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心滢 《神州》2013,(24):251-252
美国美以美会是清末和民国这段时期基督教当中在中国传教较为广泛的教会组织,1847年开始进入中国福州传教,并以福州教区为基础,逐步建立福建、华中、华北和华西四大布道区,经过近百年的经营,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新教宗派。美以美会在中国的宣教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开拓教会组织进行布道,另一方面在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王立新传教政策与方法是研究传教史时必须着重考察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传教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纵观19世纪,绝大多数传教士采取“直接布道”方式,即宣讲教义、巡回布道和散发宗教印刷品。这种方式既是《圣经》中主...  相似文献   

3.
张德明 《民国档案》2012,(3):100-112
为复兴教会,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于1930年发动了著名的"五年奋进布道运动",各地教会积极配合,声势浩大。因来华传教士人数及差会经费减少,五年运动着力培养本土布道人才,举办训练班、退修会,强调信徒的社会责任,教会领袖应身担重责;五年运动提倡个人布道,号召平信徒参与布道,引人归主,艾迪、龚斯德等外国布道家亦来华布道;各教会还采取新春布道、帐篷布道、联合布道、奋兴大会等多形式的群体性布道,重视文字布道,并推行基督教家庭化运动,引领家庭归主。五年运动虽未达到教徒翻倍的目标,但是教徒数量与质量均有增长,带来了教会的复兴,也推动了教会的本色化。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西方教会在广西创办的两家书局陈相因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华传教的自由,一时间,西方各国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沿海和内地各省活动。他们在各地城乡修建教堂、学校、医院,还开办出版印刷机构,为传教服务。20世纪初叶,广西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姜宏图牧师作为一名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福建布道会在福宁府的传教士,尽心尽责服务于教会与福音的传播工作,不幸在三沙附近海域被海盗射杀殉道。笔者希望通过撰写此文,以纪念姜宏图牧师在闽传教的事迹。  相似文献   

6.
董显光传略     
董显光(Hollington K.Tong),1887年出生在浙江省鄞县茅山乡董家跳一个清寒而虔诚的基督徒家庭里,1971年病逝美国。一生中先后从事过新闻采访、对外宣传、外交和传教活动。著有《一个中国农夫的自述》、《日笑录》、《万年长青》、《中国与世界报刊》、《蒋总统传》和《台湾教会发展史》等。青年时代,董显光曾在上海中西书院、清心和民立中学读书。18岁时其父去世,生活无着,乃应聘担任奉化龙津中学英文教员,为蒋介石的教师。1907年在上海与赵荫芗完婚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中蒙古教区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教会的成功既在于其传教方法得当,也在于教会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怎样评价教会的传教活动,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英、德、俄、法、日等帝国主义,除了用洋枪洋炮掠夺武汉领土,划分租界以外,还用鸦片烟和传教来麻痹武汉人民.这时,英国派出了杨格非(Reogirf-feth John)牧师来汉传教.不久,杨又把在上海《循道会》当牧师的同事郭修礼找来汉口,两人经过商量并作了分工.杨在长江一带传教,他将汉口、武昌教会工作安排妥当后,于1878年进入汉阳教区活动;郭在汉水一带传教,整个湖北省及武汉市控制在其基督教教区势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广西平南县博物馆收藏有一块中、西文字刻写的美籍传教士里奥·琼斯墓碑,反映了近代美国玛利诺会士里奥·琼斯(Leo J.Jones)来华传教的事迹。这块墓碑与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共同呈现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玛利诺会在广西地区布道的历史足迹,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尹建平 《世界历史》2000,(5):96-103
自19世纪后半叶起,瑞典各教会纷纷派出传教土来华传教。他们的活动范围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时间长达100多年。他们在中国传教时,正值中国政治文化生活发生剧变的时期,因而目睹和领略了时代风云的变幻。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出于传教的需要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对中国进行了一些研究,留下了大量介绍研究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问题的著述,这些著述有助于瑞典人了解中国。应该承认,瑞典传教土在华的这些活动是中瑞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篇章,而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些问题却未能涉及。  相似文献   

11.
马林 《沧桑》2011,(6):59-61
李提摩太起初和其他来华传教士一样采取传统的宣讲教义、巡回布道的传教方式,但收效甚微。在传教的过程中,他了解到中国民众思想上的愚昧和生活上的艰辛,传教方式有所转变,即通过教育和传播西学,改造中国社会;不只关注灵魂,还关注肉体;不仅重视来世,而且重视今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华中重镇武汉有教会学校十四、五所.这些学校的主办者虽争属不同的宗教门派,如圣公会、循道会、伦敦会等,但都属于基督教,都以《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为本在校内外传教布道,尤其注重将宗教活动与学校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寓宗教精神于教学和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宗教意识和西方文化价值观.本文仅以笔者30年代前后在教会学校博学中学的个人经历和见闻,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书讯     
《黄明信藏学文集》《现代中国藏学文库》是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学术价值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藏学丛书,是藏学界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该《文集》为《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丛书之一种,文集分为三册。黄明信先生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  相似文献   

14.
对于基督教在广西传播及其发展的历史,我们所知甚少,本文勾稽史料,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这不仅对于广西宗教史和地方史,对于中国基督教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是有益的。一、巴黎外方教会在广西明代的15世纪,天主教就已传入广西,但大量发展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1952年,法国巴黎外方教会(Les Missions Etrangres de Paris.属罗马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从贵州进入隆林、西林传教,其中有一名叫马赖(Chapdelaine,Auguste.生于1814年,又叫马奥斯多神甫),他1852年来华,违反中法条约的规定,潜入广西,1856年在西林被杀。法国政府利用这件事与英国联合  相似文献   

15.
席胜魔是近代山西著名的基督教牧师,在省外基督徒中也有盛誉。法国汉学家沙百里所著《中国基督徒史》在论述中国基督徒的传教活动时,即以席胜魔这个“山西省的中国文人”为例。犤1犦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史学界至今尚无对此人物的专题研究。因此,本文拟对其信仰历程及传教活动做一初步探讨。一席胜魔(1836~1896),原名席子直,山西省平阳府西庄村人(现属襄汾县西张村),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文人,他本人于1851年考中秀才,此后在家乡读书、务农,间或为人拟写诉状。1879年他加入基督教,次年改名为席胜魔,从此主要进行传教活动,1896年病…  相似文献   

16.
1938年6月4日,江苏如皋美国归正基督教会牧师施密特致函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反映1938年3月至6月间该教会神职人员行动受日军限制、传教组织和教会财产被日军破坏等情况,从中可见日军对如皋的残暴统治、如皋沦陷之后的社会状况,以及中国军民的抗日情形,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薛菁 《福建史志》2000,(4):49-51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用武力撞开古老中国的大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历史地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其中包括在中国自由传教和建立学校的特权。整个近代直至20世纪初,教会教育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官办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福建的福州、厦门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成为传教士们建教堂、办学校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方志》2009,(1):F0004-F0004
《广西简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简志》、《续修地方志论文集》是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地情资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指导第二轮修志编纂服务的方志类编著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于2006年和2007年成功举办国家“文化年”活动之后,又成功举办了中国“俄语年”和俄罗斯“汉语年”。在两国睦邻友好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大好情势下,以研究中俄关系及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俄国传教团与清代中俄文化交流》一书适时问世,为两国“语言年”及“文化年”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20.
《广东史志》一九九二年第一期人物春秋专栏载有卓辉先生《略论利玛窦在广东的传教活动》一文(以下简称卓文),该文述及的问题,因为关系到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历史和两广总督府设置沿革,有必要提出来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