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黎明 《江淮文史》2013,(2):94-108
关于我祖父闻一多的研究,曾经是一门显学。由于毛泽东当年号召写"闻一多颂",因此,所谓的"闻一多道路"——从自由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转变,已经被众多的研究者谈论得太多太多,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一个经典性范本。然而,当今天回过头来重  相似文献   

2.
正闻一多,湖北浠水人。最为人们所了解的是代表了我们中国人骨气的"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闻一多。为了追求民主和真理,1946年闻一多牺牲在国民党的枪口下。他47年的生命,始终贯串彰显着同一个追求——美,纯美的艺术、醇美的生命、审美的人生。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同时还是一个艺术家。他不但早年在美国学习油画艺术,而且还两度在北京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兼油画系主  相似文献   

3.
周利成  左力 《百年潮》2020,(1):62-66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下午的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与大儿子闻立鹤一同回家,当走到西南联大职员宿舍时,身后一声枪响,闻一多应声倒地。立鹤立刻扑在父亲身上大喊:"爸爸!"四个身穿蓝色中山装的大汉从前后扑来,向立鹤连开三枪后将其从父亲身上拉起摔在一旁。立鹤还想挣扎着起来,再中两枪后倒在血泊中。四个大汉集中火力射击闻一多头部,闻一多当场气厥身亡。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7月26日,《人民政协报》副刊《春秋》以极大的篇幅,高调报道了《闻一多传》作者王康。首先是标题便用了大字号:《王康与闻一多》。作者首先叙述了与闻一多这位中共挚友、爱国民主人士和烈士有着师生、叔侄关系的王康,在西南联大这座"民主堡垒"中与闻一多及其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的交往过程。对他们的熟知和了解,为王康日后写作《闻一多传》奠定了基础,这就意味着写好《闻一多传》,非王康莫属。接下来介绍了王康在西南联大主办当时影响力极大的《时代评论》的经过。抗战胜利后,由闻一  相似文献   

5.
谢泳 《文史精华》2001,(6):9-17
1946年 7月 15日,闻一多在昆明西仓坡住所附近被暗杀,时年不到48岁。 闻一多参加民盟后,对民主运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被暗杀之前,昆明发生的几乎所有民主运动中,闻一多都是主要参加者。闻一多对于民主运动的理解,和我们后来评价他时所强调的那些东西并不完全一致,许多同时代在政治上认可闻一多的人所写的回忆录,对于闻一多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他们的那些评价,现在看来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闻一多。在他们笔下,我们只看见了一个政治性的闻一多,而没有看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闻一多。因为有一句“我们要写朱自…  相似文献   

6.
张启成先生作了《<关雎>兴义述评》一文,不同意《毛传》、《郑笺》及朱熹《诗集传》对雎鸠的解释,也否定了闻一多"关雎是女子的象征"这一说法。张先生认为:雎鸠乃猛禽,在河洲是为了食鱼;食鱼是娶妻的隐语。本文试图从原始生殖祟拜的角度探索"鸟和鱼"隐语"男和女"的最初根源,以期进一步证明张先生的观点确凿无误。  相似文献   

7.
有话说田间     
邢卓 《钟山风雨》2013,(2):21-23
田间的大名我是早有所闻的.十五六岁的时候"文革"烽火正炽,我在捣毁的学校图书室里捞得过几本书,其中就有田间的诗作,现在已忘了是哪家出版社的版本,反正田先生的《致战斗者》《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戎冠秀》等大作从此就印在我的脑袋里了.后来又在不断补充的知识中得知田间上世纪30年代曾参加过"左联",闻一多对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评价.说到"左联",就想到鲁迅,说到闻一多,就想到那篇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对鲁迅和闻一多的崇敬带动了我对田间的景仰.  相似文献   

8.
刘殿祥 《丝绸之路》2012,(20):48-52
中国现代诗人闻一多转变为学者后致力于古典学术研究,在中国神话学研究中卓有成就,成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闻一多在中国神话学研究中,不仅通过古典文献重构了中国神话体系,而且探索了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起源。在代表作《伏羲考》中,闻一多通过神话的还原进行了民族始祖的同源证明、龙图腾形成和龙的象征意义的探索、洪水战争故事中的人本意识和民族团结思想的抉发,从楚、周、商、夏推至各自的始祖高唐、姜媚、简狄、涂山,进而推至共同的始祖伏羲和女娲.进而推至龙图腾民族的形成和演变,再推至“兄妹配偶型的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本文立足于闻一多对古籍文献的研究,意在通过闻一多的神话研究观照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起源。  相似文献   

9.
华罗庚和闻一多,一位是数学家,一位是诗人、学者,似乎不搭边。然而在抗战时期,两人同在西南联大当教授,同住一个屋檐下,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抗战前,年轻的华罗庚因数学家、名教授熊庆来的推荐,得以在清华大学工作和学习,由此认识了在清华执教的闻一多。他读过闻一多把黑暗的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诗·〈新台〉“鸿”字说》,1935年夏发表于《清华周刊》,至今已经54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新台》之“鸿”即赡蜍的结论,已被学术界所肯定.郭沫若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先是说闻一多的学术研究,“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接着他便以《诗·<新台> “鸿”字说》为例,对闻一多发千古之覆的创见,大加赞誉,他说: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轶事     
民国文林中,闻一多的烟瘾是很出名的。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闻一多上课时,手执一缕绵绵不绝。进教室先不讲课,而是掏出烟盒问学生:"那位吸烟?"学生们自然不敢受用,笑而不接,他就自己点上一支。慢慢打开那一尺半大小的笔记本,缓缓抽上一口烟,灯  相似文献   

12.
人事站     
《文史天地》2008,(2):71-71
闻一多:天洗兵;不批孔,但批林;你是我的牙刷;当时你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王义 《贵阳文史》2005,(2):27-28
著名的“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先生(1899-1946),湖北浠水人,本名家骅。他除了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学者外,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闻一多自幼爱好美术,幼年时就喜欢着中国古书中的插图,时时描摹。1912年初冬,闻一多在湖北考取了清华学校,14岁的闻一多开始到北京上学。1914年他参加了美术教员组织的写生团,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先生研治中国古典文学,以研治《楚辞》的时间最长,用力最多,成果亦最丰富.近年来,除了由三联书店重印了1948年开明版的《闻一多全集》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季镇淮、何善周、范宁先生整理的闻一多先生的《天问疏证》、《离骚解诂》、《九歌解诂》和《九章解诂》.把《闻一多全集》有关《楚辞》研究著作与新出版的这四种著作接连起来阅读,可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研究《楚辞》工作的过程,从中不难发现尽管自汉代以来,研究《楚辞》的专门著作,单篇论文、零散见解,汗牛充栋,不可胜记,几乎涉及《楚辞》的各个方面,但闻一多先生则能在前人建树的基础上,有所扬弃,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在《楚辞》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它不仅构成了我们今天研究的基础,而且在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上给予我们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首先,闻一多在《廖季平论离骚》中肯定了屈原的存在及其学史地位。其次,他在《读骚杂记》中,指出屈原自杀不是爱国,不是尸谏,而是洁身而死。这一论点折射出闻一多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自命清流的思想。再次,他的《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一,阐明屈原是一个化奴隶式的“弄臣”,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和赋予诗歌教育功能及健康艺术形式的学家。他强调屈原双重人格中的作为反抗的奴隶、人的尊严、“火气”的、孤高激烈、“人的导师”的一面。,这是在新的时局面前,闻一多自己思想的发展和提高的反映。最后,他的《人民的诗人一屈原》从人民性的高度,对屈原人格精神高度礼赞。这一结论代表了闻一多的人民民主这一基本社会政治理想。闻一多对屈原的解读及这一解读的发展、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正是他自己思想发展、提高和最后定型的过程,前是后的一种表现形态。闻一多对屈原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为了追求民主和真理,于1946年牺牲在国民党的枪口下。毛泽东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评价了闻一多为民主而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6,(Z1)
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负责整理编辑的12卷本《闻一多全集》(以下简称新编全集),已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一次推出,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当我们捧读这一卷卷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时,谈谈新编全集整理出版的坎坷历程及有关问题,对深入了解这套全集的特点和价值,也许是有益的。闻一多殉难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请于当年11月聘请朱自清、雷海宗、潘光旦、吴晗、浦江清、许维橘、余冠英七人组成“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由朱自清负责。经过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四位编辑者和清华中文系全体同人一年多的努力,们一多全集》(4卷)…  相似文献   

19.
<正>武汉大学校门牌坊上的六个大字常常被人问及是谁写的,蒋介石、汪精卫、王世杰、闻一多、刘永济、郭霖、萧君绛、曹立庵等都曾被提到过。为了一探究竟,我访谈了一些知情者,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记忆。《长江日报》资深记者皮公亮先生说六字为刘永济先生所书"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字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武昌街道口的木牌坊上。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作为中国神话研究早期代表者,其在分析考察不同国家远古神话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神话理论,同时闻一多非常重视《山海经》这座神话传说宝库。闻一多的神话研究无论在对神话的基本认识,还是在研究方法的理解运用上,都为后世神话学者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