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淮安出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波 《文物》1975,(10)
吴承恩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生于南京淮安府山阳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县。吴承恩以文学、书法著称,据说"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山阳县志》卷十二,《人物》)。他父亲吴锐的墓志铭《先府宾墓志铭》,也是由他"撰次并书篆"的。  相似文献   

2.
宋严州刻本《礼记集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集说》160卷,《统说》1卷,南宋卫湜撰,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新定郡斋刻本,24册,现藏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 卫湜,字正叔,自号栎斋,南宋昆山县人。关于他的籍贯,史籍或书昆山,或书玉峰,或书吴郡。查《淳祐玉峰志》卷中《人物》有卫湜略传。《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云:“玉峰本昆山地,宋南渡时始析为县,即今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下文简称《清代卷》)下编第19章《四川省》重庆府璧山县载:"治所即今重庆市璧山县驻地璧城街道。初属合州,雍正末直属府"。(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444页)又据是书言:康熙元年"裁安居、铜梁、定远3县入合州,裁璧山县入永川县"。附注依据为"康熙《清会典》卷19,第1册上,第197页"。(案此据《五朝大清会典》康熙刻本影印,线装书局,2006年,见《清代卷》第443页注释七及第786页"主要参考文献")今核康熙《清会典》卷  相似文献   

4.
元揭傒斯所书《真草二体千字文》卷向传为其著名书迹,曾以珂(王罗)版影印并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法书选集》中,又曾入目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迄今尚无人提出疑义。世传揭傒斯的书法墨迹尚存数种,多是跋古法书名画的题跋书,与此卷书法不相类,故引起本人的疑问。经考鉴,此卷书作确有问题,应是一种伪书。又,本人发现明陆士仁曾伪做过文(?)明、祝允明的书法,颇疑此人当不只是伪做文、祝二人书,而该卷书法确与陆士仁本款书作《四体千字文》有相合处,故又初步认为此卷书法亦出陆士仁之手。以下就有关问题,逐一讨论。一款识中的问题揭傒斯的《真草二体千字文》,前有明王逢元的“智永千文”四字引首,卷后又有明刘瑞一跋,以及明袁衮、徐伯虬的两行观款。因  相似文献   

5.
元人《宦迹图》卷(旧题宋人画《赵遹泸南平夷图》卷) 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高39.3、长396.2厘米,今藏美国堪萨斯城奈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此图景物相连,画一人不同时期的事迹,无款识。卷前有佚名人书"笃恭"二大字,书于元宫廷御用明仁殿描五爪金龙黄笺上。又有明沐昕篆书"徽宗宸翰"四大字。卷后有沐昕行书跋及明宣德十年吴讷跋,都称"笃恭"二字是宋徽宗所书,而没有提到  相似文献   

6.
班惟志(十三世纪后期至十四世纪前期),字彦恭,号恕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善诗文书法,颇有书名。据元木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记载,他在元仁宗年间(1312-1320年)经由著名文人、大书法家邓文元(1258—1328年)举荐.入经局为徽仁裕圣皇后书写泥金大藏经,补州教授,累官至集贤待制,江浙儒学提举。其书法“早岁宗二王,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明代袁宗道谓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孟頫)之下”。班惟志与大画家黄公望(1269—  相似文献   

7.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卒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北宋四大书家之一,取法晋二王和唐虞世南、颜真卿等人,"备众体而后能自成一家"(宋《刘后村集》),宋初被誉为"本朝第一"。他的书法,讲求法度,注重结体,运笔严谨,结体端重,书姿妍媚。擅长真、草、行、隶、篆各体,尤以行书、小楷著称,欧阳修论  相似文献   

8.
《集古录》成书年代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古录》是欧阳修“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欧阳修全集》卷 44《六一居士传》 ,李逸安点校 ,中华书局 2 0 0 1年版 ,《欧阳修全集》以下简称《欧集》)的汇编。他在嘉七年(1 0 62 )《与蔡君谟 (襄 )求书〈集古录目序〉书》信中说 ,“自庆历乙酉逮嘉壬寅 ,十有八年而得千卷”(《欧集》卷 70 ) ,壬寅为嘉七年 ,《集古录目序》(《欧集》卷 42 )也作于同年 ,可见《集古录》成书应在“嘉七年” ,这也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但是 ,清代四库馆臣却另有说法 ,认为《集古录》应成书于“嘉六年 (1 0 61 )”。《四库全书总目》卷…  相似文献   

9.
《司马法》旧题"司马穰苴撰",根据《史记》和《左传》的相关材料可以基本认定,司马穰苴是陈完的后裔,其军事生涯大约在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至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之间的某一段时期,今本《司马法》5篇应该是齐威王时齐国大夫追述的古司马兵法和穰苴军事思想的混合体,它来自宋代刊定的《武经七书》,有三卷本和一卷本两个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一代名笔明代浙派画家张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号平山。关于他的字,有两种说法,《名山藏》、《明画录》,《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续编》、《詹氏小辨》诸书,都说他字天驰;独有朱安(氵侃)的《张平山先生传》,说他字天墀(黄宗羲《明文海》卷419)。朱安(氵侃)是封于开封的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的五世孙,《明史》卷116说他"素精名理",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理学家。他同张路是"居止接近,  相似文献   

11.
近来阅读两《唐书》、《资治通鉴》,对三部书的点校有若干疑问,今札记如下,以求正于读者。(一)《旧唐书》卷51《后妃传上》:“景龙三年冬,帝(中宗)将亲祠南郊,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笾豆。”(2173页) 按,既是祭祀之事,应称作“斋娘”。《旧唐书》卷21《礼仪志》记此事为:“上遂以皇后为亚献,仍补大臣李峤等女为斋娘,执笾豆焉。”(831页)同书卷92《韦巨源传》(2965页)、《资治通鉴》卷209中宗景龙三年八月(己酉)条(中华书局点校本,6667页)略同。是则“齐(齐)”、“斋(斋)”形近致误。  相似文献   

12.
黄璞《闽川名士传》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元 《文献》2003,(2):59-69
《新唐书·艺文志》,黄璞《闽中名士传》一卷.璞,原居侯官(今福建福州),后迁莆田(今属福建).字绍山,一字德温,大顺三年(891)进士,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昭宗时,杜门不仕."黄巢兵入闽,以璞儒者,戒毋毁其居,逐灭炬勒兵而去"(《弘治八闽通志》卷六二).自号"雾居子".除了《闽中名士传》,《新唐书·艺文志》还录有其《雾居子》,二书均佚.其从弟黄滔,晚唐五代诗人,文论家.滔《寄从兄璞》诗,有"新诗说人尽"之句,足见璞亦能诗.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解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陈寿(233—297)撰。包括魏志(志一作书,下同)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蜀汉时任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任治书侍御史。晋太康元年(280)平吴后,陈寿撰《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但他的思想感情,仍倾向于蜀汉。关于《三国志》的宗旨、体例和后人对它评论的当否,参看缪钺《三国志选注·前言》。  相似文献   

14.
《两浙盐志》是研究明代两浙地区盐业的重要文献。嘉靖十六年刘仕贤首创《两浙盐志》十四卷,为后来者所镜鉴。惜其书今不见。万历间王圻《重修两浙盐志》二十四卷,今存二十二卷。二书采诸"往事""缙绅""商民所途讴巷颂者",与后来的盐志"定自宸衷"不同,因而其价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徐利明 《收藏家》2000,(10):49-54
《兰亭序》,晋王羲之(303—36l,享年59岁)撰文并书。其文叙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5l岁时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及子侄们共42人游春,在会稽(今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一事,缘事抒怀。《世说新语·卷五·企羡第十六》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可见他本人对此文颇为得意。而此墨迹,唐以后被奉为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的书法被誉为明代江浙一带特别是苏州地区文人书法流派的代表。故宫博物院20世纪50年代入藏《王宠行书述病帖》(未见著录),该帖有助于加深对王宠书法以及他的家事乃至他早逝病因等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李娟 《文物世界》2014,(3):42-43,54
<正>汾阳市博物馆藏有金王庭筠《黄华山居诗》刻石四块,笔者对此刻石做了一番了解和研究工作,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一、王庭筠简介王庭筠,宋金时人,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雪溪翁。金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生于金贞元三年(1155年),卒于泰和二年(1202年)。登大定十六年进士第,调恩州(今山东省平原县西恩城)军事判官,有一定作为,后调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主簿。明昌元年四月,参加馆阁考试被录取,因御史言其"尝犯赃罪"而罢官,乃卜居彰  相似文献   

18.
汤书昆  陈彪 《中华遗产》2009,(12):86-99
奢华狂草《千字文》 在辽宁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草书《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书法艺苑中的奇葩。宋徽宗不善治国,却在诗、书、画等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位25年期间,他广罗历代法书名画,经鉴定整理,著录于《宣和画谱》与《宣和书谱》中。他所开创的“瘦金体”,引来不计其数的后来者模仿,影响至今不衰。不过,吸引人眼球的不仅是这卷笔墨飞舞的《千字文》,还有写《千字文》的纸——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张描金云龙笺。  相似文献   

19.
正明万历四十八年刻、崇祯增刻本《平遥县志》明代《平遥县志》久佚,近日邓晓华先生自台湾傅斯年图书馆(仅藏电子版,原书在台湾辅仁大学图书馆)复印、抄录明代《平遥县志》回,承邓先生惠赠,始得见明志面貌。辅大藏明代《平遥县志》原书十二卷,今前缺序、后缺第十二卷《艺文志》。目录后标明"平遥县知县杨廷谟订正""儒学教谕张以宁(等三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位爱好翰墨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作为初唐统治者,他以帝王之力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以及他的书法成就和审美思想,对唐初书风起了导向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书法之所以能达到峰巅极致,与李世民的喜好提倡是密不可分的。现存《晋祠之铭并序》代表了他的书法成就,从中可以窥见其书法审美趣味,揭示初唐崇王风尚与尚“法”成因。唐太宗李世民(599~649),陇西成纪人。他雅好书法,师虞世南,尤喜王羲之的书法,曾收集天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以充内府。宋朱长文《继书断》卷上列太宗书为妙品。其传世书迹有《晋祠之铭并序》、《温泉铭》、《屏风碑》等。《晋祠之铭并序》是一通石刻碑,碑在山西晋祠博物馆。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晋祠时亲自撰文书写而成,同年上石立碑于唐叔虞祠前,乾隆时移基东侧南向。碑高3.55米,宽1.22米,厚0.26米,碑额“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为太宗飞白书,碑文为行书,28行,行40字至50字不等,碑题、铭序共1203字。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大臣的衔名。因至明朝中叶李世民亲书的唐碑下部已剥蚀漫漶,有的字已不可见,清乾隆三十七年,依照旧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