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涛 《神州》2012,(22):276-276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本文结合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杨立明 《神州》2013,(10):132
计算机课程目前从很早就已经开设了,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有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所以计算机教学以及成为了现在必修的一门课程。现在社会是个计算机发展的社会,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计算机,很多非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知识,以前不懂文化叫做文盲,现在不懂计算机的也叫做文盲,所以,如果缺乏计算机知识,以后到了社会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在课堂中,如果把计算机课堂进行的有声有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的安排和实际需要,将课程知识模块化教学,这样有利于形成整体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相似文献   

3.
童建林 《南京史志》2022,(24):69-71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国家信息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所以计算机基础课堂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学校需要制定以社会实践与运用为导向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研究策略,并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一、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有些教师不重视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调查计算机教学现状时,我们可以发现,有部分计算机老师在上课时忽视了对学生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直接让学生实践,虽然通过实践学生更容易掌握计算机知识,但是脱离理论基础的实践应用是不能长久的。  相似文献   

4.
阎立新 《神州》2013,(8):142-142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全社会普及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显得十分紧迫。为此,这门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典型办公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积累的  相似文献   

5.
林旭东  朱梅阶  刘汉兴 《神州》2011,(8X):176-177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一般教学偏重理论而轻视实验教学环节,降低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离散数学增加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松岩 《丝绸之路》2012,(16):126-127
课程实践是利用课堂和课外两种教学环境,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博物馆学通论课程是博物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重要必修课,是以帮助学生掌握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建立专业意识为目标的基础课。由于课程涉及应用理论,在教学活动中,除课堂理论教学外,还需要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对博物馆学知识体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特殊性,使得中职学校的课堂效率极差。针对计算机课堂以实践操作为主的特点,提出用分组评价的方法,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控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培养学生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课程。该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操作能力,以及在短而集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宇英 《神州》2013,(1):100-100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必可不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要想提高中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立足教学,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杨克斌 《神州》2020,(1):91-91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计算机在社会各界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教学中也越来越关注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初中阶段常设科目,各校已配备了相关教学设备,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操作,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基于这一情况,教师需结合新时代新发展,引入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对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运用。  相似文献   

11.
孟凡英 《神州》2013,(5):109-109
随着我国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计算机这门课程是职高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这门课程是集于知识还有技能为一体重点的突出对实践的培养,这是对于一个以就业为发展方向的职高来说,计算机教学是应该面向应用和实用。那么怎样才能将计算机这门课程给上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就是对新形势下职高计算机教学进行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陈金锦 《神州》2012,(17):98-98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当前形势,其次分析了计算机一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最后是关于计算机一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两者之间的一些协调问题,提出了自己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3.
周世健 《神州》2012,(9):427-427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进行教育,而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并且发散思维能力较强。为了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率,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就变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徐卯 《神州》2012,(21):187+194
专业技能训练是电工电子这门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程实践的环节,可以使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可以从技能训练当中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指导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进行电工电子专业的技能训练课程的创新性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提供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学习主要由声乐课堂学习和声乐舞台实践两部分组成,课堂学习主要传授的是声乐演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它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舞台实践,但是舞台实践却离不开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理论知识的支持,只有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寻求自己进步,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自己演艺实力的目的。舞台实践在学习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舞台实践在声乐演唱中的教学影响进行论述,为学习声乐的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任俊丽 《神州》2012,(18):186-186
备课,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出什么效果所进行的设计,表现在书面上就是对课堂讲授内容和课堂结构设想所形成的教案。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基础,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计算机作为一门专业性而且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它的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以下是我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对计算机备课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范志伟 《神州》2013,(1):64-6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高学生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提高职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本人通过近几年职高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简单谈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几点探索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职院校实践课程操作的前提下,高职教师在教学环节进行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操作探索,从现状出发,阐明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从具体方法入手,进行实践探索,寻找更为适合高职教育的方式,对以后的课程设置及具体应用提供借鉴。一、课程教学现状在目前高校教学环节中,基本上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导,甚至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当中,把旅游市场营销全部设置  相似文献   

19.
张红丽 《神州》2012,(35):139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在计算机领域中的软件以及硬件的水平也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是要求我们高职院校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不断的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来寻找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本文就是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壮 《神州》2013,(10):13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信息社会每个人所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不管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但是在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因素问题,这些存在的因素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