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汉成 《湖南文史》2011,(10):31-32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2.
《文史月刊》2010,(4):13-15
“特区长官”四易其主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 蒋介石在下野之前,已经做好放弃大陆、撤退台湾的各项准备。“准备”之一,就是把海南岛建成重要的反共基地。“配合国际情势之演变,而恢复本党之基业也。”  相似文献   

3.
高华 《湖南文史》2012,(9):21-22
从1931年到1949年,孙科与蒋介石共事18年。孙科向来对蒋介石的独裁行径不满,与其冲突不断,曾与人联名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内下野。而蒋介石对“太子”孙科的屡次“犯上作乱”咬牙切齿,却只能在合作与打压中寻求平衡。1949年,蒋介石去台,不但没有通知孙科,还一再阻挠他赴台。孙科只得经印度、希腊赴法国,开始了流亡岁月。  相似文献   

4.
严家淦在蒋介石病逝7个多小时后便继任“总统”,他任“总统”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蒋介石遗体灵柩置于“国父纪念馆”。1975年4月6日凌晨2时,蒋介石遗体由士林官邸移至荣民总院。翌日,允许民众瞻仰蒋介石遗容。在蒋介石灵堂四周插了88根白蜡烛,正中供奉着蒋介石的巨幅遗像及遗嘱。灵前有5个用素菊缀成的十字架,正中一个为宋美龄的,  相似文献   

5.
林仕谋 《文史月刊》2011,(11):77-79
1948年11月,杜聿明被蒋介石任命为徐州“剿匪”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邱清泉为“剿匪”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中将司令官,二人同刘峙一道,指挥淮海地区80万国民党军队同人民解放军进行大决战。  相似文献   

6.
淮驹 《文史月刊》2011,(3):65-69
一、蒋介石“当选”总统了 1948年3月29日,蒋介石一手操纵的行宪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开幕。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旋即遭到蒋介石的扣押,开始了长期的被囚生涯。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被转囚至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 中国旅行社的“高贵”囚客 张学良被押到溪口镇的最初几天,住在蒋介石为儿子蒋经国建造的一栋两层三间的小洋楼内,距此时在家养伤的蒋介石住的丰镐房不远。1月19日,于凤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9.
一 1948年3月29日,蒋介石一手操纵的“行宪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开幕。 当时,国共内战已烽火连天,战况已明显对国民党不利,蒋介石仍积极主张筹开“国大”,实行所谓的“还政于民”,其“良苦用心”是激励士气,标榜民主,以赢得美国更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林莉 《文史月刊》2011,(3):28-31
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北,台湾海峡两岸经历了三次危机。 在此期间,海峡两岸秘使频繁往来。蒋方有著名资深记者曹聚仁,台湾当局“立法委员”宋宜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毛泽东也派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章士钊先生三赴香港,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  相似文献   

11.
胡飞 《文史天地》2010,(7):20-24
<正>"云南王"龙云出逃,是蒋介石众叛亲离的又一例。龙云自1927年借北伐胜利之势夺取了云南的统治权,到1945年被蒋介石武力解除云南省主席之职,统治云南长达18年,是名副其实的"云南王"。龙云和蒋介石之间曾经互相利用,合作密切。但也是矛盾重重,最终被蒋介石突然解除兵权,成为一个有职无权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李毅 《文史春秋》2005,(3):39-40
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的1940年,国民党政府的豫东专员韦孝儒在省政府开会期间被人暗杀,一直查不到凶手。最后查出是“军统”局河南站站长、少将赵理君所为。赵理君是蒋介石操纵的“军统”局的红人,多次受蒋介石的派遣做过许多可恶的事,他知道蒋介石不会杀他,洋洋得意的向蒋介石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将不抵抗主义的帽子戴到张学良头上,少帅被逼出走国外,1934年回国后,蒋介石又令他枪口对准共产党打内战。他十分不满,毅然与杨虎城共同发动兵谏,逼蒋介石容共抗日。为此,张学良被蒋介石送上军事法庭,长期软禁起来,几十万东北军被瓦解。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活捉,从12日到14日囚禁在西安新城大楼。 蒋介石被安排在大楼东边两间互通的房间内,北边一  相似文献   

15.
李琴芳 《史学月刊》2005,(9):121-123
1933年发生的“闽变”(又称“福建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是民国史上一件震惊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近年来,国内(大陆)史学界对于“闽变”的探讨研究,已有不少进展,发表了若干论和回忆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研究蒋介石生平和民国史的论中,在提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大多指出了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由江西南昌前往闽北重地建瓯坐镇指挥这一重要史实。而对于蒋介石在此之前,也曾坐镇闽北的另一重镇浦城指挥军事的重要事实,有的是语焉不详,有的甚至只字未提。前如朱汉国主编《南京国民政府纪实》(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及李勇等编《蒋介石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均写道:“(1933年)12月25日,(蒋介石)飞抵蒲[浦]城,指挥讨闽军事”。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将不抵抗主义的帽子戴到张学良头上,少帅被逼出走国外,1934年回国后,蒋介石又令他枪口对准共产党打内战。他十分不满,毅然与杨虎城共同发动兵谏,逼蒋介石容共抗日。为此,张学良被蒋介石送上军事法庭,长期软禁起来,几十万东北军被瓦解。  相似文献   

17.
1927年、1931年、1949年,蒋介石曾三次下野,在其家乡度过了不少时日,写过许多日记,记下了他在这段时间的思想、行踪、读书、修身、交往等情况。这些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试作析读。第一次下野回乡心情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于1927年8月14日回到家乡溪口。在8月14日和15日的日记里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14日日记在临近家乡"遥望江口塔与甬山"时,发出"复见名山之雄厚青秀,爱乡之心益切,并恨卸之不早也”。15日日记又说,“此次引退,比较心和气平,毫无怨恨,即被白崇禧加以词迫,亦不以为意,以心地光明良知无疚也”。  相似文献   

18.
1939年6月24日。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这位蒋介石花10万大洋买其人头却不得的一代名将,却被新四军领导人向蒋介石呈请而“枪刑照准”,年仪32岁。36年后.高敬亭的遗腹女高凤英冒着巨大风险上书毛泽东,请求中共中央澄清其父被杀原因,并作出结论。正在病中的毛泽东亲自指示有关部门重新审查高敬亭一案。1977年4月27日,沉冤38年的高敬亭案得以昭雪。2013年冬,乍冷还暖,高凤英女士在家中接受了本刊编辑王金梅的采访,讲述她为父亲平反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整七十四师、新一军、新六军、十八军、新五军是国民党头等精锐的机械化部队 ,号称国民党“嫡系部队”五大主力。整七十四师 ,号称国民党“模范军” ,是蒋介石的“御林军” ,又称“金钢钻” ,曾受美军训练。194 7年 5月15日在蒙阴孟良崮被歼 ,该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蒋介石闻听痛哭流涕 ;新一军 ,号称“天下第一军” ,与新六军同为蒋介石的嫡系 ,由第六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 ,于194 8年 10月辽西打虎山战役中全军覆没 ,新一军副军长文小山、新六军军长李涛均被我军生俘 ,蒋介石闻听大发神经 ,枪击屋顶 ,击毙爱犬 ;十八军原称整十一师 ,…  相似文献   

20.
在轰轰烈烈的湘鄂西革命斗争史上,1932年5月至1934年秋,是极其悲壮的时期。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除了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疯狂“围剿”,洪湖苏区全部丧失、红三军主力被迫进行七千里小长征、损失惨重外,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夏曦进行的四次“肃反”。这四次大规模“肃反”使红三军损失了1000多名高级将领和指挥员。地方区级以上、部队连级以上干部被无辜错杀者多达7000多人。加上其他无辜被杀者,总数在1万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