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和海权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历史进程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创新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海洋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明确提出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的战略定位,阐明了海洋在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却面临着严重的海疆危机。如今,我国的海洋主权不断受到侵犯,海洋权益不断受到损害,形势严峻。尤其是最近几年,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加上中东战火纷飞、美国重返亚太、南海冲突加剧、朝鲜半岛动荡不安,使得日本在阴谋窃取我国神圣领土钓鱼岛上频频出招:向西南增兵、以国内法拘捕我国在钓鱼岛附近...  相似文献   

3.
近代大国崛起无不依托海洋,中国和平发展同样离不开海洋。海洋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作为人们对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具有非常深刻的具体内涵,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海上力量发展的助推剂,更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是一个海疆大国,但却面临着严重的海疆危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海洋主权不断受到侵犯,海洋权益不断受到损害,对此,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对策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中国学者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法理依据,针对日本政客和学者提出的论点,阐释论证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动态作一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与海洋密切相关.在当今世界,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将给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也将给我国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但长期以来,中国的海洋意识淡薄,未能树立起面向海洋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的国家利益遍布于陆地和海洋空间。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经济形态、思想观念和安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海洋方向的利益(以下称海洋利益)在国家利益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并不突出,甚至受到压抑和损害。从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海洋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的海洋利益不断凸显和拓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威胁和挑战。有效拓展和维护海洋利益已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海疆与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耀光 《人文地理》1996,11(2):43-46
根据中国领海与毗连区制度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的领海及海洋国土的面积为300万km2。鸦片战争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我国海疆与海权的丧失。文中还提出了90年代及21世纪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8.
艳儿 《文史春秋》2004,(10):4-8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管华 《岭南文史》2006,(3):58-60
海洋诗是以海洋为主要题材的诗作,是山水诗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文化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自然灾害防治、海洋政策、航海、海战、海洋题材文学艺术、海洋宗教、海洋风俗、海洋哲学等方面。中华民族是拥有海洋的民族,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与生  相似文献   

10.
全球海洋治理是将全球治理引入海洋领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海洋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的基础之上,协调人与海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地区性大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方案,并通过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1.
<正>1月1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的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启动仪式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说,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海洋旅游已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是世界海洋大国,初步统计,海洋旅游业收入已占全国旅游总收入四分之一以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海洋旅游业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展《中国中部崛起纳入国家行动》的倡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环境多样,民族众多,人口量大,空间发展不平衡的世界级大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上经历了"站起来"(新中国成立),"跑起来"(改革开放)和"飞起来"(跨入宇航时代)三大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于洋 《神州》2012,(18):36-37
唐朝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富强地立于世界的东方,日本的国力远不及中国,而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推移使得在近代的中国落后于日本,这个变化有历史的原因,更离不开历史串件背后的民族群体心理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尤其着重于从文化方面入手分析中国的民族群体心理。其次对日本的快速发展进行探究,究其背后的民族心理因素。总结后对民族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渊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104-113,128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随即加入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起草和审议工作。中国政府关于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观点和主张,既是对国际海洋法发展趋势的把握和推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海洋法实践的总结说明。中国政府的举措代表着发展中国家扩大海洋权益的诉求,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最终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源是同根生     
赵焕军 《神州》2011,(28):1
每个人都有姓,每个人对自己姓什么都看得很重要,那么,姓是什么,它又起什么作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口庞大的大国,汉族人占绝大多数。而姓氏不仅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还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从民族来源、历史范畴、民族特征、地理特点、国家属性等五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国朝鲜族的含义,提出了中国朝鲜族不是土民族,而是迁入民族;不是古代民族,而是近现代民族;既是世界朝鲜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朝鲜族是一个跨界民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和“两弹一星”一样,发展航母的科技意义不在军事意义之下。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的权利和责任,注定要走向海洋,并且需要拥有航母,从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来考量,  相似文献   

18.
1905年12月8日,湖南青年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他的死是在悲悼一个民族精神的衰亡。他的死是要他的同胞、要我们这个民族在人格上站起来。他死了,但他是用他的生命为民族的新生催生。他的死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历史问号。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湖南曾产生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生命都非常短暂,却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个人中,谭嗣同(33岁)1898年被慈禧太后砍头,宋教仁(32岁)1913年被袁世凯暗杀,黄兴(42岁)、蔡锷(34岁)则于1916年相继病死,唯有陈天华是自杀。  相似文献   

19.
张旭鹏 《历史研究》2020,(1):155-173
全球史旨在超越民族国家叙事,但对某些非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有着悠久史学传统的国家来说,民族叙事依然有其价值。具体到中国的语境中,民族国家依然是历史编纂得以展开的重要框架,全球史的目标因而不是超越或消解民族国家,而是在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内重塑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全球史与民族叙事的这种辩证关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史提供了可能。它要求中国历史学家在立足本国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作出新的理解和认知,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内部诸种力量协作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国际性乃至全球性因素合力形塑的产物。这种在民族叙事内部而不是之外发展出来的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将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史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前提,也是中国史学对于全球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吕黎明 《神州》2012,(11):68-68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近几年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艺术价值。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最早萌发音乐文化的国家之一,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