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新明 《湖南文史》2011,(12):66-66
2005年,上海人掀起了“保卫上海话”浪潮,最近在广东又有“普粤之争”。为什么要“保卫”且“争”呢?就是因为方言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过,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方言问题恐怕不仅仅是“争”的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血腥杀戮的测谎仪。  相似文献   

2.
方言害死人     
武新明 《文史月刊》2011,(11):61-61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同。2005年,上海人掀起了“保卫上海话”浪潮,最近在广东又有“普粤之争”。  相似文献   

3.
1937年8月上海沦陷后,宋庆龄南下香港,组创“保卫中国同盟”,以各种形式开展救亡活动,其中卓有影响的,是为支援“工合”而发起的“一碗饭运动”。  相似文献   

4.
“万一我遭遇不测,我决定将我北京寓所以及上海淮海路1843号寓所的所有藏书送予恩斯特·邓(邓广殷,宋庆龄早年在香港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即中国福利会前身领导人之一邓文钊的长子),以回报他对我的所有善意。”  相似文献   

5.
收藏是人类保存和发展文化的一种手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我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利用业余时间收藏古陶瓷、碑拓、奇石和革命文物等,先后发现了“中国石”、“毛泽东像章石”,1999年发现了考古学家寻找了几十年的唐长安三彩窑址,今年又发现了尘没64年的《毛泽东自传》。 该书为红色封面,由潘汉年题写书名,斯诺笔录,汪衡翻译,周民校正,上海黎明书局于1937年11月出版。全书共90页,扉页为毛泽东手书:“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中国,同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到底,这是今日对日作…  相似文献   

6.
穆玉敏 《湖南文史》2009,(11):18-19
“北京特科”是20世纪50年代一个严格遵守周恩来的指示“不与党的地方组织发生联系,单独进行情报、兵运、保卫、锄奸等活动”的党的隐秘机构,受在上海的党中央和中共北方局领导,利用各种方式为党提供各种重要情报。著名的“红色特工”潘东周、小说《红岩》里华子良的人物原型韩子栋,都是北京特科的谍报成员。  相似文献   

7.
本考察了“鼎”、“镬”、“锅”三个词在历史献中的出现情况及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试图从方言地理学的角度,对“鼎”、“镬”、“锅”的历时演变进行新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胡相 《江淮文史》2011,(5):126-130
为什么私立培风中学的学生背地里普遍称呼校长朱尊一先生为“老ST”,这得说明一段有趣的往事:此处的“ST”不是引用外语,而是学生们对“事体”的方言趣译,因为朱先生自幼常住上海,久说沪上方言而有了“啥个事体、有啥事体”的口语习惯,几十年来积习难改,对学生作纪念周讲话及平时交际谈吐都“ST”不断,  相似文献   

9.
穆玉敏 《文史博览》2009,(11):18-19
“北京特科”是20世纪50年代一个严格遵守周恩来的指示“不与党的地方组织发生联系,单独进行情报、兵运、保卫、锄奸等活动”的党的隐秘机构,受在上海的党中央和中共北方局领导,利用各种方式为党提供各种重要情报。著名的“红色特工”潘东周、小说《红岩》里华子良的人物原型韩子栋,都是北京特科的谍报成员。  相似文献   

10.
陆茂清 《百年潮》2003,(11):69-72
少帅张学良首次到东南巨埠的大上海,是在“五卅”惨案发生之后。拿他的话来说,此次上海之行,旨在保卫华人生命财产。言出行随,果然一鸣惊人,给了上海民众的反帝斗争有力支持,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发出通电声援爱国学子1925年5月15日,上海的日本商人以存纱不敷为借口,故意关闭内外棉七厂,停发工资,工  相似文献   

11.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2.
方言词语,指流行于个别地区而没有在民族共同语中普遍使用的词语,它是同一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当然,不是所有在方言中使用的词都是方言词。只有在语音、结构形式或同一事物的指称都与民族共同语词不同的,才是方言词。例如:普通话中的“怎么”,遵义人说成“朗呢”(墙壁朗呢弄脏了)。另外,方言地域的概念,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说的,有的方言词可以在同一方言区的次方言区里流行,如贵州说“赶场”,四川也说“赶场”。有的方言词可以在彼此对立的不同方言区里同时出现,尽管其读音随各自的音系而有所不同。如贵州、四川说“拢来…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的武汉保卫战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战役。当时中华志士和国民政府喊出了“保卫大武汉”口号。此口号一出,在凝结民心、鼓舞士气、唤起民众方面起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保卫大武汉”这一口号究竟是何时何人率先提出?最早见于何种大众报刊?对这样一个本属基础性或常识性的问题。学界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4.
(一)乌江汹涌澎湃的波涛在泣说。乌蒙连峰挺拔的青松在追思。被周恩来、邓颖超盛赞为“传奇式的英雄”——前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钱壮飞,牺牲于黔西北高原金沙县沙土镇后山乡与息峰县流长乡之间的乌江渡口一带,至今已60周年了。这位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里最杰出的敌工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在严峻时刻,为保卫当时设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曾作出过重大贡献。正如周恩来在全国解放后,曾多次讲到的那样:“如果没有钱壮飞,我和许多中央领导人,许多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已不在人世了。”60年岁月的流逝,不能流走…  相似文献   

15.
门巴族是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所谓“门”即指门隅地方;“巴”藏语指人。“门巴”便是门隅地方的人。在林芝地区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脱县和林芝县排龙门巴族乡。人口近7000人,占全地区总人口中的5%。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无文字,方言复杂,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墨脱门巴中可分两种方言,即“仓罗”方言和“巴米罗”方言。门巴族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问题,认为其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一些代词的新陈代谢和“我”在称数方面的变化;其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在殷商、西周早中期是殷方言,在西周晚期、春秋时代主要是宗周方言。  相似文献   

17.
改稿零札     
地方志中存在的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志书质量。如人名之后使用称谓语,记事时使用“了”“已”“今天”等词,并列成分之间层次不清等问题,以及专有名词错误、方言用字错误等,都会给志书造成明显的硬伤。因此,对这些问题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一)抗日战争初期,在上海、北平、天津和国民党政权首都南京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后,地处华中的武汉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重镇。“抗击暴日侵犯!”“保卫大武汉!”等口号标语在武汉三镇街头随处可见。在国内外一直拥有很大影响、读者很广泛的《申报》经编委会开会研究,计划在汉口出版。  相似文献   

19.
何洛  孟金 《百年潮》2011,(2):63-69
聂元梓是“坚决保卫周总理”还是耍两面派手法颠倒是非 聂元梓在“文化大革命”中追随陈伯达、江青、戚本禹一伙,干了一系列把矛头对准周总理的勾当,但她在《回忆录》中却说“拥护周总理的态度从来没有动摇过”,把自己打扮成“坚决拥护周恩来”、“保卫周恩来”的“英雄”。真相究竟如何?就让我们摆一些事实来看吧。  相似文献   

20.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陷入日军魔掌,为安全计,宋庆龄离沪南下香港,组建“保卫中国同盟”,鼓励并争取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从道义上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医药、救济物资供应中国。其中卓有影响的,是为支援“工合”而发起的“一碗饭运动”。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南沿海大城市相继失陷,大部分机器工业或付之战火,或被日军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