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卫志孝 《中国钱币》2013,(1):54-57,9,11
世界上有些国家或地区因为战争,或严重通膨,或改朝换代等重大突发事件,当局往往会采用权宜之计在原有纸币上加贴一枚邮票或邮票大小的票证,或直接在原有纸币上盖上印章或图案等方式作为一种过渡措施来应对和解决当前的问题。由于这类加贴币都具有流通时间短和临时应急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发行量和存世量都不会很大,加之它们又明显区别于正常流通的纸币,这就必然引起了收藏者的好奇和收藏兴趣。收藏界对这类特别的纸币也有几种不同的称呼,如加贴币、加贴票、面值签、加印钞、盖印改值币、邮票币、邮改币或证纸(日本)等。以下介绍世界上不同国家曾发行过的多种加贴币和加印币等品种供纸币收藏者欣赏和研究。1.1930年日本加贴币(“证纸”)1930年日本银行兑换券拾圆。  相似文献   

2.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可以确认的西夏文钱币只有5种,即“福圣宝钱( )”、“大安宝钱( )”、“乾祜宝钱( )”和“天庆宝钱()”。但是,其中的“福圣宝钱”是否要改译为“禀德宝钱”,却是西夏文钱币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期,笔者在进一步探讨西夏文钱币相关问题时,忽然想到这一问题,并冒出来一些新的看法。现略呈如下,恭请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3.
以下按拜占廷王朝顺序,选择其中一些重要皇帝的典型币品进行简介。献中登录的拜占廷币种类不下3000种,此处所列不过其中1%而已。但尽可能展示不同币名和各种特征币图。并以“币”系“人”系“事”。希望能对拜占廷币有一宏观的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莽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的币制改革和他执政后的土地改革、奴婢改革、官制改革、民族改革一样都是充满奇迹般的大胆尝试。王莽是把“子母相权”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第一人。他曾四次改革币制 ,从每次币改内容看 :样式翻新 ,形态奇妙 ,币容繁多 ,变化异常 ,真可谓五花八门 ,绚丽多姿。这也能看出他进行币制改革的勇气和魄力 ,他试图通过多次变换币制来寻找出路 ,挽救岌岌可危的西汉王朝。王莽的第一次币制改革于居摄二年 (公元 7年 )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为依据 ,兴大钱 ,创“一刀平五千”、“刀五百”替代刀币 ,制“大泉五十”补于“五铢”。此时以“大泉五十…  相似文献   

5.
“度支部”是清末设置的中央财政金融机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户部改设,置尚书、侍郎等官,“掌主计算、勾会银行币厂、土药统税、以经国用”。曾引进海外专门设备和人才,在宣统年间设计印制了一套别开生面的“大清银行兑换券”,有壹元、伍元、拾元、壹百元四种面值。正面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笔在慈溪市师桥镇老街收集到一枚“淹浦商会三十四年贰角”鑞质抗币,该币径为36mm,重12g,由手工浇铸而成,币面标有“淹浦商会”、“三十四年”、“贰角”字样,左右为各一“米”字花星,币身加盖有一个方形花戳。背面为光板。该币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于1945年8月下旬收复三北后,由淹浦乡民主政府商会所发行的一种鑞质抗币。  相似文献   

7.
鸣凰镇(简况见本刊2000年第2期)流通币两种。第一,币面“鸣凰镇、伍分、临时流通”,背“陆仲记、吴恒兴”和“2502”阴硬戳(图1)。第二,币面“lO、壹角、临时流通”和布币图,背“鸣凰、王家弄”和“379”阴硬戳(图2)。  相似文献   

8.
一“上币”释义秦、西汉律定黄金为“上币”。“上”,《说文·尔雅·释亲》郭注云:“高者,言在最上也”;孔颖达疏称:“尚者上也。”故“上币”,系指明此币供尊者之用,即主要为统治阶层“上用”。“上币”以“上用”为基本职能。“上用”,系供统治阶层在祭祀、朝觐、通问、酬功、待宾、嫁娶等场合,以享、纳、赐、赠、贿、鬻、聘等方式,在其上下、相互之间,作财富转移、再分配、宝藏等用。还包括为统治阶层制奢侈品及换取珍异等用。故“上币”的流动,不但范围局限,而且与商品货币流通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上用”之“上币”,是不承担确实的货币职能的贵金属。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丝绸之路钱币”?“丝绸之路钱币”这一称呼是否科学?其具体内涵又包括哪些钱币?这在钱币学界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一种是质疑“丝绸之路钱币”这一称呼的科学性,否认其存在;另一种则是随意套用“丝绸之路钱币”这一名称,以致谈论的内容和丝绸之路毫无关系时也随意滥用,  相似文献   

10.
“淮上地方银号币”的产生背景与作用初探赵丙乾现存世的“淮上地方银号币”(以下简称“淮上币”),是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之一,但长期以来,只见其物,不知其源,为此,安徽省人民银行和安徽省钱币学会,将搞清“淮上地方银号币”的发行与流通,列为淮北革命根据地编写...  相似文献   

11.
金诚 《中国钱币》2001,(1):63-64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行金属币品种最多的苏区。铜币有一九三三年大 2 0 0文、一九三四年小 2 0 0文及 50 0文等品种。银币有壹元币 ,其版式有二十余种之多 ,从未见有“角”金属辅币的发行。然近几年来市面上发现有贰角面值的铜芯镀镍的金属币 ,有伍角面值的铜质币与银质币 ,这几种川陕苏区金属币过去未见著录记载。现简介于下 :一、贰角币 (铜芯镀镍 ) :正面、上缘环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间圆珠圈内为“贰角”面值 ,左右有小五角星各一 ,下缘环铸“川陕省造”四字。背面 :上缘环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中间圈…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最近获得一枚以“一两”计重的圜钱(封三下左,图1),现将该币介绍如下。该币属极开门的生坑黑漆古包浆,圆形圆孔,形制古拙,面背均无郭。穿孔正面大,背面小,币背呈平面状,面径、背径大体相等(因边缘经过锉磨)。面径:27、面穿约9、背穿约5、厚3.5mm、重11.7克。币面文字旋读“一两”。该币出土于楚国故地,其“两”字的写法与秦时圜钱及“半两”钱上的“两”字写法迥然不同(图2、图3),而与“三孔布”背文“两”字的写法一致(图4)。由于该币从未见诸任何著录,故特别予以报道,供学术界研究、参考。近见“一两”圜钱@李良宁…  相似文献   

13.
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诞生第一枚铜元,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赶出大陆,大多数铜元的模式既定,没有太大变化。清代铜元面文分别为“光绪”、“宣统”、“大清”年号,上缘记省,下缘记值,背龙图。民国铜元只是币文换称“中华民国”,背改国旗,无过大过多变更。惟独本文所说铜元不同一般,其造型奇特,然政治含义却为人不齿。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5月中旬 ,笔者在江苏靖江市靖城城区西郊一废品收购站约 5公斤重的铜元中 ,发现一枚广东造光绪元宝当十错版铜元 (如图 )。该币紫铜质 ,径 2 80毫米 ,厚 2毫米 ;重7 6 5克。背面下缘铸英文纪值文字“TNCASH” (十文 )。此币所铸中、英文字清晰。根据《清末铜元制度述评》 (黄成 ,《中国钱币》1 991年第 3期 ) ,就该币的式样分析 ,该币应是光绪三十年 ( 1 90 4 )将当值英、中文标识由“ONECENT” (即“广东一仙”)改为“TENCASE” (即“每元当制钱十文”)时的广东当十铜元。此币背面下缘英文纪值文字“TEN”中的“E”误…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扶植了一个所谓的“满洲国”,用以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和控制东北的工具。为了操纵东北金融,伪“满洲国”建立了一个伪“满洲中央银行”。该银行曾发行过纸币、青铜币、白铜币和铝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壹分、伍分面额的硬辅币,呈紫红色和桔黄色,民间俗称“钢纸钱”。而内地一些省区对其称呼也有歧异。特别是台湾徐祖钦先生的《中国钱币目录》,直至1989年版仍称其为“陶币”。实际上,这种钱币的正式名称应为“镁币”。笔者查阅了部分史料,作此小文以正名。  相似文献   

16.
余亡布币考——兼述三孔布地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出版《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册收录的几品日本银行所藏三孔布,是十分罕见的珍品。其中2482号,似未见于著录(图1)。布币面文二字,《大系》隶定“□余”,又于1112页“疑释亡余”。一般说来,三孔布的面文和背文多是自右向左读,此品宜颠倒《大系》的读法,改读为“余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境内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及其仿制品已达50枚左右。①但至今未见中国境内出土拜占庭银币的报导。2005年2月“大话西域网站”(http://www.coin—xiyu.com)上,署名“火山”的币友贴出一则“待考出土银币”。因我平时比较关注拜占庭币,所以顿时感到眼前一亮,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枚颇不寻常的拜占庭银币。下载币图(图1)后,仔细观察。初步判读如下:正面查士丁头戴束发盔褶衣佩甲右胸像。币文:DN·IVSTI□NV□·PP·AVI。特点是币缘为大珠圈。背面查士丁头显光环面右站像,右手持权杖(或长矛)左手持十字球。前方有模糊芒星。币文□LORIA□·…  相似文献   

18.
于英辉 《钱币博览》2010,(2):25-27,F0002
人民币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就相继建立了银行,毛泽民、林伯渠等革命先驱均担任过行长职务。同银行相伴生的是林林总总的根据地银行货币,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苏币”、“抗币”、“边区币”等计有250多种。到1947年底,  相似文献   

19.
贵州锑币考     
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枚中华民国廿年贵州省造的“当十锑币”,编号为79.2.12343,(见左附图)据该馆所制资料卡介绍:[此币直径二厘米,重五克。锑铸圆形,正面对文“锑币当十”,边缘为“中华民国廿年贵州省造”,背面为国民党党徽。]资料卡还注明:[此币为1931年黔铸辅币,曾流通一时。]此币色泽较一般银、镍辅币暗淡,少光泽,铸造的工艺水平也较粗糙。CHESTER L.KRAUSE & CLIFFORD MISHLER所编四版《世界硬币》(STANDARDCATALOG OF WORLD COINS)第272页刊载中国贵州项下(?)井429亦列有“锑币当十”图片,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新疆钱币》(2008第一期)见到了关于“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四钱”机制铜样币的报道,笔者也藏有一枚机制“双四九”铜圆币(见图),但不知是否是银圆试铸样币,现刊出,供同好赏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