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10年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多元化》会议论文集为例,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学文献汉译的问题。通过例证分析,作者认为经济学文献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留原语(Source Language)语篇中所呈现的主位推进模式及其体现的语篇效果。当无法直接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时,译者必须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语篇中重建主位推进模式以再现原文的语篇信息结构和整体语篇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外语教学法之一的语法翻译法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方法逐渐呈"衰退"之势。在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提翻译法。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该法依然活跃在大部分高校的英语课堂,并且扮演着无可比拟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新时期对翻译教学法进行重新思考,将英译汉和汉译英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强调汉译英的教学与训练,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翻译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汉译佛经翻译历史悠久,历经东汉、魏晋、唐宋,于元代之后趋于尾声。佛经翻译实践中始终存在"文"、"质"之争,剖析其发展脉络有助于全面把握汉译佛经翻译史;而彦琮的"八备"翻译观更进一步提出对翻译主体的素养命题,这对当今的翻译理论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新然 《神州》2013,(24):72-72
翻译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新题型中也增加了“汉译英”的内容,这对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一些可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积极措施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地发展,贺州也不例外。中国人们不但应掌握全球的文化,更应该让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因此对旅游英语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贺州地区的景区标识语英译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其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景点标识语英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封杰 《旅游纵览》2015,(4):83+8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便利的交通环境与英语的广泛使用使得外国游客到中国的旅游成为一种可能。然而,当外国游客在品味地方特色菜肴的时候,菜单的翻译常令其不知所措。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讨论中餐菜名英译问题,总结其英译之原则及策略,以期为中餐菜名英译之规范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民族博物馆文本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民族博物馆文本英译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和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结合湘西自治州博物馆文本翻译实践,发现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对民族博物馆文本翻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籍英译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纽带。典籍英译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在时间和空间上跨越很大,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损失成为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将从文化角度,以《道德经》英译本为例,根据其在文化差异方面所作的处理提出一些涉及文化层面的翻译补偿策略,以尽可能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文学史的一个奇迹。《圣经》的汉译活动在中国也是相当活跃的。以严复翻译《马可福音》片断为标志,圣经汉译呈现了文学化的趋势。本文将运用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从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方面对严复翻译的《马可福音》片断及和合本圣经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原文本《百喻经》成书时代以及传译诸况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汉译佛典《百喻经》的原文本成书时代、与现存汉译本《百喻经》所载相类故事传入中土及形成文本的时间、《百喻经》的翻译时间以及方式等问题.一、原文本《百喻经》大约成书于公元400至450年之间.二、与现存汉译本相类似的故事,至少在三国曹魏时期已通过口头传至中土,并在东晋时期已被书写辑录、形成一些零星的残本.三、《百喻经》可能于永明九年(公元491)内开始翻译至永明十年(公元492)后半内译出.四、《百喻经》的翻译可能是在官方的要求和帮助下所进行的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庞德汉诗英译时的翻译原则和艺术性,阐明了其注重"意象"、"语势"的翻译策略。庞德始终孜孜不倦地探求并极力传译诗歌内在的、含蓄的、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诗魂,从而为诗歌翻译的忠实性范式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促使翻译工作者们以多元视角来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徐丽 《黑龙江史志》2014,(20):63-64
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汉译长达一千余年。在佛经汉译过程中,出现了大批佛经翻译家和佛经翻译理论家。南朝时期的僧祐在佛经目录的整理和佛经翻译理论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对后世的佛经翻译和佛经保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僧祐在佛教典籍的整理、佛经翻译文质中庸理论以及梵汉翻译中的文字问题等方面论述僧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肖东娟 《神州》2013,(20):173-173
拟声拟态词是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词汇,然而。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远远没有日语丰富,因此,汉语母语学习者在进行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时常常觉得很困难,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一词义的“守恒”与“越界”角度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问题,从而为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拟声拟态词是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词汇,然而,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远远没有日语丰富,因此,汉语母语学习者在进行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时常常觉得很困难,本文将从翻译理论--词义的“守恒”与“越界”角度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问题,从而为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良春 《丝绸之路》2009,(22):88-91
本文旨在引入认知模式理论来阐释汉诗赏析及其翻译,通过剖析该诗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认知模式,探讨认知模式下诗歌翻译技巧。另外,认知模式对诗歌意境推理过程具有制约作用,翻译中要考虑到译诗整体的模式建构。  相似文献   

16.
李周红 《神州》2012,(18):124+127
本文指出了我国公示语英译问题的现状,探讨了公示语英译失误问题在教学中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角度,结合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及社会语用学、母语迁移理论,找寻英汉翻译教学中关于公示语翻译教学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当前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和翻译"牛"的习惯表达,有助于中英文化交流以及了解英汉语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宗教信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牛"的文化涵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其各自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总体上简述英汉语礼貌原则之源起及英汉民族对其基本概念之异同,然后再将该原则下属之六个准则分成三类进行对比分析,体现了礼貌原则在英汉语中表现之异同,明确礼貌原则是一个相对概念,了解其在英汉语文化中的不同体现有利于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胡潇逸  李延林 《文史博览》2015,(4):23-24,31
鸽子洁白无暇,驯良温顺,在西方文化中拥有多重文化寓意。在英语中,众多习语中都包含“dove”这一单词,想要忠实传达原习语的含义,并让目的语读者接受,译者就要全面了解鸽子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文章详细探讨了“鸽子”这一文化意象在英汉语中含义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与“鸽子”相关的英语习语,并根据翻译方法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0.
1907年8月,英俄经过1年多的谈判签订了关于波斯、阿富汗、西藏问题的中亚协定。欧洲因这个谈判的成功而分成了两个对垒的帝国主义集团,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多极均势变为两极均势。欧洲在这个时期大国会议、谈判、条约何其多,却都没有出现1907年英俄协定之后这样的一种局面。何以英俄解决它们之间的中亚争端会对欧洲均势结构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并促成了1904年英法协约业已开始的欧洲国家重组过程呢?它们在中亚跨越两个世纪的大角逐(great game),少说也有80来年且经常支配着两国关系的趋向,①到1906年谈判时中亚问题又在它们两国外交中占据怎样的地位?本文试图从这些问题的视角,探讨英俄协约谈判的起因,即1904—1906年英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