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抗战胜利后中国东北地区成为国共、美苏争夺的战略焦点,围绕东北问题形成"三国四方"关系。沈阳解放后,陈云作为沈阳军管会主任领导并协助中共中央东北局正确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挤走"沈阳美领馆的既定方针,通过收缴美领馆电台实现了这一目标。陈云作为军管会主任代表中共中央处理此次中美外交事件,表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智慧。严肃处理私访外领事问题沈阳解放前有不少国家在这里设有领事机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前后,中央设计局为制定东北复员计划,对东北地区状况进行调查,设立了东北调查委员会,它的成立为制定东北复员计划、促进东北地区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本组史料即是关于东北调查委员会的筹备、运行和结束等相关内容,对于研究抗战后期的国民党内部组织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理论创新 张闻天同志到合江后,在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以无产阶级政治家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树立起着眼长远建设的战略思想。全国解放战争初期,合江是东北地区的战略后方之一,拥有较多的城镇、工矿林区和工商业。张闻天同志认为,这些民族工商业是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的主要经济基础。特别是他对整个东北地区和合江省民族工商业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后,提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理论和采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不但使合江省的工商业没有衰落,反而有了普遍增长,为迅速恢复生产,繁荣经济,推动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中国东北成为美苏两国与中国国共双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地区,并最终形成了以美国和国民党为一方,以共产党和苏联为另一方的对峙格局,导致了中国内战在东北的爆发,东北也成为美苏关系在东亚转冷的起点。在苏联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而国民党则逐渐丧失了美国的支持,这在外因上决定了中国内战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何蜀 《纵横》2000,(10)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东北内战正十分激烈之际,身为国民党东北地区特务首脑——军统局东北区区长(后改称保密局东北督导室主任)的文强,却与中共地下党员金山,有过一次奇特的交往。 当时,著名电影明星金山,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首要目标。为了夺取东北,创造有利于我的战略态势,中共中央作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和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指导我党我军先机进入东北创建根据地。在3年多的时间里,我军先后进行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防御作战和一系列攻势作战。1948年秋,经过辽沈战略决战,解放了东北全境,极大地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人民解放战争总策划人的毛泽东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1945年8月10日,伴随《日本乞降照会》而升起的中国抗战胜利的曙光,瞬间照彻了远东。隐藏在战火硝烟中的一切矛盾,因日本投降纤毫毕现地暴露出来。围绕中国命运和前途所展开的国共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以及美苏关系等顿形复杂起来。战时军事、政策、经济和外交的斗争和角逐,都在中国战区受降问题上继续、转换和发展。如何分配抗战胜利果实的现实问题便成了国共两党斗争的焦点,同时也成了中日关系、美苏战后对华政策实施的前提。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不仅排斥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而且也排斥国民党地方实力…  相似文献   

8.
孙丽 《黑龙江史志》2013,(17):79-80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战略方针方面来说,离不开毛泽东战略决战思想的指导。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我党我军制定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斗争,曾一度使这一地区成为新的战争热点。这场斗争不仅是国共战略交锋的焦点,而且反映了美苏在远东又妥协、又斗争的复杂关系。全面研究国共和美苏这一时期在东北的斗争,有助于深入理解战后初期美、苏在远东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洁 《史学集刊》2008,(3):42-47
在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制度的压迫下,农村存在大量的"公地"和庞大的雇农阶层,成为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典型特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通过分配"公地"、 反奸清算、平分土地等措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和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满足了包括雇农在内的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实现了东北土地占有关系的历史性变革.这个变革不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东北解放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全面的支持,而且也为东北地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的主力军,其在严密、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坚持斗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的斗争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初创期、鼎盛期和后期,其中东北抗日联军的初期和鼎盛时期的斗争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但是对东北抗日联军后期的战略转移,存在着很多认识的片面和误解,本文将从战略转移必要性、后果及影响的角度出发,结合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的实际,对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05年,日俄战后,东北情势艰危异常。为挽救东北,清政府命徐世昌率北洋势力进入东北。两年间,东北地方政府采取了组建新式编制军队、建立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边务巩固国防等一系列措施,对三省军事进行了全面改革。凡所举措,虽然推动了东北近代军事和教育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日俄的侵略,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东北地区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与中共的关系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及东北特殊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的。国际上 ,东北地区不断受到苏俄的经济渗透 ,作为东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张学良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 ,继承其父的反苏传统 ,从反苏进而到反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国内 ,中共的活动波及东北 ,消除中共在东北的影响成为张学良念念不忘之事。东北易帜后 ,东北地区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特区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反共上达成一致。但我们看到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反共的动机、目的诸方面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种异质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 ,随着张学良对蒋介石认识的深…  相似文献   

14.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东北地区就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帝国主义在这片土地上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战争,东北人民生灵涂炭,受尽了欺凌。修建在这片土地的中东路,更是列强势力的风向标,各方在博弈、角逐中演绎出了一段纵横捭阖、风云诡谲的历史。即使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车轮碾过的历史碎片中,依稀可见当年刀与枪的较量、血与火的拼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苏联出兵东北对中共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历史影响,认为苏军进驻东北为中共在东北创建根据地提供了诸多有利因素,中共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因素,采取科学灵活的策略方针,建立并巩固了东北根据地,从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后方基地。  相似文献   

16.
富宏博 《中国钱币》2013,(3):50-54,I0002
我国东北地区历来是战略要地,抗战胜利后,亦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1945年,国民党政府利用和苏联政府订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合法地位,在美国的支持下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调遣大军向东北进逼,欲抢占东北。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于1945年9月15日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同时先后从全国各解放区派遣两万干部、十万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开赴东北,建立东北解放区。  相似文献   

17.
王钦 《安徽钱币》2005,(1):41-41
东北银行纸币。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占领东北后发行的货币。东北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日冠投降后,1945年9月15日,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我军的战略方针,应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争取东北也是党的“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并决定建立东北局。苏联对日宣战后,党中央先后派出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等和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8.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与朝鲜的友好关系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培育起来的。九一八事变后,中朝抗联战士共同打击日本关东军,鲜血流在一起,中朝友谊关系从此肇端。抗战胜利后,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抗联战士回国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留在中国东北的朝鲜抗联战士与华北朝鲜义勇军在东北建立了3个朝鲜师,与东北民主联军共同打击国民党军队;朝鲜则成为东北民主联军“隐蔽的后方”,对东北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全面的支援。东北根据地与朝鲜这一特殊关系奠定了中朝两国友好关系的基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帮助朝鲜人民军抗击美国侵略者,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中朝人民在东北并肩作战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葡萄牙爆发了反对专制独裁的民主化革命。此时美苏之间的缓和仍然在进行,在部分问题上达成了妥协,但是双方根本理念的差异以及苏攻美守格局的逐步形成,导致缓和外交难以为继。在这一背景下,葡萄牙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使得美苏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其中,从而导致革命后的葡萄牙成为了双方较量的又一战场,并最终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美苏围绕葡萄牙革命进行的对抗进一步暴露了缓和的内在缺陷,增加了双方已有的分歧,影响了缓和的继续推行。  相似文献   

20.
巍巍长白山,浩浩图们江,是我国东北边疆的国防屏障。20世纪初叶,日本帝国主义打着所谓解决中、朝界务问题的幌子,向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有预谋的侵略活动,我国延边地区的爱国志士在吴禄贞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致使纠缠三年之久的间岛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暂时遏止了日本侵略者向东北扩张的野心。尽管清政府慑于日本的压力,在“间岛”问题上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毕竟是清末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一次少有的胜利。这段历史被史学界称为“间岛”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