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北道情     
张璟媛 《沧桑》2012,(3):108-110
金元时期,以宗教宣讲形式出现的晋北道情,逐步吸收北路梆子的音乐元素,并借助勾子腔表演技艺和武场音乐,走上舞台。随着受众变化,晋北道情由说唱向戏剧道情转变,褪去了宗教色彩,而更多具有戏剧特色。  相似文献   

2.
韩路 《神州》2013,(32):217-217
近年来,李碧华的作品纷纷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登上荧屏。在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戏剧性因素,这些元素包括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这样的作品既可以让读者享受戏剧般的矛盾和立体感,又可以让导演有的放矢。本文就以李碧华的经典之作,也是几部被搬上荧屏之作为例,探究李碧华作品中的戏剧元素的形成原因以及这些戏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洪深(1894~1955年),我国早期电影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洪深将从西方舶来的以对话为主的新型戏剧样式正式命名为"话剧"。话剧这一新型戏剧样式从此在中国得以正名,并在此后的发展中展示了自己的辉煌。1937年初冬,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二队,经过南京、徐州、开封、郑州等地后,来到了汉口。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梅 《丝绸之路》2009,(24):79-80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戏剧如何走出国门,为西方观众所欣赏和接受,成为跨文化工作者面临的研究课题之一。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跨文化传播方面,应该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促进文化融合,将中国传统戏剧打造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丁华良 《沧桑》2011,(6):130-132
作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形式,荒诞派戏剧是对传统戏剧观念和表现方法的一种颠覆和发展,其在主题表达、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实验特征体现的是西方人对传统价值的否定和对自身现实处境的关切。  相似文献   

6.
何文珺 《神州》2012,(4):98-102
从1982年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到现在,小剧场戏剧在我国已走过了30个年头。回望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的不外乎是戏剧文学三部曲:80年代发轫于西方实验  相似文献   

7.
韩丹 《神州》2012,(23):21-22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先产生于法国后流行于欧美的戏剧流派,它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规律,以表现社会及人类的荒诞状态为目的。这一流派对中国的戏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不仅出现了荒诞派戏剧作品的大量译介与传播,甚至还产生了向其学习的实验剧。但在这些实验性戏剧中却有很大一部分因为存在弊端而被否定。2001年上演的喻荣军作品《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不但很好的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特色,更融入了很多本土的中国元素。使得这部中国的荒诞派戏剧不仅能表现荒诞本身而且更具批判与预警作用,成为了中国荒诞戏剧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精品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秀梅 《神州》2020,(1):48-48
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作为着手点,对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对当代服装设计上所运用到的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进行分析,结合当代服装设计理念,探究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得知,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当代服装设计水平,需要我国广大设计人员对传统戏剧腐蚀元素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西方戏剧是依靠制造逼真的生活环境来再现生活的原形,重视的是再现和严格写实;而中国古典戏曲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在气质为主要目的的,重视的是表现和写意。多年以来,"写实"与"写意"成为人们区分中西戏剧艺术特征的标志性词语。然而,欧阳予倩以他对中西演剧手法的谙熟和从事多年舞台生活的经验,在戏曲表演舞台中不断追求"写实"与"写意"的共通融合,从而反映出他在演剧理念上独特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戏剧的典范之作,历来都被视为一部命运悲剧。本文从剧中的核心意象"脚"说起,来阐明该剧的流浪主题以及对西方后世流浪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璐璐 《神州》2012,(35):203
音乐歌剧之所以能够具有巨大的魅力是在观众们运用听觉感知下并结合视觉来获得理想中的音乐形象。歌剧音乐具有的个性化特征与角色的个性化特征是统一的,并且能够塑造完美的戏剧艺术形象。中西歌剧的经典角色卡门与金子都有着自身独特魅力感染了每一个观众,她们用狂野的力量震撼到每一个受众的内心。本文对有着类似特征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位歌剧女主角音乐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中西方歌剧。  相似文献   

12.
“民众时代”与西方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美)R·王宾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受到欧洲史学观点的影响,用欧洲社会的发展模式来衡量中国社会,并把欧洲与“现代”、中国与“传统”联系起来。近年来这种观点有所变化,多数人认为中国和...  相似文献   

13.
乔新生 《攀登》2006,25(6):159-161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解读,让读者了解和掌握不同于西方戏剧的我国古典戏剧———元杂剧那集曲词、宾白、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独特的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4.
田甜 《神州》2014,(18):11-13
复仇是人们在法律成熟以前解决仇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作为一个基本的文学母题,古今中外均有大量包含复仇情节的文学作品出现。本文从法律思维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古希腊复仇主题悲剧和莎士比亚复仇主题悲剧中的所流露的法律观念的继承与演变,来探讨西方两个戏剧繁荣时期的剧作家在法律影响下对于复仇行为描写的变化。并以两部经典且相似的复仇悲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特斯与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的差异之比较,提出对于哈姆雷特延宕性的法律角度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15.
焦菊隐是我国杰出的戏剧艺术家,早年曾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培养出一批京剧名优。后留学法国,攻读西方文学和戏剧。1938年回国后,从事抗战的戏剧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执导了《龙须沟》、《茶馆》等一批名剧,开创了中国民族话剧的新纪元,也奠定了他一代戏剧大师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使戏剧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达戏剧情感等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运用表情与肢体语言来表达戏剧的情感、运用肢体语言塑造戏剧中的生活情感以及运用肢体语言无声特点展现戏剧魅力等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期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提升戏剧表演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艺术内涵,使戏剧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梅绍武 《百年潮》2003,(3):63-65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天女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  相似文献   

18.
焦天龙 《南方文物》2008,(3):101-107
文化概念在西方考古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副有.再到被扬弃的变化过程。在当代西方考古学中,“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族群”(ethnicity)等概念成为西方考古学者分析考古材料区域特征的主要术语。这些术语被用来探讨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与欧美考古学相比,中国考古学界虽然有关于文化因素分析的探讨,对文化概念本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并完全错过了西方考古学过去三十年来有关风格的大讨论。西方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扬弃过程值得中国考古界深思。  相似文献   

19.
陈佛子 《神州》2014,(18):174-174
在戏剧表演的领域,主要是依靠着演员在舞台当中的表演作为艺术的主要展现形式,演员通过对戏剧中人物的性格把握,在一系列的行动上对角色进行刻画,故此表演是结合动、静来构成的,这就需要演员对于表演中的节奏进行把握,根据其特征使得整个表演符合戏剧内容。本文主要就戏剧表演中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探究对戏剧表演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一、整风和生产 为了表彰在1943年反“扫荡”中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民兵英雄、拥军模范和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1944年春节过后,晋察冀边区党政军群领导机关在阜平县史家寨村召开了北岳区群英会。抗敌剧社为大会演出了《子弟兵和老百姓》等戏剧,歌曲《让地雷活起来》、《王老三减租小唱》等,并派出创作人员列席会议,决定以戏剧来反映英模们的事迹。会后,即由专人分头到英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