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2年7月,我初中毕业前后,父亲多次和我讨论升学问题。当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两个学校,一个是湖北省立师范学校,一个是省立武昌高级中学。父亲倾向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因为这个学校是公费;而且,尽管这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毕业生升大学,但是,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也有升大学的。我倾向于武昌高级中学。为什么呢?上世纪20年代,湖北省教育事业萎靡不振,中学教育尤为落后。对于此种情况,以李四  相似文献   

2.
正1929年暑期,我报名投考湖北省立汉阳第十二中学。为什么要考这个学校,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在黄陂道明小学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姓卢的老师,教生物学,他和罗家冲上湾刘家老二房我的一个婶母同村同姓。旧社会讲究这些关系,加上我读书成绩很好,所以他喜欢我。他后来调到省立汉阳第十二中学当生物教师,我不知道我考十二中跟这件事有没有关系。考试的时间是7月,好像考了两天,考试地点就在学校,主要是考国文、算术。  相似文献   

3.
不是因为我是历史老师方讲高中历史重要,而是因为高中历史重要才使我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现在中国正在进行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也跟着在改,最明显的就是高考改革,似乎每一年都在变,高考该考的各门学科总是争论不休,高中各门学科的地位也很难定论。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仅知道一门唯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4,(4)
李荐公老师是一位著名的中学历史教师,也曾是运城菁华中学校长.运城菁华中学,创办于1927年.那是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几位教师为主合办的私立中学.主要负责人是陈理斋老师.他很有事业心,也很能干.他把当时许多当地有名的好教师都请来上课,教学水平相当高.在1931年一次运城六个中等学校联合普考中,菁华成绩突出,引人注目.我是1928年考入菁华中学的.在四年中(那时是“四二制”初中四年),给我上过课的,有几位好老师.象教算术的刘老师,教代数的原老师,教英语的被学生称为“李阎王”的李老师,教地理的王老师,教植物、图画、手工的张老师,教国文的焦卓然老师和关芷洲老师,都使我终身难忘.其中尤以李荐公、焦卓然、关芷洲为首.  相似文献   

5.
“我们上中学时就从课本里知道了高句丽,可对于我们来说,它始终只是个概念。”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工作,或许我也不会轻易来到这个与鸭绿江只有一水之隔的边陲小城——集安。从另一方面而言,如果不是因为包括将军坟在内的高旬丽王陵.山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曾经称霸东北亚并持续7个世纪之久的民族的历史也不会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出于研究之需.我曾多次来到集安.也曾不止一次地站到将军坟的面前.慨叹它的壮美之时,体味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斑痕的内涵。“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我相信。[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温暖的手     
正从小到大,我遇到过许多不同风格的老师。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年级班主任兼教英语的李老师。李老师个头虽不高,看起来也很寻常,但她却有着一颗能感化人的心。那时,虽然我的英语成绩也和现在一样,算得上是班级的佼佼者,但我课堂举手发言那可是难得一遇。唯独在公开课或有老师来听课时,我才会勉勉强强地举起小手。李老师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不是他连续几次考试都得了满分,我还注意不到这同学呢!"李老师曾经这样评价我。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节既普通又特别的英语课了。  相似文献   

7.
正我从小就很喜欢唱歌,好多次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自我陶醉地练习唱歌。因为太喜欢了,所以有时候在学校做作业时也要哼上几句,影响了同学,他们故意说我唱得难听,可我不放弃,因为我自己很有信心!这学期,学校组织歌唱比赛,每班需要推荐两位同学参加,一男一女。我跃跃欲试,老师竟然选中了我。你不知道,那时我有多么兴奋呀!  相似文献   

8.
伟人的自勉     
某日,我去拜访天河区某中学李老师。在花厅,李老师打开一帧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条幅,让我一睹孙中山的墨宝真迹。条幅长67厘米,宽45厘米,白宣纸已发黄,四边裱深绿色绫,文为行书:  相似文献   

9.
陈林 《贵阳文史》2010,(4):54-57
<正>姓名:张健21岁职业:大学生记者:知道王阳明吗?张健:我是学中文的,当然知道王阳明了,他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很重要哲学家、思想家。记者:对于王阳明还了解些什么?张健:王阳明曾经因为得罪权贵,然后被贬到了修文,期间在贵阳阳明洞讲学,"知行合一"学说就是在这时首次提出来的。但是我认为这个太哲学化了,不太好理解,所以我还是比较欣赏王阳明的"致良知",因为这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都相当直接和重要。人人都有了良知,那么这个  相似文献   

10.
正太原平民中学,这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在三晋大地上辉煌过,为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撑起一面旗帜的学校,有一段怎样的历史?今天,翻过历史的尘埃,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平中,翻开平中历史,一起重温平民中学从1922年创办到1939年在山西的一段难忘教育救国史,感受那一段平中人如火如荼、教育救国、艰难办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徐琳 《丝绸之路》2022,(3):54-57
<正>非常感谢冯玉雷老师的邀请,本来这个事情我是不应该参加的,因为我在齐家玉器上面研究的不太深,因为以前曾经为了参加齐家会议,我把故宫所藏的齐家玉器,仅仅挑选了齐家的玉璧,做了一下发表。因为我们东西太多了,实在没时间再深入研究,不过实在盛情难却,感谢冯老师的邀请,在此把故宫所藏的齐家玉器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相似文献   

12.
正开家长会了!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就快开学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也伴随着来了。那天,我忍不住还是去了学校,想听听老师都讲些什么。我躲在一根柱子后面安静地听着,可万万没想到,竟有一个对于我们如同厄运般的消息:我们最尊敬、最亲爱的老师,胡老师,将不教我们了!我心里很难受,分别的滋味太难承受了。顿时,我跑到了同学家,将这个厄运般的消  相似文献   

13.
卢美慧 《人物》2020,(2):2-2
按摩店是观察人类行为非常好的场所。师傅们都是盲人,日常活动的天地只有狭小局促的按摩店,那天隔壁的师傅和他手下捶打揉捏的阿姨热烈地讨论着刚刚过世的赵忠祥。让我这个大多数时间泡在网络上的“听众”诧异的是,两个人讨论的并不是什么“一个时代结束了”,他们没有因为他曾经国家符号的身份有什么惋惜和遗憾,也没跟着倪萍老师式的抒情感慨他的勤俭节约和高风亮节,但从他们的年纪判断,大约也不知道赵忠祥本人曾经有过的风流韵事和那些被好事的网友们印证为跌落神坛的瞬间。  相似文献   

14.
学校更名为贵阳伯群中学1946年大夏大学迁回上海时,校董会董事长孙科先生即提出,为纪念王伯群校长,在上海老校园丽娃河畔建思群堂。并函贵阳大夏中学董事会,建议将大夏中学改名为伯群中学,以纪念王伯群先生。我作为大厦中学校长,知道这个消息后更是欣喜万分。经董事会讨论决定,于1947年元月将大夏中学迁入贵阳水口寺马鞍山校址。正式更名为贵阳伯群中学。  相似文献   

15.
彭雄 《巴蜀史志》2013,(6):58-59
2013年7月30日,陪沙河老师喝茶,我带来一册民国二十九年出版的《成都树德学校十周年纪念刊》,首页有树德中学创办人孙震(德操)《发刊词》,沙河老师读后,连声说:“好文章,可以选人中学生课本。你看孙震是个军人,却热心办教育,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吃了苦,没有良好的教育机会。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他才发愿要让那些贫苦学子,不再如他小时候一样无助和遗憾。他办的树德中学,教学质量高,老师队伍素质高.名师云集.在当时就非常成功,这个名校一直办到今天,快一百年了。”  相似文献   

16.
正噩耗传来,一阵心疼,恍惚间又有一丝别样的感觉。尊敬的廖老师,愿您在天堂再续华章,那里没有困扰您多年的病痛,可以继续您放不下的创作了!"廖老师,您好!我是中央民院喜饶尼玛。"这是我1988年末的一次会上与廖东凡老师初次见面时的自我介绍。还记得当时他握住我的手,热情地说;"哈哈,知道,知道。你们在学校才是老师,我可不是。你就叫我老廖吧。"老廖,一个熟稔藏语的汉族人,自此与我有了交集,成为我非常敬重的藏学专家。但我对他的称呼一直是廖老师。几十年来,与他有过不少接触,也读到他不少的著作和文  相似文献   

17.
<正>王占玉,这个土生土长的小人物,因为他的不平凡,在我的心里,在30万怀来人的心里,成了大人物。作为晚辈,我只知道他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劳模,一个曾经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合过影的劳动模范,其他,对我来说,他几乎就是一个久远的梦,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文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我觉得是格外有意义的。因为南师是终身致力于发展人文地理学的李旭旦老师生前执教的学府;再因为如果没有李老师在他晚年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而奔走呼号,也许至今人文地理学还不能够在师范院校确立它必修课的地位,也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研讨会。所以我们饮水思源,就必然会怀念李旭旦老师。李老师离开我们快三年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从钻研人文地理学起步到奠定人文地理学结束。  相似文献   

19.
第一天 那是1964年的金色十月,我调到黄河边上的师家滩小学当教师,这一天,师家滩学校的音乐老师来到我家说,是学校领导派人来接我到学校去。实际情况是,这位音乐老师回县城里办事,知道我调到师家滩,便约我相跟着同往。  相似文献   

20.
嘿,提起我们这个班,老师们都称赞不绝。用我们班主任的话说,就是有”较劲”精神。初二的时候,老师在班上宣布要建立团支部。我一听高兴极了。我早就希望入团了。因为那是成熟的标志,先进的象征。于是,我急忙写了一份入团申请书,郑重地交给老师。没想到影响还挺大,同学们知道了,得,较上劲了。大家都搜肠刮肚,想尽生动优美的语言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份份申请书交给老师。见势我也不甘示弱,我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又呈交了一份申请书。结果是,班上平均每人交了一份入团申请书。您瞧,都比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