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正新年伊始,《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向长期以来支持我们工作的学界朋友致敬。本期刊发专题论文、学术评论、读史札记共17篇。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诸方面内容。《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公摄政》参酌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有关资料,对周公摄政称王问题做了探讨。校长资料在传世的秦汉文献中并不多见,《秦汉校长考辨》一文同样利用了出土的简牍资料考察了秦汉王朝校长的职责。《九锡渊源考辨》就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高丽青瓷的研究备受中国学界关注。在中韩陶瓷交流史的研究中,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本研究将以朝鲜官方史料《高丽史》、《朝鲜王朝实录》及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等朝鲜文人文集及科学实验数据为中心,辅以《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中、日方文献,探讨中国青瓷制瓷技艺对高丽青瓷的影响及高丽青瓷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田子俊 《史学月刊》2015,(3):128-131
<正>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大学院制是中国历史上教育独立的一次积极尝试。关于大学院失败的原因,陈哲三曾归纳为与训政精神不合、学界派系的倾轧、主持人物的由合而分、经费的困难等(陈哲三:《中华民国大学院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79页)。还有学者认为失败缘于对法国教育行政制度模仿失当和大学院制自身的缺陷等(杨卫明、黄仁贤:《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非凡尝试——民国时期的"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但  相似文献   

4.
选本作为中国古典诗学一种最为重要批评样式,为研究中国诗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来源.陆诗自清代受到学界的关注以来,选本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陆诗选本收藏极为复杂,搜讨不易,其中部分选本如杨大鹤《剑南诗钞》、朱陖《陆放翁剑南诗选》、王复礼《放翁诗选》、顾佛影《剑南诗抄》等,学界少有关注.本文首次为历代陆游诗歌选本作一归总...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际互联网络进行《二十五史》资料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际互联网络进行《二十五史》资料检索陈爽信息化时代对传统史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史学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种种便利。利用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古籍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已成为学界当务之急。使用电脑进行史学辅助研究,最为可靠和最为直接的手段是建立电...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对于秦汉时期债务问题的研究,由于相关资料较少,一直很难深入,因此学界讨论较少。近年来,随着出土简牍的增加,与经济行为相关的材料不断丰富,使深入研究逐渐成为可能。此前学界对秦汉时期债务问题的研究,或从宏观角度讨论整体状况(如秦晖:《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第126页;刘秋根:《关于汉代高利贷的几个问题——与秦晖同志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第138  相似文献   

7.
新近搜集的《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是除敦煌吐鲁番文献外,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发病书》资料。它们的发现促进了学界对中国古代《发病书》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与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共同弥补了唐宋至明清以降《发病书》史料链条的缺失环节,有力证实了《发病书》确曾作为一类专门书籍在传统中国长期存在。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并非西北某一地区所特有,而是该类文献在历史时期普遍流行背景下的区域缩影。为便于学界利用新发现的《发病书》资料,将经过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8.
敬告作者     
我刊在《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3期公布了《〈中国史研究〉文稿技术规范》,对赐寄本刊稿件的文内标题、文内数字、标点符号、表格和征引文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敬请学界同仁垂注。  相似文献   

9.
蒙藏两个民族长期、持续的密切交往及其两者之间的深远关系,一直是蒙古学、藏学,乃至中华民族关系史、中国历史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藏学和蒙古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发掘了大量的藏文和蒙古文学术资料,并且进行了对勘、整理和研究,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资料还译成了汉文。在此基础上,藏学和蒙古学界联合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蒙藏关系的学术成果,如《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①《蒙藏民族关系史略》②《蒙藏关系史研究》③《蒙藏文化交流研究》④等,但由于时间、原始材料等因素,均存在着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编委会1989年第一次会议于4月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丛刊学术顾问吴丰培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主旨是讨论《<中国边疆史地资料丛刊>1989年编印计划》。会议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大正主持。他在介绍了学界对已出版的丛刊综合卷的反应,总结了编印综合卷的经验和教训后,就拟定丛刊1989年编印计划的条件、目的和  相似文献   

11.
继外交出版社在1994年和1997年出版忡国藏学书目(1949-1991)》和《中国藏学书目续编(1992-1995)》两册大型工具书之后,1999年年底,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了另一册重要的大型工具书《中国藏学论文资料索引》(刘洪记、孙雨志合编)。这几部工具书的出版发行,既是对我国藏学研究和出版工作成果的全面总结和展示,也是为我国藏学研究和出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内容丰富、编排科学、使用便捷的检索工具。这几部书的编成和出版,可以说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前夕,为我国藏学界完成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学术工程,其嘉惠学界的功德,现在还难…  相似文献   

12.
葛兆光 《历史研究》2013,(1):132-146,192,193
1933年胡适与陈垣关于《四十二章经》和《理惑论》译述时代的争论,虽然没有最终结果,但争论中提出的研究方法问题非常重要。通过追溯现代学术史上胡适与陈垣的这一争论,以及中外学界有关《理惑论》和《四十二章经》问题的研究,叙述西洋和东洋的佛教史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在20世纪上半叶如何影响中国学界,并揭示中国学界如何回应这些问题与方法,逐渐形成有关佛教史的现代研究进路,由此可以探讨现代中国学术界有关早期中国佛教史研究方法与研究典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初冬时节,我借陈其泰教授来山东大学讲学的机会,有幸对他进行了一次早已期盼的采访。陈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教学和研究多年,撰著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公羊学》、《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等著作多部,又主编有《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在学界很有影响。这次,他是应山东大  相似文献   

14.
魏初及其《青崖集》对于研究元代初年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学界长期以来对其关注度较低。现有研究成果缺乏对魏初生平的全面梳理,因此对其生平的诸多细节难以详辨。本年谱以魏初文集《青崖集》为基础,参考元人文集、正史等资料,梳理魏初生平,考证部分作品的写作时间,推进学界对于魏初及《青崖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魏初及其《青崖集》对于研究元代初年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学界长期以来对其关注度较低。现有研究成果缺乏对魏初生平的全面梳理,因此对其生平的诸多细节难以详辨。本年谱以魏初文集《青崖集》为基础,参考元人文集、正史等资料,梳理魏初生平,考证部分作品的写作时间,推进学界对于魏初及《青崖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银雀山竹书《田法》看战国亩产和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地主制前期的粮食亩产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现存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十分稀少和零散,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80年代公布的银雀山竹书中有《田法》篇1,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作品,其中比较集中地谈到了粮食亩产、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生产率等问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但对这些资料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分歧尚多。李学勤先生作了《〈田法〉讲疏》2,对《田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我想在这个基础上谈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正于读者方家。一、粮食亩产量《田法》中有关于粮食亩产量的…  相似文献   

17.
《奥古斯都功德碑》为罗马元首制创立者奥古斯都生前留下的自述,所及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是研究罗马共和与帝制转型期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该碑自发现以来,国外学界已有多种校勘本问世。兹特综合各家校勘,从古典语文逐译该铭文,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予以注释,为国内古典学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文本。  相似文献   

18.
正《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学界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史学界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一项史学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下面是编辑出版这套书的一些体会。一、编纂缘起。2012年年初,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涉及侯外庐的章节,便想到这个选题。当时顺便查一下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其著作的出版情况,得到的结果是,除《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思想史纲》、《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等书,还有《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下册)、《侯外庐集》(收有侯老论文,400多页)外,作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一,侯外庐论著很多,开本不  相似文献   

19.
傅玄是魏晋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们对其家世、生平、著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辩,对其思想面貌和文学业绩进行了认真分析,其代表作《傅子》在文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学界的注意。本文就现有资料,对今人研究傅玄及其《傅子》的文献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留下的典籍也是汗牛充栋,为我们研究中国的历史、思想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这些文献史料中,《国语》虽为学界所熟知,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也大量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对这本书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中思想内涵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唐人柳宗元曾评价《国语》说"其文深闳",且"繁芜蔓衍者甚众,背理去道",这样的认识恐怕是相关研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一大因素。再者,在中国传统的文献分类体系中,《国语》被列入史部杂史类,也影响了对其书地位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