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晰 《炎黄春秋》2005,(6):70-72
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发生的前4天———2004年12月22日清晨,毕列爵老师在武汉与世长辞。他是湖北浠水县人,享年88岁。当天晚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征宇同志用电话传来这一噩耗,令我悲痛不已。我同毕老师交往60多年,除“文革”的一段时间外,我们师生之间几乎未曾断过联系。那还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周围,时常听到某位老师议论某学生:“某某真笨”、“某某不可救药”、“某某不能急了”,等等。这些灰色的论调一旦定格,便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永远的痛,投下永远的阴影,他们或许从此就一蹶不振,或许永远沉沦下去。本期摘录了一名差生用心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信中流淌着一种东西让我们无法平静。而这种东西是这名差生的老师用真诚和鼓励换来的。借此我们将这篇文章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自古以来,咱们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师道尊严。老师说,学生听,无论老师说对说错学生都得听。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可就不那么听话了,一个比一个有个性,那么,当老师的该怎么办呢?相信今天的嘉宾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今天来我们“家长会”的朋友叫蔡兴宇,是个班长,他的班主任叫达海宁。听说,同学们都喊达老师为“老达”,看来,这老师已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达”老师。主持人:蔡兴宇,你知道达老师是哪一年参加工作的? 蔡兴宇:1998年。  相似文献   

4.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4,(11):72-74,71
一次,在饭桌上与胡可、杜烽边吃边聊。我忽吐出一句杂感,说:“京剧有点怪,有时故意往别字上念。比如,常把‘脸’念成‘减’。”杜烽接过去说:“不,我小时候上学,老师就教我们念‘减’。”胡可听了,很不屑地“哼”一声说:“什么你的老师!”杜烽见他这样,马上睁圆眼睛:“我的老师,怎么了?”胡可把脸再沉一沉,才说:“你的老师是个戏迷!”我“噗”地一声,几乎把饭喷在桌上。  相似文献   

5.
罗香兰 《神州》2012,(19):126-126
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相对来说是困难的,没有语境,没有说的习惯,更没有老师随意“夸学生”,即赏识。多年来的英语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有没有“慧眼”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肯定至关重要,可以说“赏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认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英语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饶茂书”这个名字曾让无数青年热血沸腾。这位高校老师为夺得长江首漂权,长国人志气,抢在美国漂流探险家肯·沃伦之前进行长江漂流,但不幸遇难。第二年,一支临时招募组建的科考探险漂流队在付出11条生命的代价后,终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漂”。一时间,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但对于置身其中的成员来说,“首漂”究竟意味着什么?征服?超越?荣誉?抑或死亡?本文作者,一位刑警出身的彝族女子就是此次科考队漂流成员之一。20多年后,让我们跟随她的回忆,重温那段悲壮的惊险历程。  相似文献   

7.
平安馍     
听大人们说,王老师得了一种连医院也不能治的病,就要离开我们。这一年我们读小学二年级,全班18个孩子是18只小麻雀,扑腾在王老师的眼里。很清晰地记得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那最后一节课。上课铃响过了,王老师还没有来。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村支书老婆来了。”我们一下子就炸了锅,纷纷探头向窗外看,只见王老师与村支书老婆在院里说着什么,村支书老婆还神情庄重地向王老师手里塞了一个红布包,王老师要塞回去,村支书老婆却扭头捂着脸走了。王老师脚步缓慢地走进教室,把一个红布包放在讲台的课桌上。王老师脸色苍白,说:“同学们先朗读上一节课讲的…  相似文献   

8.
著名语文教育家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是什么?实质上,就是“亮点”。因为在高考中,受到时间、环境、心理因素等限制,一篇文章要做到让阅卷老师非常满意,无可挑剔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的文章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里为之一动,这也许就能让我们的作文与众不同、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9.
坐落在晋中平原上的祁县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 当年的乔家共有四个堂,即:“在中堂”、“保元堂”、“德兴堂”、“宁守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宅院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赵老师颜一烟人人都叫他“赵老师”,他也确实是当过老师。从1932年至1937年,他先后担任过山西省第一女子师范的音乐教员及石家庄正太扶轮小学音乐教员。他还画过年画、编过歌曲……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位画家或音乐家,甚至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可是,一个偶然...  相似文献   

11.
秦志军 《旅游》2006,(8):6-6
和素素老师聊天,在单位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你能认得出我吧?”电话里,素寨老师问,语气里似乎已透出答案。是呀,毕竟素素老师给我们杂志快开了一年的专栏,而专栏里又有她的照片。我们不知道一个月要见N次面呢!素素老师比照片上显得更年轻,一头长发,一身裙子。  相似文献   

12.
刘功宜 《纵横》2009,(6):20-22
由中直育英小学同学会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在育英,我们走过童年》一书,第二篇文章为丁力老师撰写的《师生之间》。在第二节《我的学生李讷》中首次披露,1950年至1951年,毛主席曾经为李讷题写过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条幅,原件在丁老师手中保存了大约一年,后被上级单位收走。他认为,后来悬挂在校部外大厅墙上的镜框里的题词,和后来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都来源于经他手珍藏过的这个条幅。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代人中小学多半时间处在“读书无用”的“文革”时期,许多令今天孩子十分陌生的场景,伴随着大家的学习和生活。现在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很久了,“文革”也早已遭到否定和清算。不过回想起来,虽苦涩无比,却又有几分怀念,因为正是当时的一天天成长,才有了我们后来的成熟和感悟。我是1973年在武汉市读的初中。当时中学有两套学制:两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和三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因为统一学制需要,小学毕业后,我们年级留在了原校上初一,称为“带帽子”初中。新任班主任谭老师是语文课老师,她安排我担任了语文课代表。谭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14.
“确山惨案”发生至今已40多年了。但长期以来,一些报刊和老同志的回忆,对“惨案”发生的时间、国民党袭击竹沟留守处的兵力番号及我方在“惨案”中死难的人数几个主要史实说法不一。在调查中,我们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核实考证,现作以下说明: 一关于“惨案”发生的时间一说是1939年11月11日;另一种说法是11月12日。我们认为前一种说法是正确的。1939年11月18日,胡(服)、彭(雪枫)致中  相似文献   

15.
上语文课了,老师说:“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学大师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文章中我们已经领略了大师对人物刻画的高超技艺。这节课我们不妨也做一回大师,———写一篇《我的同学》,只刻画人物形象,看看谁能把人物写活。”“大家想虚写,还是想实写?”老师卖了一个噱头给我们。孙文海问:“老师,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虚写呢?”老师说:“虚写就是你们可以想象着写。实写就是我们找些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出不同的造型和神态,做大家的写作模特,同学们根据观察,进行写实性的描写。你们选哪种写法?”“实写,当然是实写了。”学生们一…  相似文献   

16.
这也是考试     
“好了”,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和声说道,“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吧!”一句话,使我们这群好斗的孩子们全部“复活”了,一个个瞪着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脖子伸得老长的,只可惜耳朵竖不起来。猛地一看,就像一只只见到骨头的小狗,只差摇尾巴了。老师也不吊我们的胃口,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是“故事接龙”。  相似文献   

17.
《南京史志》2013,(9):55-55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网瘾戒除专家、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贾容韬老师成为一个好爸爸的心理历程及他这么多年教育方法的汇集。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初,杨郁老师开始结集《胡山源研究》。从那时起,杨老师一直嘱我:写一写与胡老山源先生的交往,忆一忆先生晚年的事,提供一些先生晚年的“独家新闻”。十多年来,我一直让老师失望。这些天仔细翻翻尘封多年的日记、信件和手稿,猛然醒悟到:年轻时与先生交往的许多平常经历,其实是我人生历程中堪称美好而弥足珍贵的印记。提笔撰文,真有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沧桑。走近先生能走近胡老山源先生,首先要提到我与杨郁老师的缘份。杨郁老师曾经做过前苏联专家的翻译,有几本科技译作出版。他是因“只专不红”被贬到江阴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19.
大约是2000年,我上大学期间,某一天.文艺理论课老师讲的是“新历史主义”,用此理论分析了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课后,我找了书来读,很受触动。接着,我在我们中文系的系报上写了一篇《在“吃”的世界里》,尝试着用“新历史主义”写一写中国人吃饭的历史。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到了1961年死于饥饿的曾祖母。  相似文献   

20.
1954年,诗人高平写了一首献给藏族阿妈的诗,其中有一句:“我们替你种下的青稞要在你的门前发芽”,当时的西南军区文化部部长陈斐琴看后建议他把“替”字改成“帮”字。陈部长说:“我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事情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这件事让高平感触颇深,40多年后他记忆犹新,感慨地说:“这样的‘一字师’最可贵,这不仅是一字之易,更是思想的提高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