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三川地区,土族人家的丧葬习俗和我省各地汉族聚居区的丧葬形式和内容基本相似,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在宗教信仰和地方习俗等方面也略有差别。三川地区的土族人家办丧事时的一  相似文献   

2.
本报讯(记者辛元戎)近日,毛泽东同志的孙子毛新宇赠予民和三川科技文化中心的《爷爷毛泽东》一书被转交该中心,由该中心作永久性收藏。上世纪90年代初,土族历史学者秦永章回乡省亲,土乡人得知他与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熟识,于  相似文献   

3.
三川春来早     
哦,又是清明节,祭祖的日子。去吧,祭祖是正事。 从省城西宁去民和三川,有一半路要在山道上盘旋而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族》2008,(1):I0004-I0004
“庄稼其”(土语,意为“庄稼人”)是流传于民和三川土族地区的一种古老傩戏,一般在每年“纳顿会”期间演出,演员们头戴面具,身着土族传统服装进行表演。其内容为劝课农桑,反映了土族人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作为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朴的庄稼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的重视,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歌曲种类繁多,有"安召"、"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等。民歌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透视人民社会生活的窗口,在土族人民中世代口头相传,生动地反映了土族社会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故乡三川地区,土族人中有这样一种风俗:办丧事时晚上要吃一顿搅团饭,土语把它叫做“尕布丁”(平时不叫,怕不吉利)。至于办丧事吃一顿搅团饭的来历据当地一些老者和僧侣回忆说:据老先人们传言,当时这个地方由于农业不发达,生产力低下,耕作技术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加上连年干旱少雨收成微薄,人们的生活十分贫困,吃不饱穿不暖。因此,三川的土族人趁办丧事这么个机会做一顿大锅饭——搅团,请庄子上的众人都来吃,这实际上是办丧事的主人对庄客们的一种施舍(土语叫做“布羊”)。主人家讲究的是来吃这顿搅团饭的人越多越好,说明丧事办得体面而隆重,又增加了办丧事的气氛。据我所知,只有三川地区的土族人家和个别的汉族人家有这种乡俗,而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就没有。  相似文献   

7.
银措 《中国土族》2008,(1):60-61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土族的婚姻制度、婚姻习俗和生育习俗发生了新的很大变化。过去在个别土族聚居区,生了男孩都要到寺院登录名字,到6岁入寺,18岁后弟兄中除一人可还俗结婚外,其余都要留寺院当喇嘛。女性曾有在特殊情况下“戴天头”的习俗,女子到15岁,由父母做主在除夕与“天”结拜为夫妇,将少女的发式梳成妇人的发式,从此可结交异性。  相似文献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母亲河黄河在快要流出青海省时,温柔地拐了个湾,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冲积出了数万亩良田。自古以来,雄峻的积石山默默守护着这片名叫三川的土地,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以土族为主,包括汉、藏、回等民族在内的十几万人民。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族》2008,(4):I0002-I0002
民和三川发展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事业,并始终与国际上从事发展和合作的民间组织和多双边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静 《中国土族》2009,(2):58-60
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土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艺术,其民歌依据其民族的习俗和传唱的现状可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土族人称野曲为“嘎达过道”,意为外面的歌。青海民和三川地区把唱野曲称为“开拉”。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古称西海,公元751年唐玄宗加封四海五岳,封西海为“广润王”,并进行遥祭,历代君王、中央政府加封、祭祀青海湖的制度由此而发轫。至清雍正时期,自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清廷的遥祭青海湖,变为派朝廷大员亲赴湖畔近祭,藉此加强对青海及周边地区的控制。这一惯例一直持续到1949年解放前。如今,当地民众仍保留有自发的祭海活动。  相似文献   

12.
山曼 《民俗研究》2000,(4):194-195
王卫东先生的《昙花一现的黄河祭祀》(载《民俗研究》2000年第2期)文章虽然不长,但是言之有物,为黄河河神的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或许是因为文章太短的原因,有好些研究者十分感兴趣的问题都没交代得特别清楚.另外也有的地方说得不太准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族先祖的勇武逝去如风,戎装①在妇女身上犹存。摒弃刀箭或被刀箭摒弃,(即便是传说或梦呓,那梦境也不乏动人。)注定了一次离乡背井。他们长途跋涉到这方沃土,一落脚就深深地扎根。(幸有北大坂遮风挡寒,清泉水润喉洗尘。)热恋土亲近土从土立命:土庄廓圈定安居乐耕心;土热炕孕育恬静温馨梦;土锅头烧熬②的酩馏儿,飘香十里八村;土烟囱添一笔袅袅炊烟,田园景致因之而灵秀生动。莫非因感恩斯土哺育,才有这朴实无华的命名?明明是客居的第二故乡,却爱之切切,厮守生生!痴情爱意播进土里,连同汗水和憧憬,那生命就蓬勃了——田里的庄稼顺人意泛绿…  相似文献   

14.
土族过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是土族人民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前二十多天土族人就着手准备,腊月初八以后,村里络绎不绝地开始宰杀年猪年羊,宰猪的家庭要请上邻里和家族里的青壮年男子来互相帮忙。还要邀请家族里的老人在主人家吃肉饮酒,提前庆祝一番,并将煮好的肉给家族里的每家送去一份,表示过"红年"。  相似文献   

15.
Story of the Kitchen GodStoryoftheKitchenGod¥LHAMOThekitcheninlaidwithconchsintheGerabGongbaNunnery.GodsareallpervasiveinTibe...  相似文献   

16.
胡芳 《中国土族》2007,(4):48-52
纳顿节是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以各土族村庄为单位举行的大规模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从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至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其主旨是通过祭祀二郎神和本村保护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内容包括迎神、供献、许愿、还愿、会手、  相似文献   

17.
说到黄牛,自然与古代的牛耕有关。 在土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牛和牛耕较为著名的故事就有三则:《黄牛大力士下凡》、《牛耕地的传说》和《布柔游》。其中,前两则属于神话和半神话,后一则却是生活故事。本文以前两则故事为主,重点探讨一下土族原始农业的起源以及牛耕神话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魏积德 《中国土族》2007,(4):38-38,39,40
1949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军解放了互助县,宣告成立了中共互助县委、互助县人民政府,组建了县委的各办事机构和县政府的民、财、建、教科。随即派出了四个区的党组织、区公所负责人及办事人员、各乡政府的指导员,着手吸收各民族青年中的积极分子进行短期培训。县委、县政府抽调部分工作人员,加上培训中的人员、  相似文献   

19.
龙啸 《江汉考古》2021,(5):70-77,97
在以邓家湾为代表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陶塑品,其中"抱鱼人偶"因其独特的造型,最为引人注目.过去学界对此多有讨论,本文重新审视了这些材料,认为这些陶人偶应称为抱璋人偶,其表现的是巫师手持牙璋的形象.文献记载玉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祭祀山川,因此"抱鱼人偶"表现的是巫师祭山以致雨的活动场景,这样的祭山求雨活动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江汉平原整体干冷的环境背景相符合.邓家湾遗址出土的所有陶塑动物、陶塑人偶即是这一祭祀活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