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历史记录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思考过程。史料思辨性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和思辨历史史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应对未来的挑战。一、理论依据:历史教学的理性转向叶小兵表示,分析探究历史事件并获得历史思维的过程就是历史教学。赵亚夫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批判性思维是面对认知对象,做出肯定什么或否定的思考过程,它是以问题为起点,认知能力与情感的结合体,既是一种思维技能,又是一种人格或气质。该思维能力在青少年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林秋  崔新颖 《神州》2013,(6):173-173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它对大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创新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对高等学校的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和能力,高等学校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4.
徐强 《黑龙江史志》2012,(22):59-60
因果律是人们进行逻辑思维必须遵守的重要法则,它要求从一个本质属性推出另一个本质属性。从现代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完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但它却是晚熟的,在原始人进行了千百年的类比思维后,因果律才渐渐得到理性的认识。不但如此,在强大的历史惯性作用下,误用因果律的现象还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只有具备科学思维,才能学好生物学科知识。科学思维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终目标,人们需要通过学习,让自己具备科学的思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时,要让学生学会质疑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论辩逻辑、尝试科学创新,在长期和持续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科学思维。当前,教育学者们将科学思维分为逻辑思维、构建模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闫朝晖 《神州》2012,(18):188-188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限于已有的秩序和见解,而是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方法,新技术等,创造性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廊思维等的有机结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互补,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中心和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韩志梅 《神州》2012,(16):294-294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作文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就此笔者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长庚  陈光军 《神州》2020,(5):194-194
本文主要从中学数学领域出发,以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的融合之道,联通虚拟、实体以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点、线、面、体的连接性想象中充分地、自由地发挥,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思维体系,加深对空间、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工程思维、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效提升学生推理运算、数据处理、3D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朝阳 《神州》2014,(14):155-155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使人们的思维从整齐但纷繁的文字表达中解放出来,在表达上注重各项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思维可视化、形象化。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如何应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军学 《神州》2012,(9):86-87
物理思维,就是物理学中的科学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及物理事物闻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物理思维的主体是具有特殊生理和心理机制的人,物理思维的客体是客观物理亭物。物理思维具有深刘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的特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从而形成概念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学科,由于知识的欠缺、方法的不当和消极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物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思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现代形式,也是人类思维方式发展到现代的必然产物,它不仅适合于人们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而且亦适应人们改造世界、变革现实的需要。系统思维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文青 《神州》2012,(19):45-45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跨越时空界限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指在写某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按一定方式写进文章。  相似文献   

13.
王毓 《神州》2011,(9S):80-8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有了兴趣才会将它做好,写作也一样。目前许多学生写作能力提不高,重要的原因是达不到“作文是乐事”的境界。这一现象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其一定的规律的,十岁左右的儿童心理出现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趋向,虽然他们已经进入学校受到了正规的系统的教育,思维也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仍比较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怀着积极的情绪,主动地、愉快地去写,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怎样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张萍 《攀登》2005,24(4):123-124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在艺术和文学等的创作实践中,两者却能够统一起来,并且在创作的每个阶段上都交互影响。形象思维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逻辑思维从属于形象思维,帮助它塑造出具体真实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发展需要批判性思维,在科学教育的课堂上需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当下课堂充斥着灌输,缺乏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角度看,这种缺失的原因有,一是教师不是批判者,二是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封闭而专制,三是学生自身的"向师性"。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自身要是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在强调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独创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批判性思维与教育的联姻,给现代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语文课程又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肥沃土壤,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晓玲 《神州》2012,(7):71-71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地触及到事物的“本质”。直觉思维作为一种重要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晓红 《文史月刊》2012,(Z3):239-239
问题学习是当今教育改革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越来越热,"不仅在于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新思潮,更重要的是,它确实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对我们当前以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具有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相似文献   

20.
正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在认知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作为认知的加工方式,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这些过程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