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指导思想根据旧志惯例和上届修志的经验,志书要有个《凡例》,而《凡例》的第一条往往是指导思想。我认为,志书的首要功能是存史,存史的要求是客观真实。因此,我还是比较推重《苏州市志》的指导思想":本志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地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对《凡例》的认识,是一个至今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如何来拟定并真正发挥《凡例》作用、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呢?我根据近20年的地方志工作经验,结合今年参加的多次苏州修志业务研讨会感受以及本轮《常熟市志》编修过程,谈些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万辉在《新疆地方志》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凡例是一部志书的主心骨或中轴线,是地方志编纂必须遵循的规定和法则、尺度和纲领,是地方志书编辑方法的规范和简要提示。凡例对全书不但具有权威性,更具有约束性、指导性和法规性。因此,志书编纂者必须制定标准化的凡例。最近,笔者翻阅数部志书的凡例,感觉有优有劣,虽然对指导志书的编纂和阅读有一定的编纂指导性,但存在指而不导、约而不束、规而不范的毛病。  相似文献   

4.
贵州刻板印书,始于宋代,发展于元,明清逐步改进提高,民国时期则有新的发展。最早刻书以地方志书为主。《宋史.艺文志》载贵州刻书有《思州图经》一卷、《珍州图经》三卷和《南平军图经》一卷是贵州最早的方志,元代以后,仍以刻印志书为主,如《顺元路安抚司志》、《贵州宣慰司志》、《镇阳风立志》、《遵义郡志》、《播州宣慰司志》等。明代永乐十一年门413年),贵州建省,设承宣慰布政使司,成为全国十三行省之一。全省刻印的志书和其他书籍有较大发展。现存明代志书珍本,如《贵州图经新志》17卷,刻于弘治年间,至今约500年;还有…  相似文献   

5.
扬州历来是人文发达的地区。最早在汉代即已修有志书,即东汉王逸所撰的《广陵郡图经》,此后晋、隋、唐诸代均有志书。至宋代,志书的修撰及其体例均臻于完备。明清时,扬州志书的编纂则更具规模。《永乐大典》是明代的大型官修类书,其中收录了4部扬州方志,分别是:《广陵续志》、《宝祐惟扬志》、《扬州府志》和《扬州志》,这4部方志均为宋明时方志,原志均已佚失。借助《大典》保留的佚文,方可略窥诸志面貌。本文拟以佚文为线索,对此4部方志加以考证,或能对扬州地区的古方志研究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文渊阁书目》,以及《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史料,对巴兆祥在《明代方志纂修述略》中所指出的明代方志有2892部提出质疑,认为明代曾修有的方志远远超过2892部。由于数量较大且许多已失传,所以目前仍没有足够的材料以统计出明修志书的大致数量。文章还从明代曾普遍修撰卫所志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沧桑》2012,(2):139-139
梁玉兰在《云南史志》2011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强调必须以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搞好志书校对工作,这是历史赋予每一名地方志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志书校对应注意的问题:必须掌握所要校对的志稿凡例规定,严格按照志稿凡例规定的要求进行校对。“忠于原稿”。注意志书的体例问题和体例的统一。检查校正改动的地方有无笔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中国方志史的角度,考察苏州早期府县志在方志史上的地位。苏州是地方志的发源地之一,汉代《越绝书》是中国最早的方志之一。自汉至北宋千余年间,地方志曾以地记、图经等名称和形式长期流行,现存最有名的地记当推唐代陆广微的《吴地记》。宋代,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为现存图经实例,范成大的《吴郡志》为首部体例完备的方志定型之作,宋代昆山《玉峰志》首创"凡例"之先例。《至正昆山郡志》和《至正重修琴川志》为两部元代志书的代表作。明代,《嘉靖昆山县志》《弘治太仓州志》堪称州县志书的代表作,卢熊的《洪武苏州府志》和王鏊的《正德姑苏志》为两部明代善本府志。  相似文献   

9.
凡例是新编地方志必须要有的。所谓凡例 ,就是发凡起例。地方志的凡例是对志书的宗旨、内容、体裁、结构以及编写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说明。简言之 ,就是说明志书的宗旨、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再通俗一点 ,就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 :“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见《中国文化名人书系·谈读书》第 1 92页 )。凡例在志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方志学家都很重视凡例的制订。宋代周应合在景定《建康志·修志始末》中说修志必须要办四件事 ,即“定凡例”、“分事任”、“广搜访”、“评参订”。他把“定凡例”列为四事之首 ,…  相似文献   

10.
“凡例”是新编地方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方志的传统文体。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志书的凡例宋代已有,但不够完整、系统。明、清以来,志书的凡例不仅普遍,而且也较具体,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编纂方法与水平。本届修志之初,在凡例撰写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时至今日,本届修志已历一十七秋,新编各级各类志书成批涌现,这就为进一步研究凡例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深化,从而更准确地指导实践。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凡例的价值,确定它在志书中的应有地位,提高凡例的撰写…  相似文献   

11.
凡例是志书的编纂纲领,其编写原则为周密严谨、文辞简约、一例一条。第二轮市县志凡例编写存在诸多问题,如模式化倾向比较明显,多忽视特例;志书编纂指导思想表述不确,甚至片面;简称与全称对应不确,全称不全;凡例条文与内文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套用首轮志书凡例,旧瓶装新酒;少数凡例不合志体或违反有关规定等。写好凡例亦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重要一环,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2.
宋元方志的研究对于方志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再加上兵燹水火,至今保留下来的宋元方志数目只有几十种,数量十分有限。永乐《常州府志》是一部编纂体例非常特殊的方志,其中保留了已经被认为早已散佚的多种宋元志书,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本文尝试对永乐《常州府志》的成书过程及其研究价值进行初步的研究,希望这部志书能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一、《金陵志》的编修时间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志书编纂十分发达,正如元代学者张铉至正《金陵新志》之《修志本末》所称:"金陵在《禹贡》为扬州,历代为国为州为府,典章文物,宜可考征。"①现存记载该地最早的方志为刘宋山谦之《丹阳记》,刘宋至清代几乎历代均有志书编纂,宋代以前志书大都已经佚失,宋及以后方志或存或佚。其中,《金陵志》即是一部佚志,明代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记载该志共有八册,卷数与纂修人均不详,不过其现存佚文的价值仍不容忽视。对于古代方志,尤其是佚志的研究,要了解一部志书的编修情况,往往首先要确定其编修的年  相似文献   

14.
志书凡例.是对志书编纂体例作出统一规范的说明.位于全志之首。 古往今来.修志大家对编修志书的“发凡起例”均很重视。宋代周应合在《景定建康志.修志本末》中讲到修志必须做好的四件事,第一件就是“定凡例”。今人朱士嘉说:“凡例是对于编修目的、方法和内容结构的纲领性说明,对全书有指导意义。”傅振伦说:“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  相似文献   

15.
凡例是志书编纂的纲领性说明,修志的施工方案。地方志必须通过制订凡例作为编纂的准则,以保证志书质量,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即是说,志书如果没有凡例,则章法凌乱,不成体统。只有注重志书的发凡起例,才能在编志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读者便于阅读,便于理解。因此,制订凡例是志书编纂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到志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部志书,洋洋洒洒几十万、上百万言,其观点主旨、结构布局、材料取舍和文字敲定等无一不受着"凡例"的制约。志书在形式上分门别类,乍看头绪纷繁,实则章法严谨,有规可循。笔者看过几部已出版的志书,对其中的"凡例"尤为瞩意,看后觉得亦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现就凡例对志书的统摄和制约作用谈点个人浅见,管窥氢测,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18.
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地方志《新疆通志·生产建设兵团志》(以下简称《兵团志》),在编纂上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志书。它既是通志的组成部分(第37卷),不悖通志总体结构和章法要求,但又别具一格,有相对的独立性,很好地反映了兵团的历史与现状,取得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别有风采。一、不拘一格的创新举措《新疆通志》是一部数千万字的大型志书,有自己的编辑凡例,有一整套的规定和要求,各专志主要记本行本业本部门所从事的事业和负担的业务。《兵团志》是《新疆通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遵守其编辑凡例。但生产建设兵团不同于自治区管辖…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20.
明代康海纂《武功县志》与韩邦靖纂《朝邑县志》都是明代方志中的名作,两志同年问世,均得到了当时人及后代读者高度评价,故两部志书有很强的可比性。其相同处是:均以七篇文字成书,内容编排有一致之处;都被人们视作明代志书中的"尚简派"代表,却都是简中见详;都有对材料真实可靠性的严格要求,行文运笔都有叙议结合、记事生动且笔端含情的特点。不同处是:两部志书的编纂目的、编辑思想存在较大差异,体例上亦有较大区别,两部志书虽都被人们称为文笔省简,但是省简的情况并不一样。通过比较,可知明代地方志的编纂特点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