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是非功过时,有一种极端化的论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断裂了传统文化,甚至说它和“文化大革命”一脉相传。对这种论点实在不敢苟同。“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革掉文化,使中国灾难深重的政治运动,已被全盘否定,如何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日而语?至于说“五四”由于彻底反对旧文化而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赵媛 《黑龙江史志》2013,(19):189-19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界的一批先进人士积极探索救国道路,他们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美学观念为依据,并在改造中国传统美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有真正现代化意义的美育思潮。在这一历史时期,美育思想作为一种教育思潮被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所承认,并对我国近代的教育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应该看到的是它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通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美育的研究,对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崔志海一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早在20年前的戊戌维新时期。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中...  相似文献   

4.
自由与五四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场以人的现代化为其宗旨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五四启蒙中,中国知识精英以西方近代人本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开展了一场批判传统文化价值和塑造现代主体人格的思想变革。自由这一体现人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民俗学发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受制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至上主义和强制启蒙是民俗学发展的禁锢,既不符合西方经典思想,也违背现代社会道德。只有破除这两个禁锢,中国民俗学才有可能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6.
重评杜亚泉与陈独秀的东西文化论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评杜亚泉与陈独秀的东西文化论战高力克杜亚泉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家和启蒙学者。由于百年中国历史的急进历程和传统学术范式的限度,杜以及东方文化派的研究在学术界长期受到冷落,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汗牛充栋的显学局面形成鲜明对照。本世纪交替之际,...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出来的一位文化巨人。正如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为了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必须对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重新进行评价一样,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旧道德、旧文化,宣传民主主义的新道德、新文化,也不能不对中国古老的历史进行一番清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著名人物,不论是作为思想家的李大钊、陈独秀,或是作为文学家的胡适、鲁迅等人,当年都曾用理性的尺度重新考察历史,并且作出了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判断。郭沫若是以文学创作开始自己的文化活动的,但差不多同时,他也把目光投向历史领域。他不但在诗歌和小说的创作中表现出对历史题材的巨大兴趣,而且写下了一系列研究历史的论文。从1921年至1927年,他撰写的有关史学的论文有:《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论中德文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0,(9)
正在西方现代力量的冲击下,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回应。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一次全方位的回应。这一阶段的回应已经触及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潘公凯曾在《自觉与四大主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中谈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回应更自觉、更深入、更全面地触及现代性问题,展开了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全民性的启蒙运动。美术也作为中国社会变革的一部分,参与进革命的"洪流"中,面对传统价值进行着反驳、捍卫、挖掘与重建,为民族的复兴自觉寻觅着这个古老文明体生命力的再起。而战争的爆发与民族自强的要求,使得美术中的"写实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为一个事实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进程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正如许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时刻”一样,历史书写的权力运作与主观需求使得人们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歧见丛生,形成一条价值链。通过这条链我们发现:价值评价总是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和时代需要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为一个事实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进程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正如许多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时刻"一样,历史书写的权力运作与主观需求使得人们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歧见丛生,形成一条价值链。通过这条链我们发现:价值评价总是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和时代需要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杜亚泉文化思想初探──兼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论争钟华杜亚泉,原名炜孙,号亚泉,浙江绍兴人。清朝末年,曾在上海创设亚泉学馆,发行《亚泉杂志》。民国以后,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自1912-1920年主编《东方杂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杜亚泉作为东方杂志...  相似文献   

12.
马春茹  邓学艺 《沧桑》2014,(3):94-97
中国现代思想启蒙源于近代国人对于西方启蒙思想的学习与转化。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在政治的裹挟之下,经过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继续至今仍未完成。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王道关系中的"阴阳组合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不突破这种政治思想结构,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难以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1915年由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点燃科学和民主的圣火,将国人从专制的堡垒中解放出来,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器物变革(洋务运动)和制度变革(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依次失败后发起的一场观念变革。在这场观念变革中,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政治危机之中,救亡压倒了启蒙,革命理想较之公民常识便具有了更诱惑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前发生的五四运动,给中国历史以巨大的推动力,中国革命从而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速度迅猛发展。五四时期崛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留下了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为反对旧传统旧文化,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建树了非凡的功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探讨并确认,封建专制传统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最大阻力,儒家学说之被当作教条,封建道德之被当作生活准则和规范,造成了安于现状,造成了迟钝和愚昧,这种陈旧的思维法则,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的国情思想及其政治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毛泽东在正确观察、分析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始终把发展社会目标与振兴民族精神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重温他的国情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无疑是有深刻启发的。毛泽东生于清末,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走上政治舞台。他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主要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这个出生并长大于农村的湖南青年来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他对处于社会…  相似文献   

16.
五四"启蒙运动"说的历史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史学月刊》2007,1(6):88-95
在各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定性中,“启蒙运动”说无疑是最为常见的比附之一。事实上,最晚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种比附在左翼文化人中就已经较为流行。但是,并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阐释视为“马克思主义方案”。出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共产党人对“启蒙运动”说的认同是有限度的。而且,五四启蒙传统的丰富多元性决定了用“启蒙”来描述五四历史认识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所阐释出的“启蒙”内涵的丰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郭若平 《百年潮》2007,(11):66-69
陈独秀与周作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两人有过一段很密切的合作时期,这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也就是周作人参与陈独秀主持《新青年》杂志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 误解及其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界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当做一次反儒学运动是对历史的误解。五四新文化派所反对的不是儒学, 而是礼教; 他们所要打倒的也不是儒学, 而是对儒学的教条主义和狂热迷信。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待儒学的态度是 “评判的态度”, 也即是一种历史的态度。五四新文化派并没有把儒学当做一种死去的东西而抛弃,而是力求用新方法来阐释儒学的现代意义; 他们也并不是要废止儒学, 而是要改造儒学、重建儒学。  相似文献   

19.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是当时全国留法勤工俭学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在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湖南留法学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南的留法勤工俭学,除了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外,与毛泽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80周年了。当我们将告别百年沧桑的历史,昂首迈入新时代时,我们不可忘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我们更不可忘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是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将中国从黑暗和愚昧中引领出来,走向寻求光明、真理的漫漫征程。毛泽东生前多次谈论陈独秀,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时期作为极有磁力的进步思想界的领袖,他的这段光彩照人的历史,是我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