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多山之国 ,据统计 ,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9% ,山区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即为南方山区经济的发展 ,这也是明清经济史异于前代经济史的显著特征。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见地的研究 ,现从学术史的角度对这些成果作一回顾。一、明清山区经济研究的阶段与区域开掘阶段 ( 1949年— 1980年 )。1947年傅衣凌先生在《社会科学》上发表《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租风潮》一文 ,拉开了山区经济史研究的序幕。他认为明清之…  相似文献   

2.
关于家族历史研究,最完整最典型的个案莫过于“阙里人家”——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俗称孔府)了。对此,已有学者分别从儒学思想、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等方面作过探讨,但对其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重要问题——孔府所特有的继承制度,却迄今未见专论。所谓孔府的继承制度,确切地讲,应该是以衍圣公为核心、涉及衍圣公近支子弟以及普通孔氏族人在内的完整的继承制度体系。明清时期是孔府最兴盛、制度最健全的时期,保存下来的原始资料也比较多,本文仅以这一时期为主,分宗祧继承和家产继承两个方面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地区现存明清时期寺庙中绘有大量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绘制工艺成熟,地方特色浓郁,是难得的古代壁画实物例证。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相关文献,可知这些明清寺庙壁画多分布于张家口南部坝下地区的偏远乡镇或农村,以蔚县最为密集;题材上以佛、道等宗教内容为主,多种民间信仰并存;绘制上多采用沥粉贴金工艺。归纳总结张家口地区明清寺庙壁画的特征、结构以及病害情况,是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认识到保护明清寺庙壁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对明清寺庙壁画的调查、研究和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4.
衍圣公作为孔子嫡系后裔在封建时代备受尊崇,他们不仅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经济上也十分富足,拥有大量的田庄地产。耕种这些土地的百姓则被视为孔府的屯户,只给孔府交纳赋税,提供差役,不用向官府交租纳税和承担徭役。屯户们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需要,很多孔府田庄都兴办了集市,以便于生产生活物资的交换流通。这些集市不归政府管理,不用向政府纳税,只对孔府负责。而集市则分为两类,一为屯集,需要定时向孔府缴纳银钱或实物税收,以供修葺林庙、祭祀孔子和日常开支;一类为义集,所得税收不用上交孔府,可以留作本处书院、义学或庙宇祭祀之用,故通称屯义集。本文试通过孔子博物馆收藏的《孔府档案》来考察孔府屯义集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出孔府经济活动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收租票是明清时期在土地租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由官方或民间土地所有者发给佃农或土地租赁正收执的交租证明文件。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研究明清时期收租票的论著,只是在相关的土地契约研究中略有提及。江西省博物馆馆馆藏近二十件清末民初时期奉新县冶城村收租票,记录了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初期收取稻谷的情况,是研究这一时期乡村变革与社会变化的重要资料。一、冶城彭氏及彭氏祠堂收租票概况1、冶城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6.
明清山东粮食作物结构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山东粮食作物结构的时空特征李令福学术界普遍认为明清时期北方旱地农业发展缓慢,除引迸和传播玉米、番薯等域外高产作物以外,传统粮食作物结构内部变革不大。其实不然,我在利用曲阜孔府档案、地方史志等资料大致匡算出各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明清各时期山东各地区...  相似文献   

7.
浙江衢州孔氏是孔子世家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宋金元对峙的特殊时期,是历史大环境的产物。元朝统一全国后,孔子第五十九代孙孔彦绳于正德元年(1506)受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衢州孔庙。从宗族角度讲,衢州孔氏是孔氏家族的一分子,受大宗即衍圣公的管理;从职官角度讲,翰林院五经博士属于衍圣公府的属官,受衍圣公府节制。孔府档案中保存了大量衢州孔氏与衍圣公府以及衍圣公府与礼部、吏部、浙江巡抚、衢州知府、西安县等来往的各种公私文书。衢州孔氏文献保存下来的较少,孔府档案中的记载更显弥足珍贵。本文以孔府档案为核心资料,对衢州孔氏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着重衢州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研究,并阐释孔府档案作为原始资料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历代的水利志书资料非常丰富。宋元时期水利著作虽少,但对太湖流域的水利状况进行了论述,后世的水利论说大多不出其右;明清时期的水利著作数量众多,地方性水利志书大量出现,并有海塘志、湖志等专题志书;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水利期刊,刊载了许多有关水利调查的文章。这些水利志书资料翔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姚旸 《收藏家》2010,(7):58-60
近年来,徽州文献的搜集利用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民俗文化、社会生活相关的文书史料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文书为研究者提供了众多具体、生动的原始资料,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认识。天津博物馆现藏有清代道光时期徽州邵氏嫁女所录收支帐册一部。  相似文献   

10.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一批清代藏传佛教殿堂,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极其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及与藏学有关的其他文物。这些建筑与文物是明清、特别是清代民族政策、汉藏文化交流及东西交通等方面的生动见证。以藏传佛教艺术为重点的故宫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整个藏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故宫学的重要内容。故宫藏传佛教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正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振忠 《史学月刊》2005,(12):15-16
或因时间上距今稍近的缘故,明清时期的契约文书在各地都有遗存,特别是关于徽州、福建地区的文书更有大量收藏。由于契约本身所具有的地方性和民间性,其对基层社会诸侧面以及区域社会的研究、国家对地方控制的认识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并取得了人们的共识,贯穿于研究之中。为了拓宽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敦厚研究学风,我们特从契约文书这一特殊的文献形式入手,就其与明清时期史学研究相关联的诸方面推出一组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苏州郊外历史上分布有大量土墩,这些土墩大多是从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家族墓地。谢家坟是其中的一处墓地,共埋葬有汉代至明清时期墓葬30座。这批墓葬中出土的墓志,反映了朱氏家族从宋、元至明代的变迁,包括墓主生平、籍贯、职业、家庭情况以及村庄、地名的变化等,为研究苏州地方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沈勤 《收藏家》2010,(8):63-71
关于苏式家具,在明清时期的资料有谈及明初苏州大木作香山帮的;有谈及弘治年间孔府建造调用以木雕石雕砖雕闻名于世的徽帮的;有明晚期谈及顾、宋两家公子从苏州买来黄花黎、瘿木、乌木、相思木、黄杨木家具的。  相似文献   

17.
太原地区周围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明清时期堡址,通过文物普查及查阅文献了解到,从其历史功能和用途来讲,明清堡址主要为当时居民用以战争和防匪患为主,随着局势的日趋平稳,民族融合和贸易快速发展,堡址又逐渐成为了集镇和商品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山东私修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种类、数量、体例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具有很高的价值。私修方志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献,是官修方志重要的参考资料,补充了官修方志之不足,并且纠正官修方志中的错误,它还提供了大量的其他史书所未载的地方史料。但私修方志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时空分布不平衡;体例混乱,内容繁简不一;考证不够精详,多有溢美之词等。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陕西境内的人口迁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极其频繁的时代。本文主要探讨明清两代今陕西省境内的人口迁移过程,包括人口迁移的原因、形式、迁移数量、外来移民的地区分布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总结了外来移民对迁入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开发、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外来移民的大量迁入,明清时期陕南许多山区得到广泛开垦,耕地面积大为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客观上促进了各有关迁入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大肆毁林开荒,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致使陕南山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从而制约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教训我们应引以为诫。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虎是甘肃地区主要野生动物之一。明清时期甘肃地区虎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地理格局。清乾隆时期是甘肃地区虎的生存状态峰值期,数量较为丰富,分布范围覆盖全省,此后虎迹逐渐消退,部分州县几乎绝迹。森林覆盖率日益降低,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大量土地荒地被开垦,虎自身的利用和贸易价值,以及频繁的战事影响是导致清代乾隆以后虎的数量迅速减少、分布范围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甘肃地区虎的分布变动呈现出一个从"猛虎肆虐"到"虎迹少敛"的轨迹,这是环境变动与社会变迁共同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