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善于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知识阶层在唐宋时期远渡重洋,深入中国社会,以多种途径学习吸收中华文化。在此时期,有大量唐宋典籍流入日本,为日本文化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同时,日本返传典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本文试从唐宋典籍流日后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日本返流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影响两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本民族的相对主义价值观具有飘忽不定、趋炎附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日本民族善于随机应变、相机行事;第二,日本民族对自己、他人及人类的责任意识淡薄;第三,日本民族的价值判断往往建立在“他者指向”的基础上,这是受集团归属意识的影响而产生的特殊结果。日本民族的相对主义价值观对日本当代政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追求成为所谓“普通国家”;第二,否认日本的侵略历史;第三,出现军事大国化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日本书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古典书法相比,其风格趣味已迥然不同,特别是作为艺术来看,已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的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成了日本艺术精神转化的催化剂。本文仅就被日本视为民族艺术的代表——书法为例,试加论证。众所周知,日本从公元五世纪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时期,中国的文明也渐渐地在日本产生影响。书法艺术亦由百济传到东瀛,从而开始了日本书法的历史。但此时的日本书风只是留于对形式美的追求,在作品中却看不到日本人的民族感情和抒情活动。可以说是踏着中国书法所走出道路而蹒跚起步。以后的书风都深深烙印着中国艺术影响的痕迹。奈良时  相似文献   

4.
于洋 《神州》2012,(18):36-37
唐朝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富强地立于世界的东方,日本的国力远不及中国,而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推移使得在近代的中国落后于日本,这个变化有历史的原因,更离不开历史串件背后的民族群体心理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尤其着重于从文化方面入手分析中国的民族群体心理。其次对日本的快速发展进行探究,究其背后的民族心理因素。总结后对民族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陈垣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是陈垣民族文化史观的主导思想。在数十年的治史过程中 ,他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 ,深刻揭示中华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阐释中华文化对外来宗教、外来民族的巨大影响。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抗日战争中 ,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 ;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民族的新文化 ,念念不忘推动中国学术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陈垣以中华历史文化为本的民族文化史观 ,强调了文化的个性和以此为基点的文化进化的包容性 ,对于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 ,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书画装潢受古代中国、朝鲜的文化影响,在7世纪随着写经事业的盛行而产生。此后,受佛教文化及宋文化的影响不断发展,随着日本美术的本土化,其书画装潢形成了以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美术工艺,在经过中国茶文化东渐和日本茶道的洗炼后,日本的书画装潢形成了手卷、屏风、障子以及真、行、草三体的挂轴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简史及其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位列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发源于中国并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至世界各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饮茶以及由此发展出的茶文化更是丰富和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品质,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对中国茶史及其对外贸易、传播的研究是一带一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这些研究可以证实中国茶及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兴起和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本工作结合相关文献及考古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在茶的历史发展、对外贸易、世界传播路径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这些总结将为其它相关研究工作的参与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开始形成的日本现代历史编纂学是模仿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学建构的,但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深厚的历史哲学基础,在思维层面对历史编纂学构成重要影响的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念。尝试梳理,可见有亚洲主义、东洋史观、皇国史观、现代化论、自由主义历史观等前后贯通,皆对日本历史编纂学产生重要影响,其程度足以提示对日本现代历史学在亚洲各国处于"领先"地位说以及日本实证主义历史学所能实践的客观性程度重新考量。亚洲现代历史编纂学皆在西方殖民主义东来大背景下以对本民族和国家的重新体认与重塑作为核心关照而展开。日本历史编纂学推演中的特殊张力,在于其在发展早期融入建立日本殖民帝国的语境之中,后来又在重述殖民帝国历史与现代化发展关系之间纠结,其对亚洲邻国历史叙述的基调和方式,也应在这一视角下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9.
肃慎女真族系是中华民族和东北亚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民族历史发展和东北亚民族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肃慎女真族系的研究也是中国民族史研究和东北亚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外民族史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族文化与兄弟民族文化不断进行着碰撞与交融,中华文化实际上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多源发生、多向发展和多元并存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常态和规律。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北方民族曾多次入主中原,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拟从北曲兴盛的原因看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对元代北杂剧(包括散曲)的繁荣做出更加合乎实际的解释与评价,意在说明,北方民族在北曲创造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北曲是多民族文化共同培育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为爱执着     
《山茶》2014,(6):6-6
不到夜半。就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我挚爱的书籍。似乎只有在黑夜中泛着黄韵的灯光下。气氛才足够庄严。打开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就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建筑学的书籍,它同时阐述了中国历史与建筑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融入了作者对中华文化深深的情感。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在文章的宇里行间和老照片中。或隐或现地伴随着另一个人的身影,那自然是梁先生的爱妻,林徽因。  相似文献   

12.
王明伟 《史学集刊》2008,1(3):37-41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以陆羯南为代表的日本民间国粹主义者,反对明治政府的脱亚入欧政策,主张建立中日联盟,以东方国际体系来对抗西方国际体系.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为契机,陆羯南积极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展开工作,对戊戌变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任新来 《文博》2009,(2):46-51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佛教、道教、儒教对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法门寺地宫茶具的发现,证实了唐代宫廷茶文化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茶道"最早出现在中国,并由中国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茶文化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族的天皇崇拜思想论略孙立祥天皇崇拜思想是自古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潜层,对日本人的行动起着导引和支配作用的观念意识,对战前的日本历史进程产生过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这一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略作分析,就教于学界同道。1.日本民族的天皇崇拜思...  相似文献   

15.
东亚的茶文化源于我国,但如今“茶文化”这个词却着实让人感觉和生活若即若离,不太知道该去哪里学习和了解相比之下受中国影响颇多的日本,却把茶文化发展成了一件全民皆了然一二的事.远渡而来的茶文化曾经是日本贵族崇拜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因此诞生了“日本茶道”以及诸多“茶人”、“茶室”,其中现存最出名的茶室大多诞生于日本战国前后,犬山“有乐苑”中的茶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就是一种摄取融合外来文化并不断学习发展的混合文化,日本在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本文试从中日之间的茶文化交流着手,来阐明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一、宋代茶文化简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古老的饮料,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饮茶的好处,初为药用,继为茶饮。历史上,以茶汁当饮料,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把饮茶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则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奠定了茶道的形式和内容,饮茶由此开始讲究境界,强调饮茶体验人生的茶道,茶文化也逐渐形成,并迅速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18.
董兴华 《黑龙江史志》2013,(17):134-134
博大精深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之后,很快走出国门,影响到周边地区。尤其是通过朝鲜传入日本的儒学,经过短暂的沉寂,在推古改革和大化改新之后,儒学逐渐为日本民众所接受,并与日本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儒学。本土化之后的儒学,对日本的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安一 《神州》2012,(33):27-27
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源氏物语》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巨蓍。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它创立了对后世日本民族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物哀”文学传统,对日本民族文学的崛起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系统阐述《源氏物语》“物哀”精神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曦 《文博》2001,2(5):24-28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连续性,五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空间格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初具雏形。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所形成的文化格局对其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里仅从主要的几个方面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