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贤  郭树杰 《沧桑》2009,(2):169-170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产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高职高专人才碚养目标,突出“职”的特点,构建“以物质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制度文化为完善”的文化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大胆的探索、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瑞玲 《沧桑》2010,(6):205-206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社会文化发展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建设、重视课外文化活动而轻视课内文化建设、重视学生文化建设而忽视教职工文化建设等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全方位配合。并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母体以及其他院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把校园文化建设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档案编研是新时期高校档案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资源贮备库。它是高校档案馆的一种特色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和服务文化的体现,具有贮存和延续校园文化、传播校史文化等功能。在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网络文化等创新文化建设中,彰显了它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思维 《神州》2012,(17):132+134-132,134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组织或一个人群在物质产品生产或精神产品生产及其它社会活动中为多数成员共同认同的风俗、习惯、舆论、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作风、待人艺术、精神境界等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外显于群体的作风.风气及精神面貌,而内隐于成员的心灵之中,因此对某个的组织的文化很难用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来给予肯定或否定。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校容、校貌为主的表层文化;待人艺术、制度建设的中层文化;还包括师生共同持有价值取向的深层文化。校园文化覆盖于师生员工的心理和生理,覆盖于人的历史和现状。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其“共享性”。即由一个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将长期影响着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把握方向性、职业性、本土化、人本化、校企结合等原则,要采取注重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等思路  相似文献   

7.
鄢月 《神州》2012,(5):34+36-34,36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科技文化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塑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等方面意义更为重大。本文结合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工作实践,以特色优势学科为依托,以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软实办已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因其特有功能,对于彰显民族精神,体现国家科技文化综合实力,增强国际争力,提升软实力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9.
高瑞娟 《沧桑》2010,(6):199-200,212
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民族国防意识、端正大学生价值取向、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入学教育期间的军训活动、开设历史学科、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是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崔美华 《丝绸之路》2013,(10):44-45
校园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最集中环境。因此,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是校园精神文化生活的总和,是熏陶、感染和引导学生的无形力量。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是要优化教学环境、改善办学软硬件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与细则,实现学生能够真正受益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应具备必要的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和科研精神;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结合学校发展和实际,研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12.
张玉 《沧桑》2010,(2):14-15
张家港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充分认识张家港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深刻把握张家港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一致性,有着现实的重大的时代意义。张家港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张家港精神是对时代精神的发展。以张家港精神鼓舞斗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赵和忠 《攀登》2006,25(4):27-29
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党的建设的统一性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党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中的正确领导,不断开创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对于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在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综合发展的结晶,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管理特色、价值理念和精神风貌。高校图书馆文化具有凝聚、约束和辐射等多方面的功能,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的形成,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合理规范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对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和图书馆文化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不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必须真正体现在学校明确的办学思想中,完整反映在学校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历史考察和结构分析,可以辨析高校校园文化现象,还原高校校园文化状态,为高等学校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在高等院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他的基本要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文化建设的各方面。通过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利用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的建设;大力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创建现代校园文化价值观念:创建和谐校园,深刻开展荣辱观教育的途径。最终使现代的大学生们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民族价值,科学理解改革创新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在高等院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他的基本要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文化建设的各方面。通过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利用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的建设;大力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创建现代校园文化价值观念;创建和谐校园,深刻开展荣辱观教育的途径。最终使现代的大学生们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民族价值,科学理解改革创新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8.
白廷举  马天山 《攀登》2006,25(3):110-116
发展经济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手段之一,也是解决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营造有利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梁代生 《攀登》2005,24(12):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民族精神培养越来越重要,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经济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内容更加丰富,也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如何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