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1):F0002-F0002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桐城派三祖”之一,清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坛领袖。《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辑录姚鼐与师友门人往还信札516通,其中姚鼐信札476通(与朱孝纯一书有目无文),他人与姚鼐信札40通(朱孝纯与姚鼐一书有目无文),附录诗文214题255首(篇)。旨在通过书信往还等材料,反映姚鼐与师友门人的文学批评和学术交往。  相似文献   

2.
朱洪斌 《民国档案》2004,(3):140-142
丁江、赵丰田二氏编纂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略称《梁谱》)是近现代人物年谱中的一部鸿篇巨制,素以资料翔实称,尤其是书中录谱主与其师友往还的七百余通书信,史料价值极高。编在处理资料时,将其按年分类连缀起来,加上说明性的或  相似文献   

3.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12,(3):121-123
正笔者近来翻检收录胡适早期中文书信的《胡适全集》第23卷,发现编者在胡适致家乡友人章希吕两通书札的系年判断上存在失误,理应匡正。一、第一札原信摘述:"希吕足下:前数日由罗君英虔  相似文献   

4.
马忠文 《收藏家》2024,(1):91-103
国家图书馆保存的两册晚清重臣翁同龢存札册《倭韩新事》《倭韩近事》,收录张荫桓、李鸿藻、孙毓汶、孙家鼐、张謇等同僚、门生写给翁氏的书信近百通,这批书札均写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五月至九月间,当时正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际,书信生动反映出当时清廷内政外交动态,是研究甲午战争史的珍贵史料。虽然上世纪20年代已有学人将大部分内容抄录,并加以刊行,但是将原件与抄本重新比勘研究,仍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阳明为学,重在对圣学释疑解惑,不拘场合。书院课读、师友相会、书信往还、兴之所至,随意拈来,皆成文章。嘉靖四年(1525年)归姚(浙江)省墓时,曾壁书竭诚布告诸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承诸君子不鄙,每予来归,咸集于此,以问学为事,甚盛意也。然不能旬日之留,而旬日之间又不过三四  相似文献   

6.
刘振宇 《收藏家》2014,(7):81-85
在《张大千书信中的〈溪岸图〉》中,我考释了1946年张大千致北平门人萧允中书信,解答了《溪岸图》在近代收藏流传中的一些疑点,丰富了人们对《溪岸图》命名、修复、流传的认识。今天我将通过解读张比德收藏的一件题跋原件,介绍民国书画收藏大家庞莱臣、吴湖帆关于《溪岸图》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晏建怀 《文史天地》2014,(10):34-37
正提起南宋张栻,人们想到的便会是"朱张会讲"、"孔庙先儒"、"湖湘学派"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名词术语。的确,张栻与朱熹讲学于岳麓书院,成为儒学史上一大盛事;张栻家学深厚,师承当代名儒多人,兼收博采而又能独出己见,著作等身,遂成一代理学大师,从祀于孔庙;张栻从小扎根于湖湘之地,长期主持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吸引了全国成千上万的学子前来求学问道,有人甚至"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使"湖湘学派"成为了名极当时、影响深  相似文献   

8.
虞坤林 《古今谈》2002,(2):21-23
近日在征集整理宋云彬先生史料的时候,发现一通胡愈之致宋云彬的书札。从这封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老出版家对同仁的亲切关怀,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及支持。  相似文献   

9.
《唐佚名诗集》抄写于P.2672、S.6234、P.5007等三件文献的背面及P.2672的正面。从诗集正面书札的行文看,书札的收信者即诗集的作者应在比凉州更为偏远处任职。而通过勾勒归义军节度使僚佐张球的生平,可知其与凉州及河西都防御使府关系密切。诗集所记载的空间范围东至凉州,西至焉耆铁门关,可大致与张球的活动范围对应。此外,根据诗集所歌颂的对象及诗集的笔迹,也可从侧面证明诗集的作者确应是张球。正是因为作者对河西政情非常了解,所以诗集展现了晚唐河西的诸多重要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0.
家书即写给家人的书信。书信又称书札、手札、尺牍,自古就是收藏家们的雅玩之物。出自大家名人之手的书信,其书写随意,更见修养与功力,内容上也常常真情流露,当时的时事政治,学问探讨,文宴酬唱,人情世俗等等无所不涉。书信既有书法,文学等方面的欣赏价值,又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收集整理、欣赏诵读这些书信手迹,是颇有情趣,很值得玩味的。《刘诸城家书真迹》系谭延闿珍藏整  相似文献   

11.
王利民 《文献》2000,(1):129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  相似文献   

12.
张栻是南宋湖湘学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通过其父张浚承接忠孝家学以及焦定易学为主的蜀学,另一方面独得胡宏性理之学,主教于岳麓、城南书院,将湖湘学派发扬光大。张栻待人以诚,与浙学陈傅良和闽学朱熹结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前者曾问学于张栻,后讲学于岳麓书院,促成了性理与事功兼备的湖湘学“胡张”传统;后者与张栻同辈论交、相互启益,推动了闽学和湖湘学的共同发展,又随着朱熹地位的提升以及真德秀、吴澄等人对岳麓朱张会讲的弘扬,最终造就了影响深远的湖湘学“朱张”传统。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代名人书札》这部书,最早出版于1980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馆藏1100余封清人书札挑选、整理并点校的,出版时选用了640余通。2009年,该书又重新彩印出版。根据彩印本的前言,这批书札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启功先生建议,在琉璃厂购买的。启功先生当时还曾提醒图书馆,里面有些书札是"代笔",并非真迹,应当小心。但这个提醒似乎  相似文献   

14.
冯先思 《文献》2020,(2):171-192
吴梅、王立承皆为戏曲文献收藏大家,其藏品既多且精。国家图书馆藏吴梅致王立承书札五通,于两家所藏戏曲珍本讨论尤多。彼时吴梅刚刚返回南方,在东南大学任教。二人书札南北往还,涉及戏曲文献的评价、收藏之处颇多,可见当时戏曲文献收集之情形,对民国戏曲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于其关涉戏曲版本之处,略为疏释,于其间戏曲版本相关讨论,或纠其误,或补其缺,并梳理其收藏源流。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4,(1)
<正>江标(1860-1899)为晚清名臣,在任湖南学政期间改革旧制,大兴新学,声动全国;也是俞樾门下弟子,终生崇奉乾嘉朴学;同时又在诗词书画方面成绩斐然,是一位博学多能的学者。其交游甚广,相关信札也多有留存,例如已出版的《艺风友朋书札》、《陈宝箴集》、《汪康年师友书札》、《盛宣怀档案名人手札选》、《近代名人手札真迹》等书中即有收录,国家图书馆还藏有其致叶昌炽札五十馀通(即《江建霞尺牍》),这些史料在相关研究中已多有利用。此外鲜为人知的是,国图所藏江标《笘誃日记》中也记有部分函札底稿,可以补充其与李文田、张之洞、吴大澂、陈宝箴等晚清重臣的交游事迹,纠正此  相似文献   

16.
张蔚星 《收藏家》2010,(1):21-28
曾昭燏是一位勤于书翰的人,无论是在建国之前,还是在建国后。她每天都要处理各方面来函,也写了大量的书信给各方面人士。可惜的是因为十年动乱等原因,她写给各方面的书信要收集起来,也不是件易事。幸好南京博物院图书馆,珍藏了一批曾昭烯师友们写给她的书信,这些信对研究她的生平思想是颇有帮助的。这里刊发一部分,略做考订。  相似文献   

17.
汉章 《收藏家》2004,(7):61-62
北京2004艺术品春拍,中国书画成交价格持续火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过去多出现在古籍善本中的名人书札大量上拍于书画专场,并受到热烈追捧。中国嘉德黄宾虹致陈景昭书信16页(15×20厘米),底价7万元人民币,以27.5万元成交。华辰拍卖徐悲鸿致郭有守书信仅2页(43.8×25.6厘米,无封,图1),底价6万元,竟以23.1万元成交。有人叹谓:贵哉,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早期书信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新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1963年前的,收入37封,其中《致符定一》一封则是1976年在长春发现的。那一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从外地买进一批古旧书籍。图书馆馆长张复同志在整理线装书时,发现一函书页中有缝隙,打开一看,原来在蝴蝶装的线装书折页里夹着一张纸,抽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周翼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并不觉得他离开得很久。因为有父亲的文与画相伴,我一直以为他只是远行了——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再有时空的束缚,如他一生潇洒脱俗的性情,如他那枚方印“随心所欲”。父亲远行后,我陆陆续续整理他的文稿画作、笔记书信。古人有云“文人相轻”,父亲却在文艺界有着众多师友,他用他真挚质朴的笔,记录着同时代文学家、艺术家等师友的深情厚谊,虽非生死之交,却可以说肝胆相照。这些文章,收录在他的《画外谈画》《书房画室》《秋菊集》《手相》等散文集中。在父亲的文字里穿行,追随着他的足迹,我读懂了父亲,读懂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  相似文献   

20.
清未,在贵州学政严修竭力推崇东西洋文明的启蒙下,开启黔人跨出国门,学习法政、科技、教育,探寻国家复兴之路。1902年至1904年,严修两次东游日本,与黔籍留日学生频繁往还交流,又增添了一层深厚的师友之情。黔籍留日学生回国,又多得严修人脉的多方推荐和关照,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造就了一批民国初年崭露头角、驰骋政坛及文化教育界之俊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