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物普查工作既能完善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又能起到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的作用。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与文明,反映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因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物普查不仅能够有效全面地了解掌握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要充分地发挥文物普查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受到现代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我们身边传统的民俗文物正在不知不觉地悄然逝去,不复存在。因此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显得日益紧迫,抢救和保护民俗文化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刘康 《中原文物》2007,(5):108-110
随着人类对文化遗产认识的日趋深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作了明确的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民俗是一般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传承文化,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有内涵底蕴。民俗文物则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不同的社会风俗。一件近现代的民俗文物,可能就是几千年前民俗文物的伟承和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民俗文化及其遗产正在快速流失,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让文物活起来,将遗产用起来,是新时期强烈的社会呼声,也标志文物工作和文化遗产事业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进入了主动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和综合性保护利用的新阶段。为此,需要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定义、价值与作用予以重新思考和评估,对保护与利用一些具体范畴与相互关系予以重新界定,甚至需要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系统理论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6.
加强文物保护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邻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文玉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权威见证,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强化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近些年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始终把加强文物保...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中国的文物工作要从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以及文物与时代、社会、公众之间的新型合理关系。要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在现实生产生活与未来发展中的再脉络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遗产价值认知与评估系统,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文物与人的新型关系。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要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文物价值评估、文物移交管理、文物登录、信息公开、预防性保护等行业基础工作。设计符合国情的保用之路,要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建立综合性全覆盖的文物保用管责任体系并使其真正落地。文物事业责任重大,应紧紧围绕中央对文物资源和文物工作的战略定位,构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艳阳 《神州》2021,(1):44-45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遗留下诸多文物,其中大量的文物陈列在博物馆中,通过陈列与展览起到社会教育作用.民俗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产,通过保护这些民俗文物可以见证不同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以及风土人情,对历史研究和文化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博物馆需要在新时期继续加强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本文从民俗文物的内涵以及保护...  相似文献   

9.
由于民俗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文化遗产,民俗文物中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有很多民俗文物。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及由此引起的争论、争议问题亦随之出现。为此,笔者首先欲就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进行探讨,并认为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一)属性不同; (二)生产方式不同;(三)存在方式不同;(四)传承方式不同;(五)展示、展出方式不同;(六)情感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海南省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儋州古盐田、澄迈古村落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大海南红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力度。海南文物资源独特而丰富,水下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首位,革命文物、华侨文物、民族文物和古建筑、古村落独具特色,已成为海南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意见》确定,要加强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积极推动儋州古盐  相似文献   

11.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文物普查是通过对文物基本情况及状态的调研普查,判断文物保护性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物普查能够使我国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培养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奠定基础。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我国应在以往几次的文物普查基础上完善文物普查及保护工作。本文就文物普查及保护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文物工作始终面临着保护与利用的问题,文物保护直接影响文物利用,而文物利用又反过来促进文物保护。本文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为依据,以故宫博物院文物合理利用为个案,说明文物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方法,阐述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物是历史的、民族的文化遗产,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保护文物是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保护文物,实际是保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对历史的负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保护同时代文物、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及“四有”工作文化渊源、保护文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文物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等,阐述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与文化自信,取得保护理论与实践重要成绩.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物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与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的概念有着明显区别,但也有交叉联系。云南有着丰富的民俗文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云南的许多民俗文物面临消亡的危险。保护和利用民俗文物,博物馆责无旁贷,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以"当下存在着"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其实,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而言,它与文物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在今天的延续,同样需要被保护。为了更好地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文广新局决定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筹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也就是俗称  相似文献   

17.
文物保护和利用是文物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是继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在我党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文化保护和利用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和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相比,问题依然突出。文中分析了当下文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且深入探究了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各种新渠道与新方式,从而有效发挥文物在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密切,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它们同属人类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强势文化不断削弱弱势文化而急需保存我们文化多样性的形势下,加强二者的保护、传承和研究,特别是二者的结合研究,对保存我们文化的多样性,将更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法律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超 《民俗研究》2008,(2):26-35
在我国目前大力开展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民俗文化遗产”的有关问题,往往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承”或“民俗”(folklore)相等同。本文集中介绍日本法律对于“民俗文化遗产”的界定及其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希望对我国学术界在讨论与“民俗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问题时,能够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刻造像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文化史上的重要成果。我国石刻造像艺术博大精深,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我国历代都有不同时代特色的石刻造像文物,造型丰富,材质多样,工艺精湛,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当前条件下,做好石刻造像类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民间流散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石刻造像文物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拓展石刻造像的知识传播和普及,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