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学费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帮助普通家庭解决日益高涨的大学学习费用已经成为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症结所在。美国推行的529教育储蓄计划,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储蓄政策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英震  宋倩倩  陈新春 《沧桑》2010,(1):155-15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学费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帮助普通家庭解决日益高涨的大学学习费用已经成为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症结所在。美国推行的“529教育储蓄计划”,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储蓄政策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论述了新移民产生的背景、中国新移民在移居国所面临的挑战、移居国的制度限制与社会支持机制的作用,探讨了海外华人移民子女教育的成功因素。认为在西方或东方不同的社会结构、教育制度和文化环境下,子女教育问题对于中国新移民家庭来说都是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华人家庭面临着种族歧视的结构障碍以及文化和代际的双重冲突,新移民除了依靠自身能力和经济社会背景外,还通过华人社区的社会支持机制来缓解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代际冲突,使移民子女取得教育的成功。而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新加坡,择优录取的教育制度和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很多相同之处,中国新移民在子女教育上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制度和结构引致的机会缺失,他们更多依靠自身的经济、人力、文化资本和跨国家庭资源应对新加坡的考试制度和过早分流带来的激烈竞争和焦虑。海外华人移民子女教育的成功,除了新移民由于超高端筛选而有较高起点这个因素外,还因为重视教育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和虎妈式的严管良教,以及与多层面的移出环境和移入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和社会支持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王爱云 《安徽史学》2016,(3):152-15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争取工农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作为己任。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广大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是长期以来工农教育劣势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改变的。学校向工农开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增加工农受教育机会、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在实践中,虽然采取了各种优先照顾工农青年、工农子女入学的措施,但是工农入学机会尤其是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却一直不能与其他群体相比肩。于是,1958年以后学校向工农开门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且随着阶级路线的贯彻,一些"剥削阶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受到限制。这就使新中国教育平等的价值追求呈现"为了平等而不平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熙  李南阅 《神州》2013,(17):187-188
我国高校近年来数量、招生人数、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变成为大众教育,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踏入高校校门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高校教育腐败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近年来数量、招生人数、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变成为大众教育,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踏入高校校门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高校教育腐败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使中国人民有了前所未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有必要进一步转变人们陈旧的人才观,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保障人受教育平等权的意义,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所受教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生活环境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状况,它已演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并轨,缴费上大学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其子女相对高昂的费用。高校扩招后,贫困生也越来越多,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从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推动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钱广福  刘绍军 《沧桑》2010,(1):197-198,20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并轨,缴费上大学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其子女相对高昂的费用。高校扩招后,贫困生也越来越多,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从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推动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鲁海城 《攀登》2014,(6):116-121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较大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民族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为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青海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等方面仍呈现不均衡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全国教育水平差距较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  相似文献   

12.
饱经革命沧桑的刘少奇十分重视对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他清醒地认识到,领导人的家庭教育,有着与寻常百姓家庭大不相同的意义,它是社会各个教育方面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对子女、对晚辈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家事、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并影响到子女同代人的思想倾向,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因此,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和抓紧对子女的教育,为全党干部的家庭教育树立起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战后初期华人社团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为讨论的切入点,重点分析会馆如何重建或新办学校、筹措资金以及提供师资与领导等方面的活动.本文也将通过详细的统计资料,探讨会馆属下学校的董事、教师、学生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和教育背景,以期厘清华文教育、会馆以及社会经济变迁这三者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拥有巨大影响并流传深远的家训名作,其中的家庭伦理教育主要包含阐述子女教育问题、论述兄弟关系,强调丈夫慎重对待续弦再娶问题,表达治理家庭观点等内容,说明了教育子女、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郭桂香 《神州》2012,(28):34-34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本文主要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和心理保健的措施两个方面,来谈家庭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父母,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发展的综合目标。教育是科技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所当然地是这个综合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一是要看国民教育体系是否“比较完善”和具有现代特征,归根到底要看“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实现程度;二是形成比较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施义慧 《史学月刊》2006,(12):89-94
在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子女的童年生活,逐渐由参加劳动转变为接受教育。这种转型根源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思想文化界看待童年的观念变迁影响着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工业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改变了人们对待儿童的劳动和教育问题的传统态度;国家出于社会控制以及对民族未来的考虑,也在下层儿童的教育和劳动立法问题上采取越来越主动的态度;工人阶级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和劳动问题的态度,也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着改变。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工人阶级儿童的生活重心逐渐由劳动转移到教育,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英国普通儿童的命运,也使得现代意义的童年生活初具模型。  相似文献   

18.
毛荣 《丝绸之路》2010,(20):123-124
女童受教育状况是女性解放程度、社会整体发展程度乃至于一个民族发展情况的具体反映.在男性大量进城务工的广大农村地区,女性更多地承担起农业生产、教育子女的责任.这种情况下,女性受教育程度对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在保安民族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女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田艳菊 《神州》2012,(21):63-63
农村中家庭背景具有特殊性的家庭,如隔代家庭、贫困家庭、寄养子女、父母再婚等,来自于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着不少心理偏差,如孤独、自卑、猜疑、偏执、自私等。这种心理状况,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成长,而且对他们整个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加强这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只要对待学生充满爱心,勘观察,多动脑,长深入,勇探索,细帮助,一定能教育好农村特殊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20.
孙林  田明 《人文地理》2020,35(5):18-24,140
当前我国的人口流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流动人口的迁移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家庭化趋势,在此背景下迁移选择是否和流动人口家庭的生命周期阶段息息相关呢?未来的市民化政策需要因此而迭代升级为家庭视角吗?文章使用中国25所城市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城市流动特征四个维度探究影响核心家庭迁移模式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程度,结果显示:家庭的生命周期阶段是流动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核心家庭在新婚期和学龄前期举家流动的概率最大,当孩子步入适龄教育阶段,流动人口的家庭界面面临分散的可能性增加,导致留守子女和留守妇女的社会现象持续,当子女毕业或就业时家庭成员团聚的概率再次增加。未来市民化政策中应当围绕流动人口的家庭出台更全面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