸易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对国外的一些学术观点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前期的研究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开拓性成果和坚实基础,但是目前国际侨汇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别和微观的领域,在宏观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探索方面还比较欠缺,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还需要继续挖掘和探索,不少研究结论存在较大争议,因此还有许多问题亟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遵照国家关于“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八字方针,出台并实施了多项侨汇管理措施:指定银行专门吸纳侨汇,将大部分侨汇划归银行经营;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实行侨汇优待牌价;做好华侨回国观光团的接待工作,以吸引大额侨资落户上海。其间,上海侨汇管理政策的执行曾一度出现偏差,但在中央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上海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争取和服务华侨回国投资。上海侨汇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性侨汇。上海侨汇管理政策是国家侨务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中国侨汇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遵照国家关于"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八字方针,出台并实施了多项侨汇管理措施:指定银行专门吸纳侨汇,将大部分侨汇划归银行经营;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实行侨汇优待牌价;做好华侨回国观光团的接待工作,以吸引大额侨资落户上海.其间,上海侨汇管理政策的执行曾一度出现偏差,但在中央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上海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争取和服务华侨回国投资.上海侨汇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性侨汇.上海侨汇管理政策是国家侨务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中国侨汇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46-49年广东侨汇逃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6- 194 9年间 ,国民党政府为内战需要 ,加紧控制侨汇业。但是由于国统区经济恶化、通货膨胀剧烈 ,国民党政府又大肆搜刮人民财富 ,采用不合理的外汇汇率政策 ,因此引发大规模广东省侨汇逃避现象。海外华侨汇往广东的侨汇纷纷通过外商银行、民营侨批局、钱庄、银号等机构流入黑市 ,使国民党政府外汇收入大量流失 ,财政困境更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7.
论文利用83个发展中国家2004—2016年间的国际移民汇款数据,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分析,考察了国际移民汇款的动机及其宏观决定因素。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国际移民汇款呈现出利己主义的动机,母国的政府治理水平、开放程度也会显著影响移民汇款的规模;移民汇款的动机随着母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当母国实际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值时,移民汇款才表现为利他主义的动机,而当该水平超过门阀值之后,利他主义动机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移民汇款成本的削减对母国移民汇款数量的提升也存在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传武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3):59-69
论文通过对一起侨汇纠纷的分析,揭示了从大萧条到战后初期四邑侨乡侨汇运营体系的重大转变和战后初期侨汇运营实态。大萧条使中国从货币银本位进入纸币时代,此后,侨汇汇兑经常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战时的特殊环境,使民间侨汇运营体系进一步衰落和中断,官方银行主导和垄断了侨汇运营。官方银行为主的侨汇运营体系不仅强化了官方银行对民间金融的控制,也加强了乡村自治机构的控制能力。战后官方银行运营能力的不足及其繁琐的领款手续,使侨汇兑换令人望而生畏,这和通胀压力一起催生了广阔的侨汇兑换的"中间人"市场,而国家控制能力的强化使"中间人"随时可能成为侨汇的"冒领者"。 相似文献
9.
华侨汇款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和国内广大归侨侨眷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其管理政策也长期是国家任务政策的重要内容。但1957年"大跃进"开始后侨汇却一度受到"左"的社会运动影响而不断减少。为提升侨汇收入,国家不仅一再重申侨汇的重要性,而且还在增加侨汇物资供应、避免侨汇遭受侵犯、提高侨批业经营积极性等方面制定 相似文献
10.
尤云弟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6,(3):68-79
本文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藏蒋介石日记、台湾"国史馆"藏蒋介石档案和外交部档案、广东省档案馆藏财政厅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重庆档案馆编四联总处史料集、民国报刊杂志等原始史料为依据,考察了国民政府管控侨汇的机构、政策、流向变迁历程及其成效。认为战时侨汇是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金融抗战和军事国防联动布局的关键物资,国民政府对侨汇管控有其金融抗战和国防战略部署的双重需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侨汇管控存在着复杂的政策调整和隶属机构的变迁,这些措施增加了海外侨汇流入祖国。四联总处、财政部、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对战时侨汇管控做出重要贡献。文中1940—1945年度中国银行经收美元和英镑外币侨汇数额的统计图,填补了战时侨汇本币和外币统计数据欠缺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侨汇工作的历史考察(1949-196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 1 966年间 ,侨汇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 ,侨汇既是国内近千万侨眷主要或次要的生活来源 ,也是国外广大华侨与祖国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 ,又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需外汇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 ,在“文革”前 ,争取侨汇工作不仅被认为是我国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且侨汇工作还对我国侨务政策的演变产生了不容轻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丘立本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24(3):1-6
探讨了当前国际移民的新趋势和国际社会对移民问题态度的变化以及国际学术前沿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国际移民在总体规模、流向、流量和存量上都有新的重大变化。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对移民问题日益重视。研究的视角从移民输入国逐渐转向移民输出国;研究的内容从国际移民的消极面转向积极面。对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提出两点建议:加强跨国主义移民理论的研究;重视翻译出版留学人员优秀著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丘立本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15(2):1-9
在中国和世界移民史的框架内,从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外资的引进和城市化与就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外社会经济性质及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了极低的对外移民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中国国际移民与人口比例将比当时欧洲崛起时低得多、“移民峰”的时段也将比欧洲当年的时段短得多。 相似文献
14.
陈丽园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2,(2):36-43
本文以潮汕侨批业为个案研究,利用跨国主义理论,探讨了侨批网络的内部整合与制度化问题。认为侨批网络的制度化表现首先是侨批公会的建立,继而是侨批公会网络的形成,侨批公会网络再通过其制度化机制进入以中华总商会为中心的更高层次的华人社团网络。侨批网络的扩大加强了其对外的集体交涉能力,从而维护了侨批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此运作模式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侨批网络的运作模式对研究跨国华人商业网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小欣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2):22-30
论文利用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相关档案等文献,对1950—1953年反禁运斗争、土地改革和"五反"运动期间的广东侨批业管理政策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旨在探讨社会运动对侨务政策的内在影响以及国有化方针在侨批业中的深化过程。随着全国反禁运斗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五反"运动的先后进行,国家在打击华南外汇黑市、划分兼营土地的侨批业经营者阶级成分和改善侨批业劳资不公基础上,逐步强化了对广东侨批业的管制,初步达到侨汇归公、严禁黑市的管理目的。尽管在各类运动中一些过激举措和工作偏差对侨批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在国有化方针和争取侨汇政策影响下,侨批业管理政策在不断调整,改进、补救和纠正运动中的各类问题并维护了侨汇稳定。在此过程中,广东侨批业的国有化力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丘立本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18(1):1-16
本文考察世界移民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理论与实践 ,探讨我国的对策。作者认为 ,我们应当加强国际移民问题的研究 ,从时代的高度和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来认识和处理国际移民问题 ,既要坚决反对非法移民 ,又要开拓正常渠道支持合法移民 ,并给新移民以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论文利用广东省档案馆藏近代侨汇档案,集中考察了1939年6月汕头沦陷后,广东省银行沟通潮梅汇路的成因、成效及局限,进而分析其对华南抗战的作用及贡献。研究显示,抗战期间汕头的陷落,是广东省银行沟通这一汇路的重要契机;其自身所具有的经营特色和优势,是其能够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而海内外各方则是促成汇路沟通的重要参与者。在此过程中,广东省银行发展壮大,并惠及数百万潮梅侨眷生计。同时为厚实国家外汇储备及赢取华南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国民政府严格限制其海外拓展的政策,英、法、荷等国在南洋属地实施的外汇管制以及英、美对中国资金的封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吸收侨汇的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