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西汉也算是铸造钱币较多,变化频繁的一个时期。从汉初至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币制统一的八十余年间,先后更迭币制九次,颁行钱币八种。探研当时市面流通的主要钱币及其钱范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冶炼铸造技术在钱币铸造中的应用,以及钱币铸造与处于封建社会初期的西汉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等等,当会有所裨益。一西汉的主要钱币及铸币范模表现出的特征,大致可分两个发展阶段。前期:汉兴至武帝初年。据《史记》、  相似文献   

2.
郑州地区汉代的民间铸钱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前期,由于长年战乱,人民亟待休养生息。因此,当时政府曾一度允许官商铸钱。于是便有许多官吏和商贾从事钱币铸造,到武帝时,就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独铸,使货币质量得到提高,在民间取得了信任。西汉末新莽时期,王莽托古改制,民间盗铸之风大兴,社会经济造成大混乱,加速了王莽政权的灭亡。近年来,在郑州地区曾发现两处新莽时期“大泉五十”铸造遗址。现根据出土铸范试析如下,以求就教。  相似文献   

3.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直到隋末才停止铸造。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使用年限最长的一种货币,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的诞生,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对我国货币化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五铢钱其引用期七百余年,延用不废。  相似文献   

4.
<正>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后进行托古改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反映在币制上亦如此。在王莽统治的10多年间,共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货币种类之繁多、换算关系之复杂、比值之极不合理,在世界货币史上可谓仅见。《通志·食货略》云:“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始造大钱。”由于大钱的铸行,其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差悬殊,必然导致货币贬值,民生凋敝,而王莽统治集团则大发横财。为掩饰其利用币改行巧取豪夺之实,王莽不得不在铸大钱上下工夫,以混淆视听,但莽钱的铸造,毕竟以其精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的两汉时期,经历了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朝代。伴随着政权的更替,其间实行了多次币制改革,铸行了刀、布、圜钱等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币值不同的青铜货币。而钱币铸造也是石范、铜范、叠铸等多种工艺并行^①,甚至翻砂工.艺也似乎初显端倪。迄今为止,已有较多学者对两汉青铜钱币的合金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古代铁钱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钱在我国古代虽然不是货币的主流,但它是我国古代铜铸币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它从汉代起到清代末断断续续铸行f两千余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认真的讨论。笔者在研究中国铸币史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一些心得,写出来与学界同仁商榷。一、铁钱的起源现有的考古资料证实,我国早在西汉已经铸造铁钱。1956年,湖南衡阳凤凰山西汉墓地出土大批铁半两,其中刊号墓出土320枚,14号墓出土150枚,有的还伴有少量铜半两①;1959年,湖南长沙魏家大堆3号墓出土铁半两,…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货币的铸造,除了西汉早期有过短暂的放民铸钱以外,一向都是由官府控制的。其情形大致是:西汉在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以前,中央政府由少府进行管理,具体的铸造则由中央和地方郡国兼行 (在不同的时期其情况并不一致,另文详述)。武帝元鼎四年以后,改由水街都尉属下之上林三宫进行统一的管理与铸造,铸钱工场也集中在都城长安及其附近。王莽时期有所改变,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近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1]。东汉时期货币的铸造与管理机构是彼此分离的,中央进行宏观管理的是太尉属下的金曹,具体的铸…  相似文献   

8.
从满城汉墓探寻赤仄五铢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仄五铢钱是西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之一种。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武帝时期铸造了郡国五铢、赤仄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三种。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铸郡国五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铸赤仄五铢,次年废郡国、赤仄五铢钱,专铸上林三官五铢。因此这三种五铢钱...  相似文献   

9.
李勇 《中国钱币》2004,(3):45-45,61
据地货币史》记载 :“鄂豫皖根据地银行无论是分散时期 ,还是在集中统一时期 ,都委托民间匠人铸过银元、铜辅币。黄安县紫元乡黄陂冲银匠曾为根据地银行‘铸造银元36枚’……商城私人铜匠也造过‘伍拾文’、‘壹佰文’两种铜辅币”。① “赤城县苏维埃铸造发行的银币 ,是聘请县城关银匠唐元昌及南门口等 1 2家银炉铸造的。铜辅币是聘请县城关芮铜匠铸造的”。② 书中虽然没有涉及皖西北苏维埃铸造铜元的方式 ,其他资料也无明确记载 ,但笔者认为皖西北苏维埃铸造的二十文铜元 ,应是由手工铸造。有实物为证 :六安发现一枚皖西北苏维埃造二十文…  相似文献   

10.
叠铸式陶质钱范是在卧式散铸钱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资料表明 ,叠铸式陶质钱范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 ,在汉半两盘形铜母范上可捕捉到早期叠铸陶范的信息。但叠铸范在西汉早期并不占主导地位 ,在新莽钱币铸造中叠铸范逐步得以普及 ,东汉五铢铸造中叠铸范已成为主流。 1 986年 1 2月在陕西耀县有汉五铢叠铸陶范出土① 。东汉以后 ,我国东南部自孙氏吴政权起 ,东晋、宋、齐、梁、陈相继更迭 ,国都均置建康 (今南京 ) ,由出土与发现的六朝钱范以及铸钱遗物显示 ,六朝凡官方铸钱大多采取叠铸工艺。六朝时期虽然政权数易 ,但是在对铸钱和制范…  相似文献   

11.
西汉五铢钱的断代,依据出土钱范的型制及铭文进行分期分类比较科学,尤其是依据钱范范头上的纪年铭文进行分期,甚至可以精确到年。近几年西安地区在基本建设中,出土了大量西汉铭文五铢陶母钱范,为西汉上林五铢钱的分期分类提供了可靠依据。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上林负责铸造五铢钱币的"钟官""技巧""六厩"[1]三官(史称"上林三官"),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铸五铢钱,至汉平帝元始年终,在120余年的时间里共铸造五铢钱"二百八十亿万"[2]余枚。  相似文献   

12.
正"五铢"钱制始创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大唐立国。据《旧唐书·食货志》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如此算来,五铢钱前后行使了739年。隋朝是我国铸币史上最后一个实行"铢两"制度的朝代,而开元通宝的问世则成为"铢两"制度的终结者。各类五铢钱的铸造,在不同的时期曾经先后使用过不同材质的硬范,诸如陶范、石范、铁范、铜范,乃至多层的叠铸范~(①②③)。就目前所见文献记载以及遗留实物来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永安五铢已经应用了翻砂铸造工艺~(④⑤⑥)。而唐代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均采用砂型铸造(软范)工艺,也是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⑦。  相似文献   

13.
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9件汉代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为以铜、锡、铅三元素为主.锡含量集中在4%~6%之间,锡的成分是有固定的配比,表明王莽时期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的制作应该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铅的含量在6%~12%区间内.这种铜、锡、铅的成分配比保证了金属制范盒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并使文字和轮廓清晰.通过对叠铸法铸钱过程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叠铸法在西汉早期被用于铸钱后,却未能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铸钱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叠铸法的生产效率不能与金属范铸造相比,叠铸法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统一大批量、快速、低成本铸钱的需求.叠铸法铸钱能够保证所铸造钱币的质量,王莽时期对钱币质量的要求是叠铸法在王莽时期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原因.与平板范竖式浇铸铸钱工艺中陶范铸钱相比,叠铸法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各类铸钱工艺中,铜范铸钱是一项有代表性的工艺,但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未得到冶铸界主流学术圈的认同。我们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铜范铸钱确实可行,并对有关工艺的发展作了探讨。1.引言铜范铸钱是一项重要的铸造工艺,它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西汉早期的半两钱时期,兴盛于西汉五铢钱时期。而自王莽之后,铸钱工艺转向以叠铸工艺为主,铜范铸钱工艺逐渐失去了其在小器物大批量生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冶铸界主流学术圈,对铜范能否铸钱一直存有疑问。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古代铸钱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另…  相似文献   

15.
正几年前从《收藏》杂志社购得一本《钱币收藏》,里面有几篇著名钱币专家董大勇写的文章,其中《当前集币的热点——母钱》这篇文章里面在介绍"铁范铜"时,说他见过宝云局的咸丰当十铁范铜钱:"清代咸丰宝云当十铁范铜,钱体轻薄,钱文亦不太精。"根据铁范铜的定义:在铸铁钱前,一般先用少量的铜作为试范,观察母钱翻铸后的效果,这种用来试验铁钱钱范而铸造的少量铜钱,称为铁范铜钱。那么既然存在铁范铜钱,其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铁钱存在,才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小五铢铸造年代与属性历来说法不一,上世纪初丁福保先生编著的《历代古钱图说》将这种小五铢列入南北朝陈文帝"鸡目五铢"条目下~([1])。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新近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将这种小五铢定性为冥钱,其在西汉五铢小钱词条下称:"西汉冥钱。与三官钱同时铸造,青铜质。面文‘五铢’。除钱体特小外,形制与三官钱相同。"~([2])我对这种小五铢研究后认为,这种小五铢应该是西汉时期的流通货币,其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康熙通宝满汉对文"昌"字湖广武昌府局铸造。是康熙时期各地方铸局中铸币版式最多的钱币。笔者曾在《江苏钱币》2011年第三期发表《康熙通宝满汉对文"昌"字版式分类》一文、介绍各类版式60种。而后又在《江苏钱币》2012年第三期发表《康熙通宝满汉对文"昌"字版式补遗》一文介绍版式20种。近两年来,笔者又收到一些新的版式,连同过去所收到的一些剪边、私铸小钱,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半两"钱是我国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的青铜铸币,最初为战国时期秦国的货币。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前336),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后成为全国通行的法定货币。汉承秦制,仍用"半两"钱,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改铸"五铢"前止。先后历经战国、秦、汉三个历史时期,计二百一十八年,是我国最早在全国通行的统一的青铜铸币。关于"半两"钱的最初铸行时间,钱币界多有分歧。或为战国时铸,或为秦统一天下  相似文献   

19.
一、蒙古入侵前中亚地区的货币概况 公元十三世纪前,新疆地区处在西辽帝国的统治下。西辽时期,由于内战减少,社会相对安定,从而有利于国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包括不同信仰的各个民族,他们使用着多种语言多种货币。西辽王朝始终未曾实行过货币统一,原喀喇汗朝的钱币被允许继续使用,甚至仍在继续铸造。《哈萨克共和国史》记载:“从十二世纪下半期到十三世纪初,喀喇汗国的许多城市,包括讹打刺(钱币上叫巴拉波),从出土地点看,不只是本地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西汉武帝时代,司马迁写了一篇奇文——《货殖列传》。该文形象地展示和精辟地分析了春秋战国和西汉前期各阶层人民“求富益货”的社会现象。约三百年后,西晋鲁褒也写了一篇奇文——《钱神论》。该文生动地描绘和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中的货币拜物教现象。这两篇文章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将两者加以比较,再究之于其各自的时代,我们就发现:两篇文章在经济思想史上有极不同的地位,它们是形似而神异。所谓形似者,是说两文都是社会中货币拜物教风气的真实摄象。两人对商品货币经济的作用与力量有一些相同或相近的认识。在某些方面,《钱神论》甚至比《货殖列传》更深化一步,司马迁往往把货币、资本和财产统称为财富来表述,鲁褒则牢牢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