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延伟 《神州》2014,(5):5-6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以其鲜明的文化特点和丰富的文化情感而著名。少数民族作家用其文化积淀和历史的眼光为人们带来了赏心悦目发人深省的文化作品。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对民族情感的深刻领悟赋予了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深度的文化精神。本文从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情怀出发,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他们内心的独特情感,以人格感染作品,以作品体会人生。  相似文献   

2.
《攀登》2021,40(2)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政治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或次级文化,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有其内在关联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优秀资源,并且引领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的固有的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廓清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是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五个认同"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景观、气候环境、物产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外来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文化条件及受众审美反应共同作用下,当代南北雕塑在选题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存有显著差异。北方雕塑多体现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雄浑有力、体积感强;南方雕塑倾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活场景描绘,灵动柔和、刻画细腻,注重艺术家内心意识的纯粹表达。为增强雕塑作品的文化多样性,推广民族文化,应在选择地域性作品材料、采用高辨识度工艺手法、选取地方自然与人文元素题材三方面强化南北雕塑风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先生确证屯堡人为汉族后裔,屯堡的文化主体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史料记载与文化系统是判定屯堡文化主体杂糅的重要依据,亦是论争焦点,其发生学研究亦历经了汉族后裔到北方少数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到汉族地方集团的转变。回观屯堡文化研究轨辙,地戏傩戏之辩、屯堡族属之辩及屯堡社会形态之辩引领的民族志书写、人类学考察、社会学调查、历史学考证、文化学追根及民俗学实践的多学科研究,已然由资料学意义上的搜集整理转向跨学科研究,由描写研究转向理论研究,由"回望过去"转向"朝向当下"。  相似文献   

5.
"和亲"政策最早源于汉朝,唐朝时期尤盛,直至清朝,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和亲"政策不仅促进了边疆的稳定以及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力地巩固了汉族的政权,而且使得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礼仪、服饰、建筑、贸易、音乐、宗教、典章制度以及文化知识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至今,甘肃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隐约形成了代际样貌的雏形。大多数作家有着深厚的田野积累,同时有着最为宝贵的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真挚感情认同与真切责任意识,对母族文化的"扎根"与"深描"式艺术处理使得他们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采。因政治意识、知识结构、文化取向、文学观念、文化身份定位等主观因素和地域生态、政策导向、媒体信息、评奖机制等客观因素而使得甘肃少数民族小说作家形成了类型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化总是具有民族性的,民族的特性也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文化中。目前,有一个比较突出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如何对待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土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青海、甘肃两省的"特有"民族。它世代与汉、藏等民族在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河湟  相似文献   

8.
贯云石作为元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作家,在散曲创作中表现出了不同于汉族文士的内容与风格。文章将他的作品置于北方民族文化视野中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其散曲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张海华 《沧桑》2014,(6):217-220
在移民精神、文化融合、人文地理环境和造物思想等动因趋势下,客家文化及客家传统服饰特色逐渐形成。我们可以将客家传统服饰特色集中概括为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和源头,融合了客家移民途经地、驻足地、定居地的少数民族和土著特色,历经千年积淀而成,具有广泛的地缘、深厚的文缘和一脉相承的亲缘,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清晰展示汉民系文化由北至南、由内陆向海外传播、发展、壮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 ,甘肃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最早接触、杂居和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荟萃的地区。自元明以来 ,这里逐步形成拥有诸多少数民族的省区。这些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影响下 ,其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 ,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面貌。本文以东乡、裕固、保安和藏族为例 ,阐述了他们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12.
张静妍 《区域治理》2022,(1):13-16,20
以保山为典型的保山其他县区都有民族聚居区,虽然没有少数民族,但13个世居民族都有着特色文化,要提高旅游品质及内涵,民族文化的挖掘、开发有广阔的前景,这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利于帮助民族聚居区脱贫致富.保山民族文化具有"典型性样本"价值,对于全省旅游产品开发利用的形式及途径则有相似性,因而其研究价值也就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3.
在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的编写过程中,分期和叙述方式的确是件比较难办的事。鉴于地缘环境、历史沿革、文化生态的差异,我认为,各民族文学史的分期和叙述方式,不应一味套用汉族文学史的“路子”,而应该多样化。确定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分期和叙述方式,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在其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其中包括陶情冶性、审美娱乐的功能),及其演变情况,要在这里面见联系、找趋势、寻规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某一少数民族迄今为止的所有文学现象、已搜集到的全部作品及它们的  相似文献   

14.
胡鑫 《黑龙江史志》2014,(3):326+328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王国-"句町王国"创造了流芳后世的句町青铜文化,现存于云南文山州博物馆的"青铜人面鱼形四鸟纹当卢"便是句町青铜文化的遗物,其器形独特,纹饰精美。从它的器形、纹饰、材料等方面都映射出了古句町王国灿烂的青铜文化,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关纪新(一)我们在一些有关的著述中,已经对少数民族作家及其作品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这个话题,做过较多的探讨,从民族作家和民族文学客观生成的各自场景中,认定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从基本意义上说,总是该民族文化的派生物和组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社会各界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力度.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文化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而借助法律手段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要从根本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就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的进行民族文化保护.本文就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现状进行了阐释,并从法律层面进行探讨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旨在全面、有效的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18.
"屯堡"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遗存,"屯堡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并富于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文化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方节事活动是指我国少数民族所保存并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其通常表现为地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实践、文化表演等文化形式,并且主要是为配合当地重大节日所特别进行的活动。所以,少数民族地方节事活动旅游兼具文化、历史、艺术、经济、审美以及创造等多种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传承意义。而海南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通过不断积累、融合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且文化形式较丰富的少数民族地方节事活动活动,不仅覆盖范围较广,而且保存较完整,有着重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基于这一方向,通过对海南省少数民族地方节事活动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以探究其旅游发展动因及重要价值,并提出海南省少数民族地方节事活动旅游产业的合理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岭南地区 ,聚居了瑶、壮、黎等少数民族 ,其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少数民族社会文明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民族学材料 ,试图从宏观上对明清时期岭南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所表现的共性与特点进行探讨 ,以归纳总结岭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特色与发展规律 ,对于婚俗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也作了论述 ,为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