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学峰 《湖南文史》2011,(10):53-54
1959年6月的一天,在国民政府战时陪都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出站口,一对知识分子夫妇带着7岁的女儿刚刚从湖北武汉辗转逃到抗战后方重庆。那7岁的小女孩在出站时不小心摔了一跤,  相似文献   

2.
文锋 《文史春秋》2007,(7):22-24
熟悉中国抗战史的读者都知道,在八年抗战中,日军始终没有进攻过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实际上,日军曾计划在1943年春季以后,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五号作战",进攻四川,占领重庆、成都等地,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作战"计划未能实施。  相似文献   

3.
李薇  夏扬 《旅游》2005,(12):52-57
1937年11月17日凌晨,南京。在严密的保安措施和新闻封锁下,年逾古稀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1000多名官员,连夜乘装甲兵船“永绥舰”,撤离南京,目的地重庆。三天后,林森一行抵达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直到1946年5月还都南京,在重庆留下了几百处陪都旧址和名人故居。 61年后,那些旧址和故居有的已经破败消失有的成了只供人看的死物,只有很少很少的几处地方正在被另外一种方式重新激活,有了令人惊喜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我国,上海失守,南京告急,迁都问题迫在眉睫。国民政府当机立断,就在当年11月20日,宣布西迁重庆。重庆地处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素有“天险”之称,又是四川盆地心脏地带,物产富饶,战略物资很多,为大西南物资集散地,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又以西北西南两大国际交通路线为依托,具备抵御外敌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祖 《民国档案》2013,(1):98-105
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之后,在加强川、滇、黔抗战基地建设的同时,又将西昌拟建为备用“陪都”,陆续开展公路、机场扩建、通讯、政府机关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并谋划修筑西昌至云南的铁路.这既是国民政府出于长期抗战的考虑,也是加强对地方势力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同民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与委员长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既想利用冯的军事才能为自己捞取政治本钱,又对冯的联合共产党抗日的主张非常不满。于是对冯r一是利用,二是排挤。而冯玉祥对蒋的品德早是嗤之以鼻,他在重庆8年,就两次调侃过蒋介石这个领袖。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1936年内债整理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内债整理案对江浙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无疑是继1932年内债整理后的又一次掠夺,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债信又是一次严重的破坏。特别是统一公债发行前夕公债风潮的出现。不仅使国民政府的债信大打折扣,而且将国民政府政治腐败的恶劣昭示于众。但考诸当时的财政经济状况,整理债务可以说是国民政府于无可如何之中找到的一条减轻财政压力的较好途径。内债整理案的实施暂时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使债务结构趋向合理化;它还是国民政府准备抗战,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步骤之一;整理案也彻底打破了私营银行业对政府财政的幻想,开始走上疏远政府财政,加强同工商业结合,从而较好发挥银行经济职能的道路。另外,此次整理案是在政府实现了金融垄断,江浙资产阶级已开始沦为政府附庸的情况下实施的,这也是此次整理案与1932年内债整理案的最大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曾制定了支持热振活佛恢复西藏摄政职务的政策,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壮大西藏的亲汉力量,而热振在代理摄政达札拒绝交权的情况下,也试图寻求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与政治支持,向达札施加压力,夺回政教大权,实现其在西藏的政治抱负。但达札在英印政府的支持下,打压热振及其亲汉势力,使热振处境艰难。国民政府内部在支持热振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使其对热振支持不力,结果导致热振被害。“热振事件”发生以后,受到国共内战爆发的影响,国民政府又无法采取果断措施来支援西藏的亲汉力量,而最终采取“暂维现状”的软弱政策。  相似文献   

9.
1959年5月,武汉市东西湖围垦不久,垦区大片的湿地和芦苇丛一望无边。一位满怀抱负的女青年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来到垦区,支援国营东西湖农场的建设,她就是陈守端。50多年过去了,已是耄耋之年的陈守端老人提起往事还是那样兴致盎然,尽管年代、事件的记忆不是那样完整,但点点滴滴能看出陈老步履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1941年,马寅初先生六十寿辰,却身陷囹圄。陪都重庆尽管时时提防日机轰炸,但谁也忘不了这位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境况。于是新一轮的《政蒋公函》兴起,署名者尽皆各界名流,包括军政界头面人物,纷纷要求释放马寅初先生。  相似文献   

11.
1944年1月10日,陪都重庆突然显得格外热闹。从两路口到复兴关,沿途张灯结彩,扎了许多牌楼,马路上车辆拥挤,人群熙熙攘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所在地复兴关,更是岗哨林立,彩旗飘扬,笼罩在一片节日喜庆的气氛之中。然而,这一天,既非节,又非年,这样隆重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天正在排演一场向蒋介石“献九鼎”的闹剧。  相似文献   

12.
赵欣伯,一个本应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亲日叛国分子,却因其旧产而引发出一桩新中国最大的跨国财产案,还制造了一个旧时代女人一生的悲欢离合,令世人关注有加。那个与赵欣伯恩怨相牵的女人是谁,她有着怎样的命运?这桩案件的结局如何,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族秘密?《一个中国女人的东京巨额财产案》一文将为您尽述其详。  相似文献   

13.
张祖 《民国档案》2016,(2):111-124
抗战胜利后,盟国预商接收敌产的若干事宜即将付诸实施。1945年10月底,美国代表同盟国施压国民政府,要求美、苏、英与中国共分日舰。这与中方呈交美国"对日舰全面接收以弥补战争损失"的方案截然相悖。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为此展开与美国的数次角力,试图填补海上力量空白、抢占受降先机以期独大;美国势必维系由其主导、势力均等的在华模式,因而形成盟友连番对峙的诡谲格局。蒋苦心筹谋,但仍绕不过美国支持的大前提,最终的"抽签分配"与此前初衷已相去甚远。在这场主动开局、被动定盘的博弈背后,是蒋、美对构建战后亚洲新秩序的巨大分歧,亦揭露国民政府倚仗对美外交逐渐中空的残酷事实。  相似文献   

14.
2021年4月5日,以色列耶路撒冷东部,一位71岁的白发老人在数百名示威者的叫骂声中步履沉重地走进萨拉丁地方法院的大门,参加他的腐败案听证会。这是以色列历史上首次对现任总理开庭审判,而且他已连续3次出庭。不管他任职总理的时间有多长,对国家贡献有多大,还能继续当总理多少年,都多了这样一个耻辱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伯因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在日本忧郁而终。陈仪为何要"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情是怎样败露的?  相似文献   

16.
章立凡 《江淮文史》2009,(6):151-154
都说世上之事“无巧不成书”,我上网淘书,却淘得巧事一桩。父亲章乃器抗战期间在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的居民身份证(内有公民证),竟于无意间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17.
长秋 《湖南文史》2012,(4):50-50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陪都重庆亲下手令,处决了三个有地位有靠山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这三个人就是:成都第八任市长杨全宇(1938至1940年任成都市市长),中将兵役署长程泽润,以及本文要述及的中央信托局运输处处长林世良(1907-1942)。  相似文献   

18.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褫夺公权终身,除留其家属必须生活费外,全部财产没收"。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伯虽"旧时受陈仪私惠甚深",但在关键时刻,"迫于忠党爱国之诚",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之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便忧郁而死于日本。陈仪缘何"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件最终为何又败露了?  相似文献   

19.
史宏 《文史月刊》2009,(6):46-49
1947年,上海金号业公会和银楼业公会中的很多成员摇身一变,成了金苍蝇、金老虎、金黄牛,形成金牛党,在数月之间,张开血盆大口,吞掉国民党中央银行库存的黄金800余万两,制造了国民政府最大的金融案!  相似文献   

20.
一、马寅初公开挑战四大家族 1939年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来到陪都重庆,就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当时,国民党统治黑暗,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社会经济更趋衰败,生产萎缩,民不聊生。抗日战争已转入相持阶段,战事面临严峻形势,而以孔祥熙、宋子文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段,却利用权势,巧取豪夺,囤积居奇,借机大发国难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