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8月24-25日,第二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期间,来自日本、韩国、越南、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30余名学者,承继第一届研讨会的问题意识,围绕着"东亚秩序之理念与构造"和"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7月22—24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办的"明代的边疆问题与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明代的边疆问题与国家建构"、"‘南倭北虏’背景下的东亚交流与秩序"等论题,结合中日韩三国史料进行了深入研讨,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明代的边疆观念、政策与实践。围绕这一问题,赵世瑜《明朝隆万之际的族  相似文献   

3.
基于历史文化认同,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民族经过长期不断的交融,为近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华夷之辨(夷夏之辨)"观念也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华夷之辨"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观念,旨在用礼仪文化构建"大一统"的"天下"秩序。广义的"华夷之辨"包括"严夷夏之防"和"用夏变夷"两方面的内容,为儒家所提出、阐发和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华夷之辨"观念不但从未被淡化,而且还为越来越多的民族在不同程度上所接受和奉行,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历史文化认同。所有这些,与恪守"士志于道"行为准则的儒士群体的付出和牺牲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考察宋辽金时期不同政权下儒士群体对"华夷之辨"的实践活动来明晰上述认识,以增进对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8月27—28日,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和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东亚秩序之理念与实践"、"朝贡(藩属)体系与近代亚洲"、"抗日战争期间的边疆与周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5.
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下之中"建都理论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还影响了中国数千年间的政治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6.
李晓东 《史学集刊》2015,(2):4-9,17
古代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诞生直接关系到古埃及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历史发展方向。其诞生机制的深层根源在于古代埃及"原史"时期所处的生存压力性质:掌控自然变化和实施社会管理,远重于应对外部入侵。重自然而轻外战的英雄崇拜促使古埃及人产生一种崇尚秩序、平衡、公正的"玛阿特"观念。从这一观念对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规定性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古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沿革与分期:玛阿特一期与玛阿特二期文化。对于把握古代埃及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甚至于宗教的本质,玛阿特观念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总论给清史以准确的历史定位李治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2005:6 明清时期古代中国社会的终结及其教训南炳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2005:6 清代宗族、村落与自治问题冯尔康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2005:6 加强对清朝政治体制的研究常建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2005:6 "后十六世纪问题"与清朝 [日]岸本美绪清史研究 2005:2 清史研究与政治冯尔康史学月刊 2005:3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郭成康清史研究 2005:4 儒家意识形态与清初政权林国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5:5 降清汉族知识分子在清初的作用杨银权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科) 2005:2  相似文献   

8.
史学精粹     
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天下观———边境与边界形成的历史坐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各王朝所持有的是天下观。即在法理上,中原王朝并不认为天下有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国家。这一观念自先秦时期奠定之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期的疆域分布状况和观念变化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一词并非单纯的地域或文化观念,也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其中围绕"中国"形成的"中国"为"天下"中心且据之可以成为正统王朝的观念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众多民族尤其是汉和北疆民族建立的王朝或政权不断争夺"中国",在导致现实中疆域分布格局不断出现分裂和统一反复交替的同时,直至清代理想中的以"中国"为核心大一统的"天下"和现实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终于实现了重合,古代中国的疆域也由此完成了凝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柴英 《史学月刊》2013,(2):135-136
2012年8月23~24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日常秩序中的秦汉社会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和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国家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二十多家国内外高  相似文献   

11.
书讯     
<正>彭丰文博士所著《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全书共六章、45.1万字。该书对中国古代"国家"、"国家认同"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考察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明已经表现了追求"大一统"政治的文化特质,西汉时期"大一统"特色的中国古典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正式形成,东汉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1日至2日,"中国古代社会危机及其政府应对"高层论坛在百年名校河南大学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院校机构的30余位知名学者莅会,共提交专题研究论文24篇,学者们紧紧围绕"社会危机"和"政府应对"的论题核心,就中国古代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4月27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国秦汉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新乡召开。十余位中国秦汉史研究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七十余年来中国秦汉史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新时代如何高质量推进中国秦汉史研究、秦汉史研究的重要学术议题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卜宪群研究员指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国秦汉史研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仅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衔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概念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遏制"概念如何影响了冷战史研究范式?"概念史"将会给国际关系史研究带来哪些借鉴?"羁縻"概念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实践的宏观演进脉络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天下体系"理论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内涵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探究重要概念与学术体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有助于避免对非西方和西方重要概念的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有益于从中国视角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5.
<正>何平、张旭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版。该书探讨了作为分析性范畴的"文化"概念在西方和中国语境中的形成与演变,并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杂交"现象与中国古代的"和而不同"观念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该书论述了文化与文明教化、文化与人格、文化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并对文化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欧洲历史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应是社会科学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设的一级学科。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体系可用"一体"即中国边疆学,"三领域"即中国边疆理论体系研究、中国边疆历史研究、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至少可包括:中国边疆界定、"两大历史遗产"在国人历史认知建设中战略地位、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中"统一"与"多民族"、亚洲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过程解构、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六个方面话语体系的阐论。  相似文献   

17.
<正>一2013年8月,瞿林东教授主编的5卷本《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承担的"211工程"建设项目"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者及校外专家的通力合作下,历经十年编撰而成。2013年12月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河北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了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新书发布暨学术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11月5—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籍所联合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社科联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安徽芜湖举行。会议共发表论文46篇,来自海内外的50余位学者参会。传统文献学研究。王记录《经学与中国古代目录学》阐述了经学对古代目录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宴饮是中国古代统治阶层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宴饮非专为饮食,它在构建权力秩序、塑造政治权威和维系社会运作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用。秦汉时期,皇帝经常利用宴饮来构建皇帝权威、维护政治秩序,并规训臣民的服从意识。宴饮也是统治阶层协调关系乃至权力博弈的重要方式,在宴饮中遭受挫折往往会引起当事者的过激反应,造成关系恶化和政治冲突。宴饮长盛不衰,影响深远,与古代中国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特征所营造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城"的出现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需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古代文明的兴替密切相关。通过对古代城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居民族群、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生活、社会等级秩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一座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城址,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能够成为考察了解当地该时期历史文化的一座宝库。从事古代城址的研究往往需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