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2年发生在朝鲜战场那场英勇抗击给敌以重创的上甘岭之役,令人至今不忘。 1952年10月20日,是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向我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的前沿阵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猛攻的第6天。这一天,我们第八十七团奉命东调上甘岭地区。当时,我在该团二营任参谋。  相似文献   

2.
孟昭庚 《文史月刊》2010,(12):19-25
<正>提起上甘岭和黄继光,生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电影《上甘岭》及其插曲《我的祖国》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因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一场激烈争夺战而名扬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在43天的激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各级战斗英雄12383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45师134团8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战役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14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成为20世纪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不仅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也激发许多艺术家以此为素材,创造出诸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的主人公孙侃是湖北省当阳市最后一个离休老干部。他13岁参加革命,历经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诸多战役,尤其亲历并目睹了那次惨烈的、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的始发情景。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夏日,我联系上了这位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与这位上甘岭战役的亲历者追忆那段壮怀激烈、刻骨铭心的往事。  相似文献   

4.
武志文 《文史精华》2012,(9):20-26,1
上甘岭是朝鲜“三下里江山”中一个很小的地方.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60年以来,许多发生在这个小地方的往事,仍然普遍地活跃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不用解释便心领神会的社会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张蕴钰将军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说过:"我这辈子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打了上甘岭,二是参加了核试验。"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第十五军"打"出了黄继光、邱少云等全军、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核试验事业,涌现出程开甲、林俊德等一大批科技精英,为中华民族挺直脊梁作出了重大贡献。张蕴钰之子张旅天曾将父亲的一生归纳为:八年抗战,淮海鏖兵,长江飞渡,上甘岭前令美帝丧胆;辽东演军,西陲踏勘,戈壁马兰,蘑菇云腾挺中华脊梁!  相似文献   

6.
万伯翱 《纵横》2008,(1):36-40
因作战勇猛而被刘、邓首长爱称为"拼命三郎"、"王疯子"的王近山将军,晚年却因"犯有严重生活上的错误"被下放到河南某农场。一部当时广受欢迎的电影《上甘岭》,每每让将军在露天电影场上伤情不已、老泪频弹……本文将随着将军本人及其女儿、司机的回忆,带你走进惨烈的上甘岭战场,走进虎将王近山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等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等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抗美援朝50周年。近日,我们来到四川中江县参观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得知与黄继光一起炸敌堡的“上甘岭三勇士”唯一幸存者肖登良现就在中江县城北农村,我们立即前去采访。在一房屋东倒西歪已破旧不堪的农家院内我们见到年近70的肖登良。我们摆谈开了.一幅战争画卷展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们来到四川中江县参观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得知与黄继光一起炸敌堡的“上甘岭三勇士”唯一幸存者萧登良,现就在中江县城北农村,就立即前去采访。在一破旧不堪的农家院内我们见到年近70的萧登良。便摆谈开了,一幅战争画卷展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1.
在朝鲜上甘岭战场上,黄继光、肖登良、吴三洋三位英雄联手炸暗堡,称为“上甘岭三勇士”,然而报道多对准黄继光,所以人们对黄继光了解得较多,而对吴三洋的了解就少了。近日我们在四川中江县采访了吴三洋的妹妹吴洋淑及丈夫文仁同,又采访了现仍健在的三勇士之一肖登良,了解到吴三洋及其家人富有戏剧性的一些故事。赴朝参战,英雄壮烈献身1951年,四川中江县永太区永太乡20岁的吴三洋同黄继光、肖登良一起报名参加志愿军。随后在边训练边行军中开赴朝鲜战场。在战场上,吴三洋被分配在连队当报话员,他努力学习收发报技术,很快就掌握了过硬本领。他…  相似文献   

12.
上甘岭战役是一场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激烈战斗,在这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美军出动了3000多架次飞机,投掷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1万多枚,大口径炮弹200多万发,将整个山头削低了2米,  相似文献   

13.
张卫 《世界》2008,(11):94-95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国度。无法复制,不能重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朝鲜总是代表了一些挥之不去的情愫:是小兄弟、是患难之交、是《卖花姑娘》、是金达莱、是阿里郎、是上甘岭、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相似文献   

14.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三时,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金化攻势”开始了。美七师与韩二师集中了40架飞机、320多门大口径重炮、127辆坦克、战车,以罕见的火力密度进攻五圣山的上甘岭,平均每秒落炮弹六发。沉浸在睡梦中的上甘岭,顿时处于火海之中。我军指挥部里,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忧心仲忡,十几部电台同时开机,呜哩哇啦地叫个不停。电话铃声也此起彼伏。很少主动发出去的信号,多数是被动的接受询问,有志司的,有兵团的,有友邻的,也有来自下面的……唯独没有来自前沿的声音。电话线被炸断了,电台被炸毁了,话务员被震死了或震聋…  相似文献   

15.
在那战地金达莱重新怒放的季节──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活动片断散忆秦明慧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我已是鬓发添霜的花甲老人了。每当我从电视上观赏到《英雄儿女》和《上甘岭》等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影片展播时,都曾使我联想起:43年...  相似文献   

16.
1952年10月,正值上甘岭阻击战打得激烈之时,我所在的教大队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在那个深秋的夜晚,我们通过朝鲜“三屯”封锁线时的经历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战友不幸伤亡的情景,更让我终身难忘。值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撰写此,缅怀在  相似文献   

17.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我随十五军第二批入朝作战大军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辽宁省昌图县出发,跨过鸭绿江大桥,赴朝鲜上甘岭主战场,参加了那场举世闻名的战役。  相似文献   

18.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人们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精典老歌,就会想起电影《上甘岭》中的女卫生员王兰。王兰的生活原型王清珍老英雄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春节档,张艺谋和张末导演的电影《狙击手》上映,让抗美援朝战场上冷枪杀敌最高纪录创造者张桃芳再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展厅里有一把苏制M1944型莫辛-纳甘步枪,展品上方就是枪的主人张桃芳在上甘岭的战地照片。修长的枪身,锃亮的枪刺。这种步枪是在莫辛-纳甘1891/1930型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瞄准具为弧形标尺,  相似文献   

20.
1956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尽管片子已经拍出来了,但导演沙蒙心里却并不感到轻松,因为这部影片的插曲还没个着落。情急之下,他与林彬、曹辛合几个同事费了好几个晚上写了一首《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